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亚芹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6-1988
目的 探讨AECOPD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在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该病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46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计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14d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测定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对象,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定性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 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熏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的动态变化度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5例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60名)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病人不同病期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D-二聚体和CD62p水平与梗死面积成正相关。结论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升高,这与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有关。测定血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对ACI病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治疗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结果:AMI及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高于UAP组(P<0.05)。应用尿激酶治疗后,AMI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又再度升高(P<0.01),以溶栓后6h升高最为显著。而UAP组1周内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①AMI及UAP的交联纤维蛋白D-二聚体增多有血栓的形成和溶解;②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再度升高,可为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后,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黏度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94例脑梗死患者的检测数据,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酶法测定Hcy,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前72h内血浆D-二聚体、FIB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VitB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全血及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黏度增加伴有高D-二聚体和Hcy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尘肺患者85例(Ⅰ期41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其中合并肺心病17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查体者38例。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尘肺与健康查体者以及尘肺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均〈0.05);69例单纯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之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P均〈0.05)。结论尘肺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分为两组,对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肺拴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PaCO2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选择4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PaCOz水平,比较两组血浆D-聚体、PaCO。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D-二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353±220.8)μg/L、(64.7±16.2)mmHg,对照组D-二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73.6±21.1)μg/L、(40.3±4.5)mmHg,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D-S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96.4±24.8)μg/L(46.3±7.4)mmHg,各项与对照组n二聚体(73.6±21.1)μg/L、PaCO。水平(40.3±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明显较健康人群高,因此在对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以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p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次皮下注射,2次/d,共15d,2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血浆纤维蚤白原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P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分予肝素既能降低血浆D—dimer、FPG水平,又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有益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五加(AS)对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CH患者,随机分为AS组和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C组予常规治疗,A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AS治疗。结果用药后1dC组和AS组FIB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1),而C组和AS组间无明显差异。第7、14和21天时,C组FIB明显高于N组(P〈0.01)和AS组(P〈0.05),N组和AS组无明显差异。各组用药前后各时间点D—dimer水平均正常。用药后第21天A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AS可以通过降低血浆FIB水平,减轻ICH患者的病情,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山东医药》2010,50(9):48-4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静滴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14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治疗TIA,其机制与降低患者体内的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胰汤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AB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对症治疗外给予清胰汤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7天检测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第1、4、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3±1.21)、(2.94±1.07)、(1.15±0.36)、(0.49±0.26)mg/L,对照组分别为(3.26±1.05)、(2.86±0.9)、(1.74±0.58)、(0.89±0.37) mg/L;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4、7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术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均<0.05)。结论清胰汤可降低AB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改善机体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王欲  杜鹃 《山东医药》2011,51(6):52-53
目的观察双胎孕妇产前母体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26例双胎孕妇(观察组)和215例单胎孕妇(对照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两组相比P均〉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r=-0.373,P=0.036),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其他凝血指标、肝脏功能等无关(P均〉0.05)。结论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负相关。双胎妊娠产前母体血液不但呈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溶解也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予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后1、2周、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患ACI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检测仪分别检测其溶栓前、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情好转患者70例,为好转组,恶化患者30例,为恶化组。2组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性别和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所有患者溶栓前、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恶化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溶栓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是患者溶栓后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溶栓后NIHSS评分与溶栓前、后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 316、0. 451,均P 0. 01)。结论:ACI患者溶栓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预示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23例)和尿激酶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溶栓前和溶栓后5d和10d血D-二聚体的表达变化。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总效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95.6%比86.3%,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5d和10d血D-二聚体显著低于于溶栓前(P〈0.05)。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5d和10d血D-二聚体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较好,且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6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VVH5000单位每日1次,皮下注射,10次为1个疗程。B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结果A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B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MVVH可使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降低,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2004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h、6h、24h、48h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7d、21d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溶栓后1h血浆中D-二聚体急骤升高至峰值,维持约6h,24h后基本恢复至溶栓前水平,48h后明显下降,基本恢复正常。溶栓组治疗后1d、3d、7d、2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