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坐位作业与慢性肌肉骨骼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作业以坐位操作来完成。目前发达国家从业人员中有3/4是坐位作业工人。从七十年代起,坐位作业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chronic musculo-skeletal injury)日益受到关注,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坐位作业特点 坐是将身体的重量以骶结节及周围软组织为主要支撑的一种姿势。从站位到坐位,躯干与大腿的夹角由180°变为90°,腰椎曲度变平约25°到38°,同时髋关节转动60°,骨盆后旋。任何一种坐姿,其椎间盘内压力均大于站位。有研究表明,站位时的压力仅为坐位时的74%。由于脊柱是由肌  相似文献   

2.
坐位作业肌肉骨骼损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骨骼损伤是坐位作业中最常见的一类疾患,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个体危险因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强迫体位、频繁活动、心理应激;后者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损伤史、体型、吸烟、个性等。  相似文献   

3.
坐位作业工人颈,肩,腕的肌肉骨骼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电子行业1636名坐位作业工人及1135名对照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表明观察组人员颈、肩、腕部疾患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服随工龄延长而升高。体征检查结果,观察组颈部活动受限、压痛、颈部轴位挤压试验、肩部活动受限、压痛及Tinel's征等项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坐位作业中引起肌肉骨骼损伤的因素可能是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不良的人机界面以及重复用力等。  相似文献   

4.
肌肉骨骼损伤是坐位作业中最常见的一类疾患,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个体危险因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强迫体位、频繁活动、心理应激;后者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损伤史、体型、吸烟、个性等。  相似文献   

5.
对坐位作业的960名电子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视觉疲劳及颈、肩、腕部肌肉骨骼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坐位作业对作业人员眼睛和骨骼肌系统均有一定危害,提示需加强对坐位作业人员综合性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方某汽车制造公司1508名装配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区域工种检查表、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表(NMQ)与疼痛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不良工效学因素接触情况和肌肉骨骼疾患发生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生部位以下背部为最高,其次为手腕部、颈部和肩部,发生较为严重的工段有发动机舱段、内饰段、门盖段、底盘段和调试段.发动机舱段和底盘段作业工人以下背部,内饰段以下背部和手腕部,门盖段以手腕部,调试段以颈部和下背部为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部位.颈部肌肉骨骼疾患有随身高的增高而加重的趋势;吸烟可能会增加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结论 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病较为严重,各工段发生部位各有不同,表现特征比较明显,可能与其存在的不良作业姿势或活动有关.作业工人身高和吸烟习惯可能是影响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机械工人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58名机械工人肌肉骨骼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职业性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63.97%,职业性下背痛患病率为49.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与职业性下背痛患病率分别与工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从事流水作业缝纫工207人和对照组127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对其作业体位、人-机测量、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有关因素监测,应用计算机SAS语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事流水作业的缝纫工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症状以下背疼痛、双上肢和双肩疼痛最为明显。参考两组人-机测量所得的数据,建议坐位工作人员工作台与工作椅高度之差除以身高值,宜在0.20cm左右,座椅高度除以身高值,宜在0.26cm左右。  相似文献   

9.
对从事流水作业缝纫工207人和对照组127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对其作业体位,人-机测量,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有关因素监测,应用计算机SAS语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事流水作业的缝纫工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症状以下背疼痛,双上肢和双肩疼痛最为明显。参考两组人-机测量所得的数据,建议坐位工作人员工作台与工作椅高度之差除以身高值,宜在0.20cm左右,座椅高度除以高身值,宜在0.26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大口径管道运输为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设施.在管道铺设过程中,焊接工多采取强迫体位作业,其中以俯、蹲、仰位为主,其职业性慢性肌肉骨骼损伤(CMI)患病率较高.我们对正在建设中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工程“陕京二线”焊接工职业性CMI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  相似文献   

11.
坐位作业工人下背痛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工效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固定坐位作业的电子行业工人1163名作为观察组,另选年龄、性别、工龄相近可自由变换体位的946名行政管理人员、宾馆服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人员下背痛患病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P<0.01),且随工龄延长升高,OR值为2.46。某些体检指标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装配、测试、准备、焊接等工种下背痛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1.6%患  相似文献   

