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仍是目前哮喘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认为短期吸入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哮喘儿童的身高无显著性影响。对长期吸入者身高的影响与ICS的种类、剂量、疗程、吸入器、吸入技术、不同年龄以及个体对激素的敏感程度等有关,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ICS对身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近来亦有报道长期使用仍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汇总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ICS长期治疗可能会轻度地减缓身高的增长速度,但这种抑制只出现在哮喘治疗早期,并且不影响或仅轻度影响最终身高。 ICS对身高的影响,亦与其使用的种类、剂量和吸入方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范或间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0 月诊断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112 例患儿分为规范化治疗组(规范组,n=56)和未规范化治疗组(间断组,n=5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及1 年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主要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身高增长速率及体质指数(BM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6 个月及1 年时,规范组和间断租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规范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PEF%)、呼气峰流速百分比(FEV1%)及间断组FEV1% 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间断组PEF% 仅在治疗6 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1 年时,规范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间断组,PEF% 和FEV1% 显著高于间断组(P<0.05)。两组患儿身高增长速率和BMI 在治疗后6 个月及1 年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规范比间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更好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1 年未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吸入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因为吸入疗法作用直接、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是,长期吸入GCS对哮喘儿童是否有全身副作用?由于实验方法、药物剂量、疗程及观测指标不同,所以结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哮喘患儿进行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哮喘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我科哮喘学组自1996年1月起 ,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1]及1993年、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 [2 ,3],进行以糖皮质激素 (glucosecorticosteroid,GCS)吸入为主的治疗措施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接受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26例 ,男178例 ,女148例 ,男女之比为1∶2。首次就诊时的年龄范围为2个月~16岁 ,其中2个月~3岁91例(占27.9 % ) ,~6岁137例 (占42.0 %… 相似文献
6.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柳一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5):263-266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症状的功能,已成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长期吸入GC是否会产生与全身用药类似的副作用已引起医患双方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阐述了吸入GC对哮喘儿童的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瘦素水平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哮喘患儿在发作时的血清瘦素水平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影响,选择6~10岁的无肥胖和第二性征的儿童作为对象。考虑到男女间的瘦素差别,按男女分别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再分成未吸入组、短期吸入组和长期吸入组。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未吸入组、短期吸入组和长期吸入组4组间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间瘦素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其血清瘦素的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不会造成患儿肥胖和瘦素分泌紊乱;性前期儿童男女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瘦素水平与性激素和性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半胱氨酰白三烯合成与分泌水平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疗效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方法:32例5~12岁已规律使用ICS 6个月以上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按病情控制程度分为ICS控制良好组(14例)与ICS控制不良组(18例),取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L)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 )mRNA表达与尿白三烯E4(LTE4)分泌水平。LTC4S mRNA表达水平以qCt值表示,qCt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果:哮喘儿童组PMNL LTC4S mRNA 表达(qCt值:1.12±0.27)明显高于对照组(qCt值:1.42±0.12),P<0.05。ICS控制不良组PMNL LTC4S mRNA表达水平最高(qCt值:1.03±0.17),与ICS控制良好组(qCt值:1.24±0.33)和健康对照组(qCt值:1.42±0.1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5和P<0.01)。3组间尿LTE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哮喘儿童外周血LTC4S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且规范使用ICS控制不良患儿显著高于ICS控制良好患儿,提示体内白三烯水平增高可能与ICS控制不良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41-444] 相似文献
9.
10.
