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琳  章礼久 《安徽医药》2019,23(5):860-862
目的 了解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文献特点,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分型、辨证论治及现代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新的方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还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结果 中医药也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还可配合西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加减灵活,适合于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活动期和34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水平及关系,比较临床病情程度对CRP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亦明显高于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能反映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的可行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用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患者,总计80例。结合治疗用药方案,进行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对比参照组与研究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对比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安全性更高且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有优势,P <0.05。结论对比柳氮磺吡啶治疗,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兼具安全性、有效性价值,可以促进患者炎症改善。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激活与活动期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3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2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8例用SH-9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同时评价45例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和结肠黏膜活检情况.结果33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1 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3例活动溃疡性结肠炎P选择素和TXB2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P选择素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可能直接参与结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P选择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指标,而血小板聚集率和TXB2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45-44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方法对当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磺胺类和免疫抑制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现在不明确,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且生物制剂将会在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固肠胶囊能明显降低复合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指数(CI)和疾病活动指数(DAI)、明显降低结肠IL-6、IL-8水平,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病变;明显减少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面积和溃疡个数,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病变,明显降低棉球肉芽的质量,对大鼠足肿、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固肠胶囊通过降低结肠IL-6、IL-8水平,减轻慢性炎症,以达到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国内外发病均有上升趋势,是发生结肠癌的高危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占所有结肠癌的1%~2%,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死亡原因的15%[1],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甚至有终生复发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意义重大。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情况做一统计分析,观察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联合药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诸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马云  席恒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31-13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液。结果: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费用低,较西医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中医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型包括:脾虚湿盛型,肝脾不和型,瘀血痰凝型,热於大肠型,脾肾阳亏型等,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法,灸法、中药灌肠法、温针法、直肠滴注法等,现对近几年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73例,根据Truelove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对照组39例,统计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0年的来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采用手术治疗。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青黛(Indigo Naturalis)是传统中药,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银屑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青黛及其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取得显著疗效,其药理作用机制涉及抗炎、促黏膜愈合、维护肠道免疫稳态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青黛及其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西药和中药口服、西药和中药保留灌肠,按摩、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65例溃疡性结肠炎显效56例(86.2%),有效7例(10.8%),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7%。结论: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PS2 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异位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 2 8名正常人结肠组织中 PS2 和 CEA的表达。结果 显示 30例溃疡性结肠炎 PS2 蛋白阳性的 7例 ,阳性率 2 3.3% ,PS2 只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 ;而 CEA阳性的 2 2例 ,阳性率 73.3%。2 8名正常人结肠组织中 PS2 阳性的 1例 ,CEA阳性的 2例。结论  PS2 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异位表达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18例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70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20-59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腹泻及发热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消瘦及贫血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中病情轻度的占33.3%,中重度占66.7%。而非老年组分别为60.0%和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率为11.1%,非老年为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重,癌变率高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二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14.22±8.46)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4.10±14.82)ng/mL(P<0.05),其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无相关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度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加重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是我国治疗结肠性溃疡的特色。作者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常用的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的方法.以及中药单味药、有效部位或成分和中药复方制剂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对进一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提高中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检查结果。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为主。病变部位易侵犯直、结肠,呈连续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缺乏显著特异性,临床表现结合内镜联合活检是对该病进行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