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茵  王麟  张静  袁珂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8):1261-1264
目的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及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采用SPME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9种和6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3种和22种;采用SD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60种和6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4种和12种。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同一方法提取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个别成分的量有所降低,提示厚朴在炮制时要考虑尽量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丁香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茄中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19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按相对峰面积计,其中含亚油酸为62.8%,总脂肪酸和其他酯约占72%。结论丁香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为开发利用丁香茄资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采用SPME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9种和6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3种和22种;采用SD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60种和6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4种和12种。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同一方法提取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个别成分的量有所降低,提示厚朴在炮制时要考虑尽量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锥香茶菜叶子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结果:分离出75个峰,共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十六酸(27.99%)、亚油酸(18.86%)、亚麻酸甲酯(17.37%)、新植二烯(7.48%)、六氢合金欢丙酮(6.45%)、十四烷酸(3.43%)等6种成分含量最高,占鉴定成分的81.58%.  相似文献   

5.
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我国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冬凌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黄酮、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近年来对冬凌草中二萜类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其工艺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1~4],但有关冬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笔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冬凌草中的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相似文献   

6.
椿皮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椿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中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22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而其中邻苯二甲酸乙基己基酯占87%。结论为椿皮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GC-MS法分析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不同方法提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吴茱萸果实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测定,结合NIST05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峰面积。结果 3种不同方法提取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分别分离鉴定出57、51和38个组分,共有成分25个,其中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β-罗勒烯、α-蒎烯、β-芳樟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石竹烯、吉马烯、α-布藜烯和氧化石竹烯等。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得到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石竹烯、α-蒎烯、榄香烯及β-罗勒烯等成分时,能够达到同样的提取效果。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所需要的组分而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江西兴国九山生姜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九山生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0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以烯烃类、醛类、醇类、羧酸类、酯类为主.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九山生姜...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GC—MS法分析吴茱萸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6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4%以上。结论本实验为吴茱萸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藏菖蒲挥发油的成分,为藏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联用MS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藏菖蒲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1种化合物,鉴定出31种,其中细辛脑(即β-细辛醚)含量最大。结论:藏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蔓荆子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成分为:α-蒎烯(4.26%)、1,8-桉树脑5.90(%)、芳樟醇(3.59%)、莰烯(4.89%)、丁子香酚(2.18%)、β-石竹烯(14.72%)、β-古芸烯(2.56%)、双环吉马烯(4.35%)、α-雪松醇(11.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辛夷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色谱柱:HP-5MS(50m×0.20mm×0.33μm)石英毛细管柱;载气:99.9%氦气;载气流速:1.0ml/min;质谱扫描范围:30~550amu。结果建立了辛夷挥发油类化学成分GC—MS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本法可为辛夷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臭牡丹挥发油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臭牡丹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臭牡丹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95%。结论:臭牡丹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1-辛烯-3-醇、1-己醇、3-辛酮、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15.
透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透骨香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透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52%.结论:透骨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74.18%)、十六烷(1.59%)、十五烷(1.38%)、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1.09%)等.  相似文献   

16.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对蓬莪术挥发油进行分析。最优化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20.0MPa,55℃,0.5mL乙醇作改性剂,动态萃取40min,CO2用量为12mL,并与索氏萃取、水蒸气蒸馏比较。  相似文献   

17.
川续断中挥发油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vides C.Y.Cheng et T.M.Ai根中提得挥发油,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C/IR)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川续断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动物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树莓饮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8.3%。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脱氢醋酸(95.34%)和2-乙基-3-羟基-4H-吡喃-4-酮(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