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一种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方法:采用双侧连续开窗式行双侧L1~S15个节段的椎板间开窗,将L2~S1神经根后根分开、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75%。结论:双侧连续开窗式SPR可保留椎板、棘突及韧带,保持脊柱稳定,解除痉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双开门术式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型瘫。方法:颈椎椎板两侧行上宽下窄骨槽,内板不切断,切除棘突、切断椎弓,轻轻将椎板向两侧翻开,暴露硬膜、脊髓及神经后根,选择性按比例将部分神经后根切断。缝合硬膜,将椎板回置解剖位。结果:经5个月~3年对30例病人的术后观察,上肢痉挛解除彻底,功能得到明显改善。X光片示椎板愈合,骨折线区密度均匀,椎板结构正常,无颈椎不稳。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损伤轻,颈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椎管的完整性得到保护,痉挛解除彻底。是目前治疗脑性瘫最佳术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2年2月~1995年6月,作者对12例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了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观察了C5~T1各脊神经后根的形态、位置,各后根按比例切除.术后短期随访,异常增高的上肢肌张力,明显缓解.该术式可较佳解除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及其方法改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1990年5月始,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302例。其中脑瘫患者288例,平均年龄10.4岁。按照Ashworth5级法,术前肌张力平均3.8级,术后降至1.2级。作者在高选择法、电刺激技术以及分段跳跃式椎板切除显露神经后根等方面对传统的SPR术式做了改进。122例随访超过2年,痉挛解除有效率达96.6%,功能改善率达83.6%。本文还对SPR解除痉挛的可行性、手术方法改进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双开门术式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生瘫 引起的上肢痉挛型瘫。方法:颈椎椎板两侧行上宽下窄骨槽,内板不切断,切除棘突、切断椎弓,轻轻将椎板向两侧翻开,暴露硬膜、脊髓及神经后根,选择性按比例将部分神经后根切断。缝合硬膜,将反回置解剖位。结果:经5个月~3年对30例病人的术后观察,下肢痉挛解除乇底,功能得到明显改善。X光片示反愈合,骨折线区密度均匀,反结构正常,无颈椎不稳,结论:论述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支配痉挛上肢的C5=T1和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脊神经后发束,义测阈值后将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随方忻,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8例,FrankelA8例。肌张力4级(Ashworth)4例,5级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根,行后根切断术。结果 术后16例双下肢痉挛基本解除。术前4例痉挛4级,术后3例降至1级1例,降至0级。术前12例5级,术后10例降至1级,2例降至2级。获随访12例,平均3.4年,解痉效果稳定。结论 通过限制性椎板切除可准确识别各后根,安全可靠地施行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至1996年3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5例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脑瘫肌张力与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不同的神经节段和切断比例(双或单侧)。本组L2~S111例(双);L3~S15例(双)、2例(单);L4~S13例(双),2例(单);L5~S12例(双)。比例为L220%、L325%、L435%、L540%、S145%,平均40%(±)。按选择神经后根平面,作椎板入路改良13例:保留L4骨桥的“有限”板切除术5例、椎板翻转回植术4例、小开窗术4例,力图保持脊柱稳定;再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遗留固定挛缩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年,优良率达到88%。结论:改良的SPR方法可能是提高治疗痉挛性脑瘫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十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改进的方法,以期减少手术创伤和对脊柱后柱的破坏,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方法 利用磁共振定位,切除一个半椎板,在圆锥部马尾发出处鉴别分离出L2 ̄S1神经后根,根据电刺激阈值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小束,以缓解小儿痉挛性脑瘫人的痉挛状态。手术的关键在于对脊神经后根的节段鉴别。 结果 术后随访4 ̄6个月,单纯痉挛型9例病人肌张力均下降、交叉腿解除,关节活动度增  相似文献   

11.