合理用药提高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成人和儿童哮喘患者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其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患者急诊和住院的次数,并可望防止儿童哮喘迁延为终身疾患。然而由于ICS可经胃肠道及终末肺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儿童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ICS的全身性影响尤其是对肾上腺功能和生长的潜在抑制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对ICS潜在的全身性副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期望为临床更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短期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骨转换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短期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8例无激素治疗史哮喘儿童持续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200~300μg/d,疗程1~2个月。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结果吸入BDP1~2个月后患儿血清骨钙素水平下降了2056%,P<005,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期内吸入BDP200~300μg/d有可能发生骨生成抑制。有必要对血清骨钙素水平进行长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儿童哮喘及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其成年终身高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BCI、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10月前有关儿童哮喘和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之间关系的研究,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儿童哮喘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6项,其中3项研究表明儿童哮喘不影响成年终身高,2项研究表明有轻微影响,且和哮喘严重程度相关,1项研究仅在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女性亚组发现身高降低。纳入儿童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4项,通过ICS治疗组与非ICS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及自身预期终身高的对比,发现哮喘患儿ICS治疗对成年终身高无明显影响。结论 儿童哮喘不会或者仅轻微降低成年终身高,而ICS治疗并不会明显影响成年终身高,但这些结论需要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BMI)的哮喘患儿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157例哮喘患儿根据BMI分为肥胖组(46例)、超重组(50例)和体重正常组(61例),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规范化ICS治疗1年后,大气道通气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结果:治疗前各组患儿行肺功能激发试验,雾化吸入乙酰甲胆碱后肥胖组FVC%、FEV1%、MEF25%及MEF50%下降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均P<0.01);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肥胖组FEV1%、MEF25%和MEF50%以及超重组MEF25%和MEF50%改善率均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均P<0.05)。ICS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正常组FVC%、FEV1%均明显升高,而肥胖组和超重组仅FVC%升高。结论:肥胖能够增加哮喘患儿对乙酰甲胆碱敏感性,而抑制对沙丁胺醇反应性;规律ICS治疗能改善正常体重哮喘患儿大气道通气功能,对小气道通气功能影响较小;肥胖能够抑制ICS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Coordinating Study Group of Nine Cities on Physical Growth Development of Children;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609-614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儿童的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提供0—7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昆明九市及其郊区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5项指标;分男、女22个年龄组,各年龄组100—150人,共138775人。结果2005年九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1995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并且随年龄增长,增幅逐渐增大;头围、胸围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城区、郊区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别,但郊区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快于城区,城市与郊区儿童的身高差别逐渐缩小。九市1975至2005年的4次调查数据比较显示:30年间我国儿童的体重、身高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表现为第2个10年的增长速度快于第1个10年,第3个10年的增长速度又快于第2个10年。结论我国九市城区与郊区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生长水平及营养状况较10年前有明显改善,我国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仍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九市儿童的平均生长水平已达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体重指数(BMI)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依据BMI结果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儿分为正常组(n=59)、消瘦组(n=31)与肥胖组(n=26),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4周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价各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IL-6、hs-CRP及TNF-α在正常组、消瘦组及肥胖组水平依次增加(P0.05),C-ACT评分在正常组、消瘦组及肥胖组逐渐降低(P0.05);正常组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与未控制率均显著优于消瘦组与肥胖组(P0.05),但消瘦组与肥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hs-CRP及TNF-α与C-ACT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C-ACT评分、IL-6、hs-CRP、TNF-α与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BMI过高或过低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不利于哮喘控制,哮喘患儿维持正常体重有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哮喘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Ryan W Smith Kim Downey Michelle Gordon Alan Hudak Rob Meeder Sarah Barker W Gary Smith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2012,17(5):e34-e3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suppression in asthmatic children on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METHODS:
Clinical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on preconstructed, standardized forms. HPA axis sup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morning serum cortisol levels and confirmed by low-dose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timulation testing.RESULTS:
In total, 214 children participated. Twenty children (9.3%, 95% CI 5.3% to 13.4%) had HPA axis suppression. Odds of HPA axis suppression increased with ICS dose (OR 1.005, 95% CI 1.003 to 1.009, P<0.001). All children with HPA axis suppression were on a medium or lower dose of ICS for their age (200 μg/day to 500 μg/day). HPA axis suppression was not predicted by drug type, dose duration, concomitant use of long-acting beta-agonist or nasal steroid, or clinical features.CONCLUSION:
Laboratory evidence of HPA axis suppression exists in children taking ICS for asthma. Children should be regularly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HPA axis suppression when treated with high-dose ICS (>500 μg/day).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screening children on medium-dose ICS. 相似文献18.
Wouter Quak Ted Klok Adrian A Kaptein Eric J Duiverman Paul LP Brand 《Acta paediatrica (Oslo, Norway : 1992)》2012,101(11):1156-1160
Aim: To assess prevalence of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sthma with electronically verified exposure to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81 children 2–5 years of age using daily ICS for persistent asthma. During 3 months’ follow‐up, adherence to ICS treatment was recorded by an electronical logging device (Smartinhaler®). Parents complete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1.5–5 years (CBCL 1.5–5) to assess behavioural problems;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a published reference group of healthy children. Results: The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adherence to ICS was 92 (78–97)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otal CBCL scor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sthma on ICS (mean, [SD] 32.10 [1.99])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33.30 [1.87], 95% CI for difference ?6.62 to 4.22). Children with asthma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omatic complaints (95% CI for difference 0.64 to 1.96) and less likely to have anxious/depressive symptoms (95% CI for difference ?1.57 to ?0.25)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CBCL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electronically measured adherence rates. Conclusions: Maintenance treatment with ICS, taken daily as prescribed,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