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比较29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4例可疑变应性鼻炎和16例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及鼻分泌物总IgE的检测结果,并与12例鼻部健康者进行了对照。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总IgE均值及升高例数显著高于可疑变应性鼻炎(P<0.01;P<0.05)和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P<0.01;P<0.05),其血清总IgE均值与可疑变应性鼻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P<0.05),其血清总IgE水平上升例数与可疑变应性鼻炎及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鼻分泌物总IgE检测对于不伴哮喘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价值远比血清总IgE为大,并建议若易分泌物总IgE大于3iu/ml,则考虑为鼻变态反应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对4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同时设健康同龄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变应性鼻炎组IL1、IgE明显增高,IL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IgG、IgA、Ig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IL1、IL2、IgE能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筛前神经射频治疗前后IgE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血清总 Ig E、特异性 Ig E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对88 例应用鼻内窥镜筛前神经射频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总 Ig E、特异性 Ig E 检测对比。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总 Ig E、特异性Ig E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破坏鼻内筛前神经既可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也可使血清总 Ig E、特异性 Ig E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1例血清中IL-6,IL-8,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6差异有显著性(P<0 05);IL-8,IL-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相比,IL-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6,IL-8与TIgE呈正相关,IL-12与TlgE呈负相关。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使变应性鼻炎者细胞固子IL-6,IL-8,IL-12的分泌趋于正常,证实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用小柴胡肠治疗65例变应性鼻炎,对照组65例,口服扑尔敏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血液嗜酸粒细胞检测,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检测,鼻分泌物IgA测定,鼻分泌物IgE测定等检查,显示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果小柴胡汤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和增强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作用,并可降低患者鼻粘膜血管通透性和减轻鼻炎症反应。结论小柴胡汤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有效药方。  相似文献   

6.
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用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特异性IgE测定在变应性鼻炎(AR)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BA)-ELISA法检测3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对螨、豚草、法国梧桐、霉菌、棉絮)的抗体水平,并与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皮试进行比较。结果①PAR组的各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变应原皮试有较高的符合率(76.1%-93.%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前后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含量,并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健康组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血浆中的浓度(P<0.05),变应性鼻炎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后血浆SP明显高于激发前(P<0.05)。提示:SP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鼻高反应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靖  张奇峰  刘玉华  文小凡 《广东医学》2000,21(10):878-879
目的 探索常年性鼻炎特征:鼻高反应性和其在不同鼻病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组胺配制成不同浓度,滴入滤纸片上,放在下鼻甲,检测5组患者及正常人鼻高反应性,(1)1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5例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3)11例常年性鼻炎合并哮喘,(4)5例哮喘,(5)9例肥厚性鼻炎,(6)16例正常人。结果 各组鼻高反应性强度依次为是(3)〉(1),(2)(P〈0.05)〉(4)(P〈0.05  相似文献   

9.
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两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哮喘组54例、慢支组53例发作期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42例血清IL-8进行检测。哮喘组发作期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的IL-8水平(591±216)与缓解期(42±5);慢支发作期的IL-8水平(282±84)与缓解期(530±1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哮喘及慢支缓解期(42±5,53±16)与健康对照组(28±14.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总IgE阳性(≥450u/ml)及IgE阴性(<450u/ml)患者IL-8水平(572±124,316±13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8增高与哮喘及慢支发作密切相关,提示IL-8可作为判断哮喘及慢支临床病程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梁建平 《医学文选》1999,18(3):336-337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对88例应用鼻内窥镜筛前神经射频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检测对比。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破坏鼻内筛前神经既可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也可使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经鼻内选择性电灼双侧鼻腔外侧壁蝶腭神经节后纤维、筛前神经内外支及下鼻甲胆碱能微神经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9例、可疑变应性鼻炎23例、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18例,总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1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射频治疗后特异性IgE的早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秋天  陈世强  周微雅  何宁 《广西医学》2005,27(12):1907-1908
目的了解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射频治疗后血清特异性IgE(sIgE)水平早期变化情况,为临床研究提供免疫学资料。方法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经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下鼻甲和蝶腭神经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血清,测定其中螨sIgE。结果PAR患者经射频治疗后2周,血清螨sIgE含量增高(P〈0.05),螨sIgE分级3级以上增加(P〈0.05)。结论sIgE的测定对PAR的诊断和研究该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therapy of 10% Cantharides extract in treating 50 cases of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 was studied. The extract was plastered and blistered on Dazhui and Neiguan points. It was observed by nasal mucosa provocative test, cells in nasal secretion test and serum total IgE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effective rate was 88%. After treatment the allergic nasal mucosa provocative test of the treated group was alleviated obviously (P<0.01) and the number of eosinopnil and basophil in nasal secre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P<0.05). The serum total IgE also reduced significantly (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固表,祛邪通窍作用的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PAR诊断的129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和安慰组(43例),观察组予过敏性鼻炎口服液(由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而成),对照组予鼻炎康片,安慰组予生理盐水。3组均以4周为1疗程,停药1周后再服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观察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SIgE)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65.12%、6.98%,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均优于安慰组(均P<0.05),其中尤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佳(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SIgE含量水平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和安慰组比较,均P<0.01)。【结论】过敏性鼻炎口服液对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的治疗作用优于鼻炎康片;研究结果还表明,过敏性鼻炎口服液能有效治疗PAR,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4、SIgE含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及IL-4、IFN-γ的影响,为经腧穴处皮肤给药刺激经络系统达到调节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在农历三伏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敷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gE、IL-4和IFN-γ。结果治疗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及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血清IFN-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血清总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IL-4和IFN-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降低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IL-12、IL-6与IgE水平,方法: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25例,缓解期患儿11例,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IL-12、IL-6和IgE水平,结果:发作期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IgE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IL-6水平在发作期升高,缓解期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组129例血浆和鼻分泌物cAMP,cGMP含量、鼻分泌物Ca~(2+)、Na~+K~+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测结果表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组血浆及鼻分泌物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鼻分泌Ca~(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cAMP呈正相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环核苷酸,Ca~(2+)及植物神经系统在PAR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AR患者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后,P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的同时,Eotaxin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表现出比正常还低的趋势.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PAR能降低趋化因子Eotaxin的含量,进而抑制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为其发挥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肺热型变应性鼻炎过敏原的帕累托分析,探讨其规律,寻找肺热型变应性鼻炎发作的主要诱因,为肺热型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37例耳鼻喉科门诊肺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组及吸入组过敏原测定,并运用帕累托图分析找出最重要的过敏原。【结果】肺热型变应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94.2%,主要过敏原食物组为鸡蛋(48.1%)、牛奶(24.8%)和虾(15.3%),吸入组为螨(40.9%),男性患者肺热型变应性鼻炎吸入组过敏原和女性患者肺热型变应性鼻炎吸入组过敏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食物组过敏原鸡蛋阳性率(58.8%)显著高于男性(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牛奶和虾过敏男女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而言,肺热型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和鸡蛋,次要过敏原是牛奶和虾,血清特异性IgE是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