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药物组成的澄清、均一的液体或者固体制剂,是一种脂质给药系统。目前,很多药物在生物体内溶解度比较小,因此,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是西药制剂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处方研究以及在难溶性西药制剂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介绍固体分散滴丸、膜剂、口服冻干制剂、分散片、自乳化/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EDDS/SMEDDS)等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研究与进展,为药学工作者进行相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茴拉西坦自乳化制剂和普通片剂的体内外相关关系;评价其大鼠口服给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通过测定自乳化制剂和普通片剂的体外溶出度考察其释药特性,采用RP-HPLC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对氨基甲氧基丁酸的浓度血浆中,通过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f),研究两制剂的吸收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度(Q%)的相关性。结果:自乳化微乳体外15min的溶出度为(80±4)%,比片剂的溶出度(50%)明显提高;体内代谢产物的回收率为90%,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和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自乳化微乳的AUC0-∞为(11168±2395)ng·mL^-1·h,是普通片剂的3倍。自乳化微乳和片剂的MRT0-∞分别为(2.7±0.6)h和(1.7±0.5)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片剂的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度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的斜率为0.7765,截距为-2.9527;自乳化微乳的体内外相关性符合二次模型,其拟合系数为0.972。结论:茴拉西坦自乳化给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自乳化制剂处方中含有促吸收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其体外药物呈快速释放的特性,而体内自发与胃肠液形成o/w型微乳后可通过淋巴转运的吸收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S技术提供相关参考。结论固体自微乳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兼顾了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5.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介绍了固体分散滴丸,膜剂,口服冻干制剂,分散片,自乳化/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EDDS/SMEDDS),干凝胶和干酏剂等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及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相分离实验以及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了长春西汀自微乳化处方;并对制剂进行了粒径分布、溶出度及初步稳定性的考察。结果:长春西汀自微乳处方组成:Solutol HS 15(A)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B)为辅助表面活性剂;Ethyl Oleate(C)为油相。所得处方的自微乳化时间<1min,粒径<100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自微乳化制剂受溶出介质pH值影响小,在不同pH值非依赖型介质中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所制备的长春西汀自微乳化制剂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为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及体内外释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各了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并研究了药物含量、微球粒径、体外释放介质、以及体内释药特性等。结果表明: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体外释药前8h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可达24h,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大鼠体内释药特性符合单室开放模型,体内外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Huan D  Yi T  Liu Y  Xiao L  He JK 《药学学报》2011,46(4):466-471
固体载体对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olid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SMEDDS)的体内外性质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微粉硅胶对S-SMEDDS药物吸收的影响,为选择适宜固体载体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微粉硅胶对小肠脂解和S-SMEDDS体外释放的影响,并采用新型体外脂解-吸收模型研究微粉硅胶对S-SMEDDS离体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微粉硅胶既能提高脂解速率,增加脂解后水性分散相中药物分配,促进药物吸收;又会延缓S-SMEDDS体外释药,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最终导致对S-SMEDDS的离体小肠吸收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且微粉硅胶对脂解和释药的影响都与其用量有关,这提示微粉硅胶适合作为S-SMEDDS的固体载体,其用量需要进一步筛选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方法:运用液固压缩技术,通过载体材料的筛选,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筛选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最佳处方。结果: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材料,溶出50%,仅需要6.4min,明显优于原料药和市售片。结论:运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方法简单,且可很好改善黄芩苷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固体自微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具有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通过设计不同的辅料处方和包衣技术,可以控制药物释放使其具有靶向性,来达到不同的给药目的。固体自微乳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研究意义。本文对固体自微乳载体、固化技术、固体自微乳新制剂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提高水难溶性药物释放的固体自微乳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鹰  杜蓉  刘宏  刁波 《中国药房》2010,(29):2750-2753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VIN)固体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VIN-S-sSEDDS),并对其体内、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促过饱和物质、右旋糖苷-40为固体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IN-S-sSEDDS。以常规长春西汀自乳化释药系统(VIN-SEDDS)为对照,比较二者在粒径、体外溶出度和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上的不同。结果:与VIN-SEDDS比较,VIN-S-sSEDDS粒径降低(65.12 nm vs.58.78 nm)、累积溶出百分率(2 h)增加(58.2%vs.88.7%)、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1.63 vs.2.30)。结论:所制备的VIN-S-sSEDDS可提高VIN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比常规自乳化制剂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鹰  李高  李海平  王瑞华 《中国药师》2006,9(12):1092-1095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自微乳化释药系统(VIN-SMEDDS)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释放度实验方法学、释放介质、转速和制剂因素对药物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释放度实验方法学、释放介质、转速和制剂处方因素都会对药物释放测定结果造成影响。