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血管吻合是带血管蒂游离组织移植的决定性步骤。其传统方法是间断缝合吻合法 ,但是该方法的一些缺陷导致一定的吻合失败率。因此不少学者试图寻求更理想的显微血管吻合方法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吻合是带血管蒂游离组织移植的决定性步骤.其传统方法是间断缝合吻合法,但是该方法的一些缺陷导致一定的吻合失败率.因此不少学者试图寻求更理想的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为显微外科手术选择血管吻合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01~2011年间10136例血管吻合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目标的临床病例6532例,对主要的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的吻合时间和通畅率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学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四种吻合方法中,间断缝合耗时最短,褥式外翻缝合耗时最长:通畅率以缠绕式缝合最高,套叠缝合最低,但行四组问比较和各组两两比较均P〉0.05.四种缝合方法在吻合时间及通畅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四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血管管径选择吻合方法。显微外科医师应学习各种吻合方法并熟练掌握其中的一种,从而提高手术的灵活性和成功率,减轻显微外科手术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4.
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研究进展王爱民综述李起鸿审校1mm~3mm或更细小血管显微镜下吻合和陈中伟〔1〕首次报道断肢再植成功,使显微外科发展讯速,已成为治疗疾病、进行组织和器管移植、再植和再造的一项新的重要技术,并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外科专科。目前端端吻合法...  相似文献   

5.
6.
电磁场对微血管吻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血管吻合是带血管蒂游离组织移植的决定性步骤。其传统方法是间断缝合吻合法,但是该方法的一些缺陷导致一定的吻合失败率。因此不少学者试图寻求更理想的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鼠肾移植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肾移植动脉吻合技术。方法 Wistar大鼠72只,分别以36只作为供、受体。采用三线(1根导引线和2根固定线)套叠吻合技术,将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左肾动脉端端吻合;导引线将受体左肾动脉残端套入供体肠系膜上动脉(2mm),2根固定线呈180。对称缝合;所有缝线均穿过供体血管全层,而受体血管仅达外膜,并在吻合过程中适量缩小肠系膜上动脉腔,使套入后两血管相互紧贴、平伏,避免套入血管壁间渗漏出血。结果 36只大鼠动脉吻合均在6~8min内完成,血流开放后肾脏充盈良好。失败2只,其中吻合口出血1只,血栓形成1只,其余34只术后6~30d病理检查示移植肾动脉通畅,无缺血性损伤。结论 改良的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简便、易行,易掌握,适合在条件比较简陋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套管吻合微小血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套管吻合离体狗股动脉,吻合血管时,血管经套管表面纵行缺口置入套管内腔,将血管断端管壁翻转套在套管末端外,然后再将另一血管端套在已翻转的血管壁上,沿套管表面的针槽进行均匀缝合。吻合后的血管可再经套管表面纵行缺口取出。结果实验组平均吻合时间为13.45 min,对照组为25.40 min,经统计学分析,P <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渗漏率为0,通畅率为100%;对照组渗漏率为15%,通畅率为90%。结论应用新型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套管进行离体狗股动脉吻合术,显著提高了吻合成功率和吻合速度,提高了通畅率,降低了渗漏率。可完全避免前后壁贯穿缝合,吻合效果稳固,套管可取出,消除了残留体内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肾静脉吻合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是免疫和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模型建立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模型的难点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供肾的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肾动脉的吻合相对容易,而由于肾静脉壁菲薄,吻合时术者难以分清其前后壁,易造成血管扭曲、皱褶、吻合口瓶颈样狭窄,且耗时较长,故肾静脉的吻合又是供肾循环建立的难点。我们应用橡胶手套自制内支撑物,协助肾静脉的吻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对吻合后微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血管吻合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吻合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肾移植手术的成败。提高血管吻合手术技巧的目的,也在于避免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如移植肾血管梗阻、栓塞,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吻合口破裂出血,移植肾动脉瘤,移植肾动脉狭窄等[1]。一、肾移植静脉吻合技巧供肾静脉常与受体髂外静脉端侧吻合,髂外静脉有血栓形成或儿童肾移植患者供肾静脉常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在静脉吻合之前,须摆好供肾与吻合血管之间的关系,切勿让供肾静脉扭曲。为防止静脉吻合口狭窄,受者静脉切口要足够大,与供肾静脉口径相匹配为原则。左肾静脉一般长度足够,不需延长。右肾静脉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3.
幼儿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袁相斌,董帆,杨松林,刘麒,林子豪,孙耀昌作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空肠游离移植修复3岁幼儿颈段食管缺损,为二位5岁患儿分别行第Ⅱ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及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瘢痕挛缩,均获成功。例1男,3岁。1984年2月误服烧碱造成咽...  相似文献   

14.
文中报道2例异体1例自体卵巢移植,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自体或异体卵巢移植的手术方法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肋骨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以15%二甲基亚砜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对狗的含后肋间血管的肋骨段进行冷冻处理,在液氮中保存96小时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于髂嵴骨缺损区。术后4周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移植体进行免疫学(白细胞介素2、T细胞亚群)监测,ECT扫描、血管造影和病理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移植肋骨段血循环丰富,骨细胞代谢活跃,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达骨性愈合,取得了类似于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效果。但对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吻合血管异体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吻合超低温冷冻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杂种雌性犬12只,体重15~20 kg;制备带血管坐骨神经动物模型,分别切取坐骨神经6~10 cm,直径4.5~6.5 mm,滋养血管干长3.5~4.5 cm.经超低温冷冻保存3个月后行异体移植.取杂种雄性犬48只,体重15~20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超低温冷冻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A组,超低温冷冻不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B组,新鲜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C组,新鲜吻合血管的自体神经移植组为D组.于术后1、4和12周(n=4)行大体观察,观察吻合动脉血管的通畅率,取移植神经作组织学检测.术后4周测定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术后12周行肌电图检测和形态定量学检查.结果术后12周,A、D组后足趾无溃疡,后肢小腿肌肉萎缩和皮肤痛觉有恢复.B、C组后足均有溃疡,后肢小腿肌肉萎缩和皮肤痛觉未恢复.1、4及12周血管通畅率A、D两组平均为83.3%,显著高于C组的50%(P<0.05).术后4周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T细胞亚群,C组高于A、B、D组(P<0.01).术后2周A、D组光镜下见神经移植段有逐渐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和再生神经纤维,单位面积髓鞘数、平均灰度值和单位面积髓鞘密度值均高于B、C组(P<0.01).术后12周,A、D组动作电位潜伏期短,波幅高,传导速度快,神经修复明显优于B、C组(P<0.01).结论超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异体血管神经的抗原性,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是可行的;对于较粗大的神经,其神经修复明显优于不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成功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一种新的安全、快捷的小血管吻合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45只,一侧颈动脉行单边内翻套入缝合法为实验组,另一侧行常规对端缝合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管吻合时间、血管通畅率,术后1周,2周行血管吻合口的大体观察、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血管吻合时间:实验组为(12±2) min,对照组(16±2) 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血管即刻通畅率均为100%,近期通畅率均为9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示两组血管吻合口愈合过程及时间相似。结论单边内翻套入缝合法吻合小血管快捷、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医用粘合剂和显微血管粘合吻合技术的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微血管粘合吻合法及其所使用的粘合剂发展较快,近年出现的一些性能优越的医用吻合剂及配套的操作器械使显微血管粘合吻合技术更趋完善,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