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断肢(指)再植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断肢(指)再植的若干问题,包括手术指征,骨骼缩短和骨支架建立,血管吻合,神经缝合以及深筋膜切开术和高压氧应用等问题提出讨论,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2.
3.
介入技术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危象是四肢血管吻合后较常见而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发生患肢的缺血坏死而致手术失败,除手术探查外,目前临床上尚无其他有效的方法。我科自开展介入技术以来,应用介入技术动脉冲击给药抢救血管吻合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6例,获得成功。临 床 资 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均为外伤伴血管损伤急诊入院,在2~6小时内行动、静脉吻合手术。其中手指离断伤2例,前臂离断、小腿离断、左肱骨开放性多发性骨折并肱动、静脉断裂及右股动、静脉断裂各1例。术后2~10小时分别发生血管危象,其中动脉危象4例,静脉…  相似文献   

4.
对断肢(指)再植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断肢(指)再植若干问题的讨论编者按:断肢(指)再植自六十年代成功开展以来,至今已有30年历史。我国无论在再植数量上或技术水平上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然而,对断肢(指)再植的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至今尚不能一致。为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断肢(指)再植康复观念的更新与对策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断肢(指)再植的最终目的,目前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旨在恢复肢(指)体的功能。自1986年6月以来共开展断肢(指)再植1350例3580肢(指),近两年来其中80个肢(指)体进行了系统、正规的感觉与运动全程康复治疗,取得了讼人欣尉的效果,由此提出建立“功能康复链“这一全程康复和观念。即康复治疗从术前(受伤后)即应开始,一直贯穿到术中、术后整个治疗全过程。术前、术中与术后处理的三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相互  相似文献   

6.
对断肢(指)功能再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功能再植是断肢(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方法总结1994~2001年间160例196肢(指)断肢(指)再植成活的病例,分析术后功能与术前判断、术中操作、术后锻炼的关系。结果经3.8a的随访、级功能159肢(指)(81.22%),、级功能37肢(指)(18.88%),均与上述三条掌握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严格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二次功能重建手术是最大程度恢复再植肢(指)功能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8.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手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断肢(指)再植术后手功能分期康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400例断肢(指)再植成活患者进行随访及统计,术后970例在院接受正规康复治疗,1100例定期来院接受复诊及康复指导,330例在家不正规训练.结果 接受正规康复治疗的病例手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结论 断肢(指)再植术后,康复治疗早期介入,运用正确的物理和运动疗法等,手功能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269例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吻合技术是断肢(指)再植忠者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现对我院收治的269例断肢(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殊人群断肢(指)再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人群参与工作及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小儿及高龄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发生断肢(指)患者明显增多,给再植工作带来更多的难题。1993~2002年,本院共收治61例特殊人群的断肢(指),无1例死亡,再植存活率为96.7%。  相似文献   

11.
断肢和断指再植115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断肢(指)再植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术后开发症,以便早期治疗。方法:对24例断肢(指)再植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患肢护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前均能达到自我简单的功能锻炼的目标。结论: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45例断肢(指)再植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5例断肢(指)再植的临床报告黄德征,陈海,罗一军,唐传其,杜昭,蔡文我院自1986年9月~1994年3月共施行断肢(指)再植45例56个肢(指).成活42例53个肢(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2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断肢再植术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断肢再植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展。我院自2001年5月~2005年1月,进行了30例断肢再植术,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断肢(指)再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早在本世纪初即有尝试。1903年Hěfner对3条完全离断的狗腿进行再植.但均告失败。一条当即失败,一条术后5天感染死亡,另一条因伤口换药时麻醉中毒死亡。1953年苏联ПaИЩcKuЙ,首先获得动物实验成功,并报道长期随访的再植狗腿功能恢复情况。1960年,Lapchinsk报道了一组狗大腿中段再植的6年随访结果.并首先阐述了冷冻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1960年我国学者王志先、屠开元等开始对断肢再植进行动物实验研究,1962年报道了完全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共11只狗,有5只成功。  相似文献   

16.
肖莉  孙杨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3):192-192,F0003
日常生活中,因外伤导致断肢(指)的小儿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断肢(指)再植技术在小儿中应用也日益增多。自本院2008年3月开展手足外科手术以来,至2009年12月已开展小儿断指再植手术共42例。小儿断指再植手术时间长,麻醉风险大,而且由于患儿术中不易配合,给手术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现将此42例手术麻醉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断肢再植的术后评价从肢体的成活情况发展到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1978年,陈中伟从工作能力、关节活动度、感觉恢复、肌力恢复情况等方面对术后肢体功能提出评价标准,在国际上被称为陈氏标准,至今仍然在国内、外使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新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但尚未形成国际共识。本文总结相关文献进展,希望规范并推广断肢再植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为制定更完善的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断肢(指)再植是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血管重新吻合,恢复其血循环,彻底清创和作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修复手术。我国断肢再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6年9月27日,我院成功进行1例双臂断肢再植术,术后双手五指血循环良好,右手主动轻度屈伸,住院48d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复杂断肢(指)再植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并给予早期功能康复,提高断肢(指)再植成活率及功能。方法通过术前周密的分析、评估和准备,术中精细的操作,术后精心的治疗、护理及早期科学的功能康复,对6例复杂断肢(指)进行再植。结果除1例再植术后前臂背侧皮肤出现坏死、肌腱外露,二期清创后给予腹部皮瓣修复外,其余断肢(指)均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20个月.患肢(指)无萎缩,捏握、对指有力,恢复痛、温、触觉,两点辨别觉为4-7mm,基本保持了原有肢(指)体完好的外形及功能。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差1例,优足率83.3%。结论复杂断肢(指)受伤机制复杂,损伤严重。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精细的手术修复,早期及时、科学的功能康复等,可提高断肢(指)再植成活率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断肢(指)再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3,他引:9  
肢体因外伤离断,设法予以再植使其恢复原有外形及功能,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期望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吻合血管重建血液循环的技术使断指再植的理想才变为现实。我国王志先(1960)、屠开元(1962)最早开展了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1963年陈中伟为1例前臂远端完全离断患者实施再植并恢复了良好功能,震动当时国际医学界,之后王澍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