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干预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探讨西罗莫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nmol.L-1组和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PC12细胞加入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预处理12h后,再加入鱼藤酮50nmol.L-1作用24h。采用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吞噬体形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结果与鱼藤酮模型组比较,西罗莫司50,100和200μg.L-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20.6%,35.4%和40.2%(P<0.05,P<0.01);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可以升高鱼藤酮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分别为1.8,2.2,2.4和3.2倍。西罗莫司100μg.L-1预处理促使LC3由Ⅰ型向Ⅱ型转变,胱天蛋白酶3的20ku活性片段降低16.2%。结论西罗莫司通过增强失调线粒体的自吞噬降解作用,降低线粒体相关的促凋亡因子的释放和激活,进而抑制依赖胱天蛋白酶凋亡途径的激活而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西罗莫司有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综述总结西罗莫司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各种用药方案,从急性排斥发生率、肾功能、人/肾存活率4个方面综合比较各种用药方案同其他传统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劣。综合比较显示,肾移植术后转换使用西罗莫司是最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案。在环孢素与西罗莫司联用(CsA+SRL)过程中减、停环孢素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但要注意控制西罗莫司浓度。西罗莫司可以替换麦考酚酸酯,此时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应适当减量。起始低剂量西罗莫司与CNI联用(CNI+SRL),以及起始足量CNI+SRL并维持、起始不含CNI以及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过渡期使用西罗莫司均应当避免。西罗莫司支持术后撤停激素,此种情况下推荐西罗莫司与他克莫司联用。需定期监测西罗莫司谷浓度,并多数情形下推荐使用首剂负荷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1.0,10.0,100.0nmol·L^(-1)西罗莫司处理肺癌细胞株A549及H1299,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处理72 h后肺癌细胞株增殖抑制情况,判定西罗莫司的敏感株;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西罗莫司处理前后敏感株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核糖蛋白S6激酶1(p-S6K1)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0.1,1.0,10.0,100.0 nmol·L^(-1)实验组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03±1.01)%,(30.15±0.98)%,(53.68±0.99)%,(56.62±1.21)%;肺癌细胞H1299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39±1.03)%,(4.24±1.02)%,(5.08±0.98)%,(7.62±0.96)%。随着西罗莫司作用浓度增大,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P<0.01),而肺癌细胞H1299增殖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A549为西罗莫司敏感株,而肺癌细胞H1299对西罗莫司不敏感。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mTOR信号通路上游蛋白AKT及下游核糖蛋白S6激酶1(S6K1)、4E-BP1和e IF4E在肺癌细胞A549及H1299中均阳性表达,而p-S6K1仅在肺癌细胞A549中表达,且随着西罗莫司干预时间的延长肺癌细胞A549中p-S6K1表达量逐渐降低,且在干预6 h时基本呈阴性表达。结论西罗莫司可有效抑制敏感肺癌细胞株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TOR信号通路p-S6K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鲁一  谢文忠  王莹  凌春生  章莹 《中国药房》2012,(45):4275-4277
目的:制备西罗莫司-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HP-β-CD提高西罗莫司溶解度的效果。方法:以西罗莫司与HP-β-CD之比(mol:mol)、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因素,包合率、收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西罗莫司-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进行溶解度影响、X-射线衍射法结构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西罗莫司与HP-β-CD之比为1:6(mol:mol)、包合温度为25℃、时间为6h;以此工艺制备3批包合物,平均包合率为25.4%(RSD=1.16%),平均收得率为86.5%(RSD=0.83%);随着HP-β-CD浓度增加,西罗莫司溶解度从1.18μg·mL-1增加到49.97μg·mL-1;包合物的晶体衍射峰形几乎与HP-β-CD完全一致。结论:HP-β-CD包合西罗莫司的工艺简单、易操作,能提高西罗莫司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西罗莫司在全血中的稳定性.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2.5,7.5,22.5μg·L-1的西罗莫司血样,在3种温度下(25℃,4℃,-20℃)避光储存0~8 d和在-40℃存放后经历3个冻融周期,考察西罗莫司在全血中的稳定性.结果:在3种温度下储存8d和经历3个冻融周期后,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西罗莫司血样可在冰冻或室温条件保存8d,经历3个冻融周期后西罗莫司在全血中仍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全血西罗莫司浓度的治疗窗以及西罗莫司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EIA)测全血西罗莫司谷浓度。对3年来294例次肾移植术后患者全血西罗莫司浓度,以及西罗莫司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94例次全血西罗莫司浓度中有206例次(70%)在3~8ng·ml-1范围内。肾移植6个月后,全血西罗莫司浓度测定值随移植时间延长而降低。服用西罗莫司后的尿蛋白数值升高,与服用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全血西罗莫司谷浓度治疗窗:术后1~3个月为4~6ng·ml-1,第4~6个月为3~6ng·ml-1,>6个月为3~5ng·ml-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难溶于水的西罗莫司溶解度的增强作用。方法采取超声法制备西罗莫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用相溶解度法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能力,以X射线衍射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西罗莫司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在25℃条件下,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西罗莫司的溶解度由1.18 mg·L-1上升到118.15 mg·L-1,提高了约100倍。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西罗莫司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西罗莫司乳膏并探究其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模型的疗效。方法:制备O/W型西罗莫司乳膏并建立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选取70只SD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罗莫司低(0.1%)、中(0.5%)、高(1%)剂量组,他克莫司组和吡美莫司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小鼠慢性皮炎湿疹模型,采用7%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各组于致敏后开始给药,2次/d,持续14 d,以小鼠耳朵肿胀度为指标,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制得的西罗莫司乳膏匀展性好,西罗莫司在1.010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7%(n=9)。西罗莫司乳膏能显著抑制小鼠耳朵肿胀度(P<0.05),改善小鼠耳部的红肿情况(P<0.01),同时促进小鼠血清中IFN-γ的表达,并降低IL-4的表达。结论:药效学实验表明,西罗莫司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有一定疗效,为西罗莫司外用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游动放线菌ATCC 12065生物转化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夸良  黄捷  程元荣 《海峡药学》2008,20(4):98-101
游动放线菌ATCC 12065生物转化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后产生与西罗莫司不同的4个未知组分(未知组分1,2,3,4),HPLC保留时间分别为25.41min,34.13min,48.46min和52.24 min(西罗莫司的保留时间为26.62min)。经UV、HPLC及LC-MS分析表明,转化产物为西罗莫司衍生物。未知组分1和未知组分2的分子量为916,比西罗莫司的分子量多2;未知组分3和未知组分4的分子量900,比西罗莫司的分子量少14。  相似文献   

