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小花清风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1)、N-顺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2)、cassythicine(3)、litseglutine A(4)、鹅掌楸碱(5)、荷叶碱(6)、莲明碱(7)、白鲜碱(8)、γ-崖椒碱(9)、venoterpine(10)、桂皮酰胺(11)、莲碱(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长柱十大功劳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 Gagne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长柱十大功劳的乙醇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IR、1HNMR、13CNMR、MS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Ⅰ)、巴马汀(Ⅱ)、药根碱(Ⅲ)、异粉防己碱(Ⅳ)和β-谷甾醇(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长柱十大功劳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 Gagnep.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长柱十大功劳的乙醇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IR、1HNMR 13CNMR、Ms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Ⅰ)、巴马汀(Ⅱ)、药根碱(Ⅲ)、异粉防己碱(Ⅳ)和B-谷甾醇(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黔产红花石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黔产红花石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加兰他敏(galanthamine,1)、水仙花碱(tazettine,2)、网球花胺(haemanthamine,3)、去甲基加兰他敏(O-demethylgalantamine,4)、2-羟基-6-甲氧基香水仙灵(2α-hydroxyl-6-O-methyloduline,5)、小星蒜碱(hippeastrine,6)、高石蒜碱(homolycorine,7)、9-O-去甲基高石蒜碱(9-O-demethylhomolycorine,8)、葱莲碱(zephyranthine,9)、力可拉敏(lycora-mine,10)、6α-去氧-8-氧多花水仙碱(macronine,11)。结论化合物3、5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对化合物11进行了NMR数据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离并鉴定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延胡索的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四氢紫堇萨明(tetrahydrocorysamine,1)、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2)、紫堇碱(corydaline,3)、四氢巴马亭(tetrahydropal matine,4)、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5)、oxoglaucine(6)、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7)、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8)、山嵛酸(behen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香草酸(vanillic acid,1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9、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钩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理化、光谱和色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Ⅰ)、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Ⅱ)、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Ⅲ)、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Ⅵ)、钩藤碱(rhynchophylline,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通过2D-NMR技术完善了化合物Ⅲ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正丁醇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eine,1)、3,4-二氢-6,7-二甲氧基异喹诺酮(6,7-dime-thoxy-3,4-dihydro-2H-isoquinolin-1-one,2)、8-氧化黄连碱(8-oxocoptisine,3)、小檗碱(berberine,4)、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5)、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6)、丹参素甲正丁酯(n-butyl3,4-dihydroxyphenyllactate,7)、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E-3,4-dimethoxycinnamicacid,8)、阿魏酸正丁酯(n-butyl ferulate,9)、5-O-feruloylquinic acid butyl ester(10)、4-O-feru-loylquinic acid but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连中的原小檗型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出6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对照品。本试验为首次采用直接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黄连中得到盐酸表小檗碱。  相似文献   

9.
黄柏中几种生物碱的分离、鉴定及促胰岛素分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的生物碱成分极其促胰岛素分泌。采用硅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从黄柏的生物碱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药根碱(2)、黄柏碱(3)。研究发现,化合物小檗碱(1)具有促胰岛素分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碱性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金色酰胺醇酯(2)、乌头碱(3)、松胞素B2(4)、宋果灵(5)、新乌头碱(6)、多根乌头碱(7)、北乌碱(8)、附子灵(9)。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植物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蜘蛛香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含氯元素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rupesin B(1)、chlorovaltrate(2)、volvaltrates B(3)、1,5-dihydroxy-3.8-epoxyvalechlorine A(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植物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与鉴定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手段对牛蒡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鉴别与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1)、牛蒡子苷元(2)、罗汉松脂素(3)、牛蒡酚B(4)、牛蒡酚A(5)、牛蒡酚F(6)、牛蒡子苷(7)、8-hydroxypinoresino(l8)、(+)-Fraxiresino(l9)、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牛蒡子中获得。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牛蒡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底雪梅  闫福林 《安徽医药》2013,17(9):1470-1472
目的研究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叶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即:Enmein(1),Hebeirubescensin K(2),冬凌草甲素(3),Parvifoline G(4),Maoyecrystal A(5),Maoyecrystal L(6);四个三萜即:2α-羟基乌苏酸(7),委菱菜酸(8),Hyptadienic acid(9),2α,3α-二羟基.12烯_28坞苏酸(10);一个黄酮:Ladanetin(11);另外一个为β-瑚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10,11均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属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麻兵继  王佩佩 《中国药房》2008,19(10):740-742
目的:研究云南丽江地区产亮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亮菌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油酸甲酯(1)、硬脂酸(2)、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3)、亮菌乙素(4)、5-羟基尿嘧啶(5)和脑苷酯B(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亮菌子实体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细穗兔儿风干燥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蒲公英赛醇(3)、蒲公英赛醇乙酯(4)、还阳参属苷E(5)、4,4′-二丁氧基联二笨(6)、棕榈酸(7)、正二十烷醇(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南山藤叶非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山藤叶中的非甾体类化学成分,阐明其物质基础。方法:利用硅胶、凝胶、MCI等色谱技术手段,对南山藤叶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确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萝藦科南山藤属植物南山藤的干燥叶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蒲公英赛醇(1),谷甾醇(2),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栎焦油酸(5),β-胡萝卜苷(6),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7),吲哚-3-甲醛(8),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9)。结论:酰胺类化合物7和9为首次从萝藦科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酸藤子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藤子根部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3.48%,主要脂肪酸成分为8,11-亚油酸(19.10%)、8-油酸(13.01%)与棕榈酸(12.29%)。酸藤子枝叶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2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1.60%,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52.16%)。结论:酸藤子根部和枝叶的脂肪酸类成分有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酸藤子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飞龙掌血甲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甲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甲醇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白鲜碱(1)、橙皮素(2)、4-羟基-N-甲基脯氨酸(3)、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4)、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胡萝卜苷(6)、橙皮苷(7)、香叶木苷(8)和新橙皮苷(9)。结论:化合物5、6、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