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室晚电位与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与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观察 67例合并左室肥大及 113例无合并左室肥大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和心电工作站检查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心室晚电位阳性率 13.9% ,合并或不合并左室肥大分别为 2 6.8%和 6.2 %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 82 .3%和 38.4 % (P <0 .0 1) ,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 10 0 % ,61.1% ,2 7.7% ) ,均高于心室晚心电位阴性的左室肥大者 ( 79.6,4 2 .9% ,12 .3% ,P <0 .0 5) ,及无左室肥大的心室晚电位阳性 ( 75.0 % ,2 5.0 % ,12 .5,P <0 .0 5) ,结论 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10-114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77例自2014年8月~2016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是否患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与非左心室肥厚组,比较两组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心室构型对心律失常和脑微出血的影响。结果 1.左心室肥厚组脑微出血数量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左心室肥厚组脑微出血多分布于基底节-丘脑区,且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左心室肥厚组中、重度的脑微出血比例较高,非左心室肥厚组中无和轻度的脑微出血比例比较高,左心室肥厚影响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4.向心性与离心性肥厚组脑微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其他心室构型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0.062)。结论 左心室肥厚与脑微出血发生、分布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常心电图只能部分提示左心室肥大,究竟是肥厚还是扩大却不能鉴别开来。提高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与扩大的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将288例心电图提示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左心室肥大的肥厚与扩大鉴别开来,分别进行心电图各参数;心电轴、QRS波群时限、电压、S-T段改变等对比研究。结果 左心室肥厚与扩大在心电图上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08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5.8%,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结论 颈  相似文献   

5.
刘国宏 《中国病案》2014,(11):79-79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213例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观察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左室肥厚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13例原发性高血压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出左室肥厚109例(51%),其中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34例,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为34.3%。特异性为93.3%。结论常规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虽不如超声心动图敏感性强,但特异性较好,且简单经济方便,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苑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99-100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肥厚、左室肥大、单纯室间隔增厚的患者,其心电图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7%、77.7%和29.4%。结论: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心肌肥厚形态学改变早于电生理改变,尤其对于单纯室间隔增厚的患者,认为左室后负荷增加首先作用于左室流出道,是室间隔较早肥厚的原因。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必须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求确诊。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in detecting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75 hypertensive patients. Each patient underwent a 12 lead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hocardiogram.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using echocardiogram,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enn conven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as assessed by standard 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a. The electrocardiogram was found to be very specific but insensitive in the dete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s compared with the echocardiogram. Other non-voltage dependent markers appeared to have similar reliability. We conclude that the electrocardiogram may be unreliable in the dete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ccurate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by echocardiography.  相似文献   

8.
郭辉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4):299-30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20例。口服氯沙坦50~100mg/d,为期半年。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EH患者经氯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1),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氯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并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AQ)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62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AQ检测,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血压又分为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结果与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充盈异常,舒张早期充盈减低,舒张晚期充盈增强;与高血压LVMI正常组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充盈尤其是舒张早期充盈低于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且处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且低于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容量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容量负荷增大,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Q技术为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曙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51-435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收集3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寻找有无相关性。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6±15.8)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18%和44.87%,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29.80%和8.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划分为左室肥厚组64例,无左室肥厚组32例,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QTd、QTlcd的测定。随机选出40例行常规降压治疗,另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血压降至理想水平6个月后复测QTd、QTlcd。结果:1.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及健康者;2.氯沙坦治疗6个月后左室肥厚逆转、QT离散度明显缩小。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加有关;氯沙坦可明显减少高血压左室肥厚程度及QT离散度,从而减少心脏病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12周后给予雷米普利l mg/kg,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实时PCR法测定胶原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升高,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雷米普利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肌肥厚状态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左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初发轻度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的内皮功能变化,探讨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的初发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和高血压不合并左心室肥厚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皮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高血压不合并LVH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反应性充血指数更低,内皮功能障碍(反应性充血指数<1.67)的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性充血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具有相关性(OR=0.230,P=0.001)。结论 初发轻度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反应性充血指数降低是初发轻度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室Tei指数早期评价高血压肿瘤患者接受联合放、化疗后心脏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血压肿瘤患 者按左室质量指数分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例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30例,选取血压正常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 普勒超声心动图依次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放、化疗前后左室Tei指数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3组各项心功能基础测量 值和左室Tei 指数变化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放、化疗后的左室Tei 指数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放、化疗后的左室Te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左心 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收缩末期容积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超声指标比较, Tei 指数可更敏感地反映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改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mg/d~20mg/d为期半年,前后做彩色超声心动图。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左室肥厚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更明显下降(P<0.01)。结论:贝那普利可使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Ⅰ组 130例 ,为高血压病患者 ,Ⅱ组119例 ,为对照的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心室内径 (LVD) ,计算左心室重量 (LVM )、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及左心室壁相对厚度 (RWT)。根据LVMI和RWT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不同构型。结果 :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的LVD最大 (6 .12± 0 .5 4 )cm ,其次为向心性肥厚 (5 .18± 0 .4 8)cm ,二者显著高于其它二种构型及Ⅱ组 (P <0 .0 1) ;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的LVMI最高 (16 1.12±36 .2 4 ) g/m2 ,其次为向心性肥厚 (14 2 .0 9± 35 .12 ) g/m2 ,二者显著高于其它二种构型及Ⅱ组 (P <0 .0 1) ;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的RWT最高 0 .4 8± 0 .0 8,其次为向心性重构组 0 .4 7± 0 .0 8,二者显著高于其它二种构型及Ⅱ组 (P <0 .0 1) ;在Ⅰ组中左心室正常型占 4 8.6 % ,离心性肥厚型 30 .4 % ,向心性肥厚型 12 .1% ,向心性重构型 8.9%。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 ,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的LVMI最高 ,向心性肥厚的RWT最高 ,正常构型最常见 ,离心性肥厚较向心性肥厚常见 ,向心性重构型少见  相似文献   

18.
对44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敏感性比心电图高。全部病例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医监测结果表明,超声心功图有左室肥厚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无左室肥厚者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左室构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组(n=34)、向心性重构组(n=18)、向心性肥厚组(n=11)和离心性肥厚组(n=15)。测定与比较各组24 h动态血压、左室功能、颈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和斑块发生率。结果向心性肥厚组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正常构型及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构型组(P<0.05),Tei指数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且向心性肥厚组颈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其他三组(P<0.01)。向心性肥厚组斑块检出率(54.55%)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左室构型左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变化不同,离心性肥厚者心功能受损最明显,心室肥厚者颈动脉重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左室形态变化,探讨家族史在左室形态变化中的作用,为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等并发症的临床防治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e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FW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室几何构型的划分,对各几何构型中无家族史与有家族史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有家族史患者不同构型的LVIDed、IVST、LPWT、LVMI普遍比无家族史患者的大,家族史的影响在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中表现较为突出。结论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分布相近似;有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相比LVIDed、IVST、LPWT、LVMI增大;家族史对左室形态具有一定影响,在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中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