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8):1529-1532
目的:分析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上报的107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为样本,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其疾病类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关联性评价等资料。结果:107例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8.88%,男性占65.42%;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46.73%;不良反应关联评价为"很可能"占73.83%;静脉给药途径占66.3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占40.19%;疾病分类中肺癌占57.01%。结论: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给药途径等紧密关联,且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与系统,而血液系统最容易累及,临床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8):1532-1534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防范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9月间医院上报的2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以及药品种类等信息。结果:23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94例占39.50%,涉及8类药品30个品规,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56例占59.57%;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62例占65.96%;药物剂型粉针剂41例占43.62%;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件损伤者51例占54.26%;临床表现以面部水肿、急性全身发疹性脓疱病、潮红、多形红斑、固定型皮疹、过敏性皮炎、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以内酰胺类药物为主,静脉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损害累及皮肤及附件,在今后的临床用药中应足够重视,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并提供相应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2006至2010年有关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模型及不相称性,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风险因子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812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显示老年人和女性占不良反应发生的多数;不良反应级别以一般为主;2009至2010年间作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新的不良反应有上升的趋势;双胍类及磺酰脲类(SU)不良反应最为突出;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女性、日服用药频次多、单一用药是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是皮肤损害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患者年龄大是SU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不相称性研究同时也得到一些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信号。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广泛,像性别、年龄、体质量、用药频次、是否联合用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重视和控制其风险因子,以期更合理安全地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16年至2020年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等。结果:43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为234例,占53.55%。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511例次,注射制剂占比86.11%其中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占比较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需引起特殊重视,规范临床治疗,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中,搜集上报的1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临床资料,如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合并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史以及不良反应/事件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各年龄段皆有发生,主要发生在30~60岁;不良反应/事件共累及7个系统-器官,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肝功能损害;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上报例数多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 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011年的471例抗精神病药物所发生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21~60岁;累及10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8.03%)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9.32%)最常见。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160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中,搜集上报的1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合并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史以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发生在30~60岁;不良反应/事件共累及7个系统-器官,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肝功能损害;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上报例数多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90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分布及导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取2012年 2~5月我院肺科医院全部出院病例1 000例,对使用了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病例的年龄和性别、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 器官等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病例 90 例,男 56 例,女 34例,出现不良反应时间最短的为1 h,最迟的为31 d;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泌尿、肝胆、神经、皮肤及其附件、消化、血液等 8个系统,多发不良反应包括高尿酸血症、药物肝炎、药物性皮炎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规范治疗结核病,减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失败,提高用药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临床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糖尿病药物导致ADR病例61例,其中男30例(49.18%),女31例(50.82%);涉及药物共6类10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35.11%)、消化系统(21.28%)及心血管系统(14.89%)反应。结论:抗糖尿病药物可引发多系统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2.
金菊庆 《中国药房》2014,(10):920-922
目的:分析降糖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3年8月上报的降糖药致ADR报告359例,并对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涉及降糖药7类23种,其中磺酰脲类引发ADR最多,共90例,占25.07%;口服是ADR病例的主要给药途径;造成的损害累及10个器官或系统类型,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占30.08%);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或好转的患者共341例,占94.99%;68.25%的ADR报告关联性评定为"很可能"。结论:降糖药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监护、及时处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阚艳红  刘晓红 《中国药房》2011,(38):3602-3604
目的:了解唐山市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唐山市ADR监测中心收集并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网的1168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3大类108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等;严重的ADR发生率为1.8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87%。结论:临床应规范抗感染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409例主要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琦  孙莹  段亚倩 《中国药房》2008,19(8):620-621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5种主要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案例40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以及泌尿、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疹、发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2010-2011年我院上报的482例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药物成分、药物辅料、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146种,其中抗感染药34种(23.29%),居引发ADR的品种数的首位;紫杉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数量分别位居前3位;ADR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关注药物的分子量和注射剂所用辅料,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钠致不良反应3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陆 《中国药房》2010,(40):3827-382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月~2010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39例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累及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我院3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萍  刘辽  王晓丽  孙瑾 《中国药房》2009,(20):1584-158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上报的35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报告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7.6%);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9%);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4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8.
周福永  蔡志琴  胡金芝 《中国药房》2014,(36):3431-343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收录的血栓通注射剂致ADR文献报道,对收集到的76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59例(占77.6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即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占43.71%)、神经系统损害(占19.21%)、呼吸系统损害(占17.88%)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晨  周福永  李静静 《中国药房》2014,(38):3617-3618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3-2013年收录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ADR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ADR共28例相关病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致ADR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所致的ADR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症状均良好。结论:临床应重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剂的ADR,可以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100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累及系统等进行帕累托图分析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曲克芦丁所致不良反应病例中,多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占80%)。累及系统分为8种类型,其中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构成了主要因素。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等是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用药,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