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6月入院的1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学服务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5例,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年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同时进行疾病复发率调查。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药师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药师全程化用药管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评估两组服药依从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12个月后,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药师有利于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所选患者在出院时让其了解回访的目的 ,使患者积极配合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第2、4、12周进行电话回访,同时保证回访内容准确可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2周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均低于本组出院后第2周的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2、4、12周的服药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期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所选患者在出院时让其了解回访的目的 ,使患者积极配合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第2、4、12周进行电话回访,同时保证回访内容准确可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2周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均低于本组出院后第2周的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2、4、12周的服药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期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出院时叮嘱入选患者术后1年内需服五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及他汀类药物,只对随访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性和总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患者入院前、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以及精神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不同方法的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比较,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且还能明显的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04-506
目的:观察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好转准备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的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的依从性、精神评估、社会功能缺陷评估以及复发率等,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1年后复发13例,复发率28.9%;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22例,复发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依从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的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组内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袁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00-2001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自2005年7月~2006年7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经过1年的电话回访,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其不遵医嘱服药、能坚持复诊、希望继续电话回访的发生率。结果:将出院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者与出院后接受电话回访健康教育者(指导服药)相比较,其3个月、6个月、1年以内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且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的76例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均常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及强调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6个月时。采用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观察服药依从性情况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出院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第7天、第28天、第90天、第6个月以电话形式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9例,占88.64%(39/44);对照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2例,占63.64%(28/44);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9.09%(4/44),对照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25.00%(11/44),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出院抑郁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114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管理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管理组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全病程管理;对照组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的病情变化;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跟踪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管理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HAMD评分总分及减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遵医嘱服药的患者比例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预防抑郁症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药物加认知领悟治疗,对照组: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结果 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或P<0.001);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认知领悟治疗可有效地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期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出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随访组,每组30例。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处理,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当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随访组采用门诊随访联合电话随访,为期2年。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对PANSS评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同时组间有较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在出院的6、12、18、24月末,随访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下降,且随访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电话随访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E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干预,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在专科疾病知识、用药知识、个人卫生等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腹腔镜EM患者术后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后的120例COPD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采用云随访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服药和饮食依从性、再入院次数和COPD加重次数,生命质量因子(包含社会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包括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再次住院、发生肺心病和死亡人数)以及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不服药依从性为0%、做不到饮食依从性为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和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再入院次数、COPD加重次数和生命质量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呼吸功能改善(88%)、生活自理(9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和42%,而再次住院(3%)、发生肺心病(2%)和死亡人数(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随访对COPD患者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出院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出院后观察组采用微信随访;对照组采用电话随访,出院随访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卒中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控制烟酒、规律服药、康复锻炼及定期复诊四个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均衡饮食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随访较电话随访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目前微信应用普遍,其推广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健康教育对在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健康管理部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体检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18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在职职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93)。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组予微信健康教育和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24h动态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半年后两组24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半年后两组高血压基础知评分、自我健康管理的行为和习惯形成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微信群作为在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平台,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服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配对分组。观察组执行延续服务方案,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健康行为(HPLPⅡ量表)和脑卒中复发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SBP、DBP、HbA1c、TC、LDL C、健康行为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出院后3,6,12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服务中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行为,更好的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及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1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研究组应用人文关怀理论,实施3个月的生活、职业、社交、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和出院后1年的跟踪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满意度/舒适度问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来评定其效能.结果 训练3个月、出院半年、出院1年,两组患者SDSS、BPRS、IPR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与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两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95.3分,对照组:84.4分,x2=4.06,P<0.05).结论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人文关怀融入综合技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78-281
目的探究正念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心理干预;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采用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评价两组患者正念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价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而观察组干预后正性情绪明显较干预前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 <0.05);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研究组PANSS总分与一般精神病理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FFMQ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性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50.00%(15/30),复发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念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症状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自主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