采用反相透析技术能较好地模拟口服后的体内生理情况,在人工肠液中,转速50r·min~(-1)下,VIN-SMEDDS 累积释放百分率3h 达到68.45%。SMEDDS 制剂的电性对释放基本无影响,VIN-SMEDDS 的体外释放比长春西汀自乳化释药系统(VIN-SEDDS)好。结论:长春西汀自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体外反相透析释放实验的透膜限速过程属于被动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黄豆苷元自微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的处方。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处方配伍实验和伪三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和效果为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半固体载体的最佳搭配和处方配比,并制备黄豆苷元自微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结果:黄豆苷元自微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处方中黄豆苷元(1.5%),油相为M-812N(20%),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80(Tween 80)+RH 40(1[DK]∶1,45%),助表面活性剂为Transcutol(20%),半固体载体为S-40(15%)。该处方所形成的微乳平均粒径为39.6nm。结论:可按照最佳处方组成制备黄豆苷元自微乳化半固体骨架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制备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并固化成颗粒剂,考察其体外溶出情况。方法: 考察重楼总皂苷在不同辅料中的溶解度,并通过绘制由不同比例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伪三元相图,确定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最优处方,并将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固化制备成颗粒剂。评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和自微乳化颗粒剂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比较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 最终确定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丙二醇单辛酸酯作为油相,吐温80作为乳化剂,丙二醇作为助乳化剂,最佳配比为7.0∶1.5∶1.5。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经水稀释后形成的微乳外观呈微泛蓝光的澄清、透明状液体;平均粒径分别为(58.6±16.4)nm和(68.1±12.1)nm,PdI分别为(0.183±0.04)和(0.209±0.05),Zeta电位分别为(-20.2±1.9)mV和(-18.9±1.5)mV;透射电镜下显示微乳呈圆整、规则球状分布。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在4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均超过85%。结论: 将重楼总皂苷制备成自微乳化颗粒剂可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速度,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国内外近年来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体化方法及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剂型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型的载体材料和新的固体化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固体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能、药物的分散度,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结论:固体自微乳制剂具有微乳和固体制剂的双重优势,是非常具有研发前景的新型固体制剂,随着新型载体材料和固体化方法的开发,该剂型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谷维素固体自微乳释药系统的最佳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研究。方法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伪三元相图、均匀实验法,筛选谷维素自乳化制剂的处方配比,并对固体吸附剂进行考察,最终确定了固体自微乳的处方组成。结果谷维素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比例为油酸乙酯∶OP-10∶EL-35∶Transcutol∶谷维素为19.4∶33.26∶33.26∶11.08∶3,固体吸附剂为甘露醇-微粉硅胶(1∶2)。结论得到较好实现谷维素自乳化的处方并制备相应的口服胶囊剂型,完成谷维素固体自微乳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开发并优化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改善阿托伐他汀钙的溶出度。方法: 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并通过D 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优化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比较市售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自制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Capmul MCM作为油相,Labrasol作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最佳配比为:13.0〖KG*9〗∶〖KG-*2〗43.5〖KG*9〗∶〖KG-*2〗43.5。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的微乳外观呈微泛蓝光的澄清透明状液体;透射电镜下显示其呈圆整,规则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4.2±13.6)nm,PdI为(0.169±0.04),Zeta电位为(-21.1±1.3)mV;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在45 min内药物可完全溶出。结论: 运用D 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方法成功开发了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odipine,NMP)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自微乳化能力及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评价系统自微乳化速度,激光散射仪测定乳化后形成乳剂粒径的大小及分布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家犬的血浆NMP浓度,与市售片剂比较,考察NMP自微乳化制剂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内药动学.结果:体系在1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剂粒子粒径大多数在70nm左右.与市售片剂相比,以水为释放介质,NMP自微乳化制剂60min可以释放可达95%,而市售片剂释放约为60%.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片剂相比,自微乳化制剂的Cmax显著增加;AUC0-∞提高了近200%.结论:自微乳化制刑可以显著提高NMP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制备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元相图中形成微乳区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并考察了该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 电位以及体外药物溶出度。结果: 所得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油相)、聚山梨酯 80(表面活性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XCF,助表面活性剂),最佳配比为10∶6∶4,载药量10.0 mg·g-1。经水稀释后形成澄清、透明状溶液,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呈大小均一,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87.4±26.7)nm,Zeta电位为(13.1±1.5)mV。溶出度结果表明,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在pH1.2的盐酸溶液中45 min内累积溶出度可达(96.1±4.8)%。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银杏总黄酮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银叶总黄酮的优良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20.
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自乳化释药系统。结果:自乳化释药系统可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克服了乳剂久置必分层的缺点,便于贮存,此外,自乳化制剂给药方便,工艺简单,因此逐渐成为药剂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