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制备甲睾酮聚乳酸微球,研究其体外释药过程。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睾酮聚乳酸微球;以0.25%SDS-5%乙醇(pH3.4)为释放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睾酮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量。结果甲睾酮聚乳酸微球开始释药较快,存在一定突释效应,随后以缓慢的方式释药,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100-R=35.77e0.1321t+63.91e7.372E-4t描述。结论制成的甲睾酮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的新工艺,即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与复乳法制备微球的工艺相结合。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以包封率、载药量、产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PLGA黏度、海藻酸钠浓度及外水相1中氯化钙浓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微球形态圆整,结构致密,平均粒径为67.5μm,载药量、包封率和产率分别为0.669%、53.38%和80.0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理化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γ—干扰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处方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γ-IFN作为蛋白质模型药物,以聚乳酸为栽药聚合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对蛋白质的微球处方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微球的成球情况、粒径、产率、生物活性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分析筛选PVA浓度、初乳搅拌速度、油水比例、甘油浓度优化空白微球制备工艺;根据空白微球的筛选结果,优选生物活性较高的微球。结果 空白微球筛选结果表明,PVA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是决定产率的主要因素;载药微球筛选结果表明,甘油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对药物活性有较大影响,用甘油作为γ-IFN活性的保护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采用一系列优选方法所得优化处方及制备条件具有可重复性,且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5.
盐酸四环素缓释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制备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优化其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盐酸四环素PLGA微球,以微球包封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粒径为16.72±0.33μm,载药量为0.52%±0.01%,包封率为78.56%±1.05%,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86)。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盐酸四环素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乙醇,可溶于二氯甲烷(DCM)、丙酮等.PLA无免疫原性,它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合成及改性技术已经趋于成熟[1].PLA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材料.PLA有良好的力学性能[2],也有亲水性不足等缺点,为改善药物的靶向性及释药速度,常需要对其进行修饰.与其他靶向释药系统相比,微球具有制备较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3].不过有些PL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低,突释及体内生物降解而造成药物难以在最恰当的时间内释放,以至于有些制剂尚难以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制备和修饰方面综述近几年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乳化分散法制备聚乳酸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A/PLGA)及PLA/PLGA微球乳化分散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的选择、难溶药物的制备技术、复乳制备技术以及微球表面的乳化剂(PVA)含量的测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低分子肝素聚乳酸-羟基乙酸(LWMH-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检测微球物理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作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天青A比色法测试微球中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微球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微球表面显现较多的孔隙,平均粒径为(2.55±0.94)μm,载药量为(14.79±1.03)%,包封率为(55.7±2.21)%;48 h的体外释放试验表明,LWMH累积释放率达到40%。结论 LWMH-PLGA微球能够稳定地释放药物LWMH,验证了PLGA微球作为LWMH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其质量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的微示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载体和药物的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艺等对微球的质量和体外释放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筛选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因素为加热温度、聚乙烯醇(PVA)用量、司盘浓度和戊二醛用量,评价指标为累积释药率;考察优化处方所制微球的质量指标如体外黏附力和累积释药率等,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优化处方工艺为:加热温度60℃、PVA用量0.6 g、司盘浓度5%、戊二醛用量0.6 mL;优化处方所制微球体外黏附力较高,平均载药量约为15%,包封率约为85%,平均粒径约为20μm;微球可持续24 h释药,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制符合非Fick扩散机制,即以溶蚀和扩散2种模式释放。结论: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PLGA浓度、理论载药量、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和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为4因素,每个因素选定3个水平,按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优化处方。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微球的粒径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长春西汀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进行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最佳处方为PLGA浓度16%,理论载药量20%,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1:10,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1%;制备的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的形态圆整、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0±0.18)μm(n=500),DSC法分析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载药量为(18.46±0.26)%,包封率为(91.30±0.98)%(n=3),24h累积释药率约为18%。结论: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稳定,质量符合药剂学要求,缓释性好。 相似文献
15.
顺铂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乳酸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制得顺铂聚乳酸微球。选择聚乙二酵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聚乳酸浓度、乳化时间、理论载药量5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5个水平,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并以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球算术平均径为48.62μm,载药量为15.1%,包封率为50.1%,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并对其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 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 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 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0.80±0.15 μm, 粒径在250-390 μm之间的占总数的90%以上. 包封率为68.5%±0.58, 载药量为34.1%±0.51,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小时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 h, Higuchi方程为Q=-0.004 3 0.003 9 t1/2,r=0.994 1.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工艺, 且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去甲斑蝥素肝动脉栓塞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肝动脉栓塞缓释微球(NCTD-M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NCTD为主药,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S)为复合载体,采用内部凝胶化法制备NCTD-MS;选取ALG浓度、凝胶化反应剂冰醋酸的用量、药物-载体重量比(简称药载比)为因素,以粒径偏差、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磷酸盐缓冲液和生理盐水)中的体外释放特性,并与NCTD原料药的释放性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处方为ALG浓度2.0%、冰醋酸1.0mL、药-载重量比0.8∶1,以该处方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09.75±2.19)μm、载药量为(12.65±0.87)%、包封率为(68.66±0.38)%;NCTD-MS在2种介质中24h释放可达80%,释放行为均遵循Weibull方程,而NCTD原料药在3h内即释放完毕。结论:NCTD-MS制备工艺简单,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布洛芬缓释骨架片并筛选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累积释放百分率为考察指标,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微晶纤维素(MCC)处方中用量及片剂的硬度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结果:优化布洛芬缓释骨架片处方工艺中HPMC、MCC处方中用量分别为12.5%、3.0%,片剂硬度为80 N;制备的3批布洛芬缓释骨架片可持续释放24 h,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其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r>0.980 0)。结论:优化的工艺可行,可延长布洛芬的释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钠微球,为进一步制备透明质酸钠缓释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对处方因素、工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以海藻酸钠质量分数(A)、透明质酸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B)、交联时间(C)和分散转速(D)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通过考察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的粒径和包封率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工艺中A为2%、B为1∶3、C为90 min、D为200 r/min。验证试验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7.8±5.51)μm、包封率为(58.92±3.06)%。结论:乳化-交联法制备透明质酸钠微球工艺简单、易行。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制备透明质酸钠缓释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