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如 《中国骨伤》2006,19(1):14-15
目的:评定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为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组198例,男103例,女95例;年龄4~20岁。按脑瘫诊断分型标准:双下肢痉挛型120例,四肢痉挛型62例,混合型16例。手术采取限制性椎板切除,神经阈值测定仪测量腰脊神经后根的兴奋性后,行腰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定量切断。结果:194例下肢痉挛消除,按Ash-worth肌张力标准,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3·0级,12例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1·1级,眼斜视、流涎及语言障碍等伴随症状也有改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18例,一般8例。结论: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降低下肢肌张力。定量法使腰脊神经后根的切断量更为精确,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16例 ,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 8例 ,FrankelA 8例。肌张力 4级 (Ashworth) 4例 ,5级 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根 ,行后根切断术。结果 术后 16例双下肢痉挛基本解除。术前 4例痉挛 4级 ,术后 3例降至 1级 1例 ,降至 0级。术前 12例 5级 ,术后 10例降至 1级 ,2例降至 2级。获随访 12例 ,平均 3 4年 ,解痉效果稳定。结论 通过限制性椎板切除可准确识别各后根 ,安全可靠地施行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适应证,切除比例和对软组织手术的看法。方法:采用颈后路切断颈神经后根和软组织矫形术治疗8例上肢痉挛性脑瘫。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患者异常增高的上肢肌张力,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软组织矫形术能有效地治疗痉挛性脑瘫  相似文献   

14.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融合术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Wang C  Yin SM  Yan M  Zhou HT  D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07-711
目的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从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治疗了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其中24例有寰椎枕骨化。沿枢椎椎弓峡部的纵轴安置椎弓根螺钉,将枕颈固定板预弯后固定于枕骨,用螺母锁定固定板与椎弓根钉的过程中,利用固定板的曲度,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植骨于枕骨与枢椎后弓间。结果36例获得了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器不仅有可靠的、短节段固定作用,而且便于寰枢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15.
SPR手术中椎板后移回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34例随访6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椎板后移回植是维护脊椎后柱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肢不同平面绞轧性毁损伤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修复或重建上肢不同平面绞轧性毁损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6例上肢不同平面绞轧性毁损患者采用下述方法:(1)肢体短缩修复上肢12例;(2)残指移位再造拇指3例,再造手3例;(3)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前臂及腕部软组织缺损9例;(4)带蒂皮瓣、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二期修复神经肌腱重建手功能9例。结果 36例中31例成功,5例失败。术后随访1~8年,31例手功能损害值平均下降65%,疗效满意。5例失败者的原因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局部感染严重血管持续痉挛等。结论 上肢不同平面绞轧性毁损伤患者,只有全身情况许可,应根据各种不同伤情选用不同方法,尽力挽救伤肢并恢复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SPR手术中的椎板后移回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 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 34例随访6个月 ̄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 椎板后移回植是维护脊椎后柱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超  王圣林  闫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57-1561
目的 探讨以枢椎椎板置钉法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用以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对枢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以枢椎椎板置钉的方法 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如果一侧枢椎椎弓根是大致正常的,就在该侧用椎弓根钉固定,在对侧用枢椎椎板钉固定.在寰椎以侧块螺钉固定,在枕骨以短螺钉固定.用连接棒在寰枢或枕枢间连接.在寰枢后弓间或枕骨与枢椎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共完成了9个病例,其中寰枢固定2例,枕颈固定7例.使用一侧枢椎椎弓根钉固定、另一侧枢椎椎板钉固定6例,两侧均为椎板钉固定3例.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得到骨性融合.有神经症状的8例中,症状改善情况为:优3例,良1例,可2例,无变化2例.1例椎板钉进入了椎管.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症状.结论 枢椎椎板置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效果可靠.可以作为枢椎椎弓根置钉固定的后备方法 ,适用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颈椎关节内固定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颈椎尤其后部结构损伤采用关节突内固定可获得稳定性。作者报告13例颈椎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颈椎损伤11例,其中3例关节脱位或绞锁,5例关节突或椎板、椎弓根骨折脱位,2例椎体爆裂骨折前路术后形成后突畸形,1例椎体压缩骨折和椎板骨折;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不稳2例。对关节脱位绞锁于手术复位后内固定,椎板植骨。椎板关节突骨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后内固定。椎管狭窄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采用直钢板固定10例,钩形钢板3例,固定节段3~5节不等。术中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固定牢固,融合良好,1例出现螺钉松动。关节突内固定对椎板减压后颈椎不稳,关节脱位绞锁,椎板关节突骨折具有优越性,固定节段可长可短。手术操作中要求精确的进针点,一定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只有这样,手术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43例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均累及颈髓引起不同程度的痉挛瘫。本组均无颈部外伤史。65%的病例颈椎X线平片无异常所见;60%的病例仅单间隙突出;7%的病例呈跳跃型多间隙突出;上位颈椎突出约占全部突出间隙的14%.本组有两种临床类型:亚急性突出和缓慢型突出。游离髓核偶可刺破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内甚至硬膜下腔,引起急性严重四肢瘫。缓慢突出型常为多间隙突出,少数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骨化。35例经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行椎管成形术。1例前路减压不彻底、半年后再行单纯椎板切除。平均随访7年月,97%获得优良疗效,无手术并发症和加重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