10.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西罗莫司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故将其用于抗肿瘤细胞的治疗。目前上市的西罗莫司剂型有胶囊剂、口服液、片剂,但由于西罗莫司脂溶性好,而水溶性较差,故其生物利用度不高,且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检索近几年Pubmed、Springer、CJFD、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综述西罗莫司新剂型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西罗莫司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丹  陈娜娜  邵群梅  刘静  侯连兵 《中国药房》2010,(17):1554-1556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3B细胞增殖和细胞内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尼美舒利抗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ep3B细胞内COX-2mRNA的表达水平;将细胞分别加入10、25、50、100、200μmol·L-1尼美舒利及尼美舒利(100μmol·L-1)+前列腺素E(2PGE2,10μmol·L-1)处理,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β-catenin的转录活性。同时各试验均设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ep3B细胞高表达COX-2mRN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尼美舒利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6.33μmol·L-1;尼美舒利显著抑制Hep3B细胞内β-catenin的转录活性(P<0.05),加入PGE2后可显著减弱尼美舒利的作用(P<0.05)。结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和PGE2的生成,从而抑制β-catenin的转录活性发挥抗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檗碱对结肠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柯  杨俊霞  周岐新 《中国药房》2010,(15):1360-1362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小檗碱、美洛昔康(10-6、10-5、10-4、10-3mol·L-1),作用细胞6、12、24h后,通过MTT实验观察lovo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在浓度>10-5mol·L-1,美洛昔康在浓度>10-4mol·L-1时可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或P<0.05)。小檗碱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lovo细胞中COX-2mNRA表达,对COX-2蛋白表达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小檗碱能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途径与抑制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对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以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PBMC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对照组、CpG组(CpGODN 2 nmol·mL-1)。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 CIFN-γmRNA、IL-12mRNA和IL-10mRNA的表达。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IFN-γmRNA和IL-1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PBMC经CpGODN刺激后,IFN-γ mRNA和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1),IL-10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PBMC表达IFN-γ和IL-12下降,CpGODN可促进其表达,增强其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戊地昔布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MCF-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霉素(0.25mg·L-1)组、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组及联用组(阿霉素0.25mg·L-1+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加入相应药物继续培养,检测培养24、48、72h(n=6)后各组人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检测戊地昔布25μmol·L-1时培养48h后各组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环氧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除戊地昔布25μmol·L-1培养24h外,阿霉素组、戊地昔布组及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阿霉素组和戊地昔布组比较,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戊地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联用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戊地昔布组、阿霉素组及联用组PCNA、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仅戊地昔布组和联用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戊地昔布与阿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对环氧酶-2(C0X-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考察浓度姜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5~80μg.mL-1姜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姜黄素对COX-2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较高浓度(20~80μg.mL-1)的姜黄素对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抑制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可能成为一种胃癌预防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及[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显著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高(P〈0.01);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显著促进SK-N-SH细胞的增殖(P〈0.05);人参皂苷Rb1(16μmol.L-1,32μmol.L-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使SK-N-SH细胞内[Ca2+]i显著降低(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48h,能使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后,加入(16μmol.L-1,32μmol.L-1)人参皂苷Rb1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显著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吗啡引起的[Ca2+]i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安胃丸对慢性胃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12周灌胃60%的乙醇(每周2次)、20mmol·L-1的去氧胆酸钠,饮用0.05%的氨水以复制慢性胃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胃乃安(0.64g·kg-1)与安胃丸高、中、低剂量(12.24、6.12、3.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与胃酸、胃蛋白酶、游离黏液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安胃丸组游离酸、总酸、游离黏液含量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胃黏膜病理改变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炎症评分显著下降(P<0.05),胃窦黏膜腺体厚度(L1)与黏膜肌层厚度(L2)之比(L1/L2)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安胃丸对大鼠慢性胃炎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超  张秀梅  赵颂  王翠瑶  刘洋  肖建英 《中国药房》2012,(33):3083-3086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的蛋白产物(pR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579细胞,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未作任何处理)组,观察50、100、200、400nmol·L-1TSA对SW579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及细胞中Cy-clin D1、CDK4、R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TSA作用后SW579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TSA作用后SW579细胞中Cyclin 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随剂量增加表达降低,但CDK4、RB mRNA表达和溶剂对照组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TSA作用后细胞中Cyclin D1和pR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随剂量增加表达降低,但CDK4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SA能明显抑制SW579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基因和蛋白、pR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尚孟旗 《安徽医药》2012,16(5):654-65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胶体金法检测70例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NYHAⅡ级、Ⅲ级、Ⅳ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5.7),(2 402±44.9),(3 809±67.1)nmol.L-1对(435±54.1)nmol.L-1,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54,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最适分界点为445 nmol.L-1时,其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8%,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79.8%。结论血清NT-proBNP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