12.
1960例老年人烧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老年烧烫伤流行病学特征,以防止或减少老年烧烫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自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9年期间,本院收治1960例60岁以上患者的烧烫伤发病趋势,好发季节,致伤因素,受伤时身体健康状况及病情特点。结果:老年发生率烧烫伤有逐年递增趋势,1991年老年烧伤发生率占总烧伤患者的2.4%,而1999年则上升至9.18%。老年的烧烫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冬夏二季为偏高。发生烧烫伤的原因以生活意外为主,占93.88%。71.69%的老年人体身存在的各种疾患引起肢体活动不便和感觉缺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烧烫伤的发生。老年烧烫伤的病情特点是:创面多为深度、反应重、病程长,容易引发其它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结论:随着老年人群逐步增加,烧烫伤发生率也增高,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老年性烧烫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高原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近年来某部高原部队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军事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年某部新兵中抽取500人,利用医疗分队巡诊、卫生队门诊及住院登记等方法填写军事训练伤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表,5年内共调查2500人次。结果某部2003—2007年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平均为20.6%,呈逐年下降趋势,受伤部位分布趋势呈下肢〉上肢〉腰背部〉胸腹部〉头面部,损伤类型分布趋势呈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冻伤〉骨折〉内脏器官损伤。致损伤因素分析显示,训练伤发生率以独生子低于非独生子,高中及大学生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通过心理素质测试者低于未通过者,二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2003—2007年间,某部新兵训练伤致伤率逐年下降,独生子、高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良好是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降兵伞训及实际跳伞中肌肉骨骼系统发生损伤的主要部位,以及保护器具的使用情况,为今后训练及跳伞中重点身体部位保护及预防损伤等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编制空降兵肌肉骨骼损伤调查表,以整群抽样抽取7230名空降兵指战员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数据(有效调查表6844份)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伞训时主要损伤部位在踝、腰、小腿和膝,其损伤率分别为22.6%、26.9%、23.2%、13.3%,明显高于入伍前(P<0.05)跳伞时主要损伤部位为踝关节、臀和手部损伤,其损伤率分别为27.1%、7.5%、4.1%.明显高于伞训(P<0.05)。训练和伞降时伞鞋佩带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5.5%,跳伞时头盔佩带率为95.1%也较高,其余护具佩带率较低。结论踝关节、腰、小腿和膝、臀和手部是伞训、伞降的主要损伤部位,而这些部位保护器具佩带率多数较低以及训练服、训练鞋的合适度欠佳,可能是导致损伤的危险因素,应予以积极的注意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全国11家重点染料厂职工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11家重点染料生产厂34284名职工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死亡占全死因的第一位,明显高于全国同年龄组人群的肿瘤死亡水平。而直接从事染料生产的化学操作工,超出更为明显。肺癌死亡居全癌死亡的首位,其构成比明显高于全国肺癌的构成比。男性膀胱癌发病19例,发病率较高,为10.21/10万。SMR为4,10,非常显著地高于全国水平,其中17例为致癌物──联苯胺作业工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于1992年6月至1993年5月,在某部队设点进行了腹泻病监测。通过对40个连队2267名官兵一年的观察,共发现急性腹泻病人470例,发病率为20.73%。75%连队的发病率介于10.1 ̄30.0%,以散发为主,3个连队曾出现本病流行。6 ̄9月份发病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0%。122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检出6种病原体,检出率为40.2%,以ETEC、志贺氏菌及轮状病毒(A)为多。71例腹泻病人与1  相似文献   

17.
VDT作业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对451名VDT作业的和432名普通读写对照的肌肉骨骼系统症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VDT作业者肌内骨骼系统各症状现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VDT作业对作业者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要影响部位是下背,手腕,上臂,肩部和颈部。研究结果提示:VDT作者者肌肉骨骼系统症状现患率与作业时间长短有关,VDT作业对肌肉骨骼系统存在着职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军眼外伤救治后送体系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当前救治后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将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和全军训练伤监测网点11所后送医院住院军人眼外伤资料填入"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登记表",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解放军总医院、军区总医院和基层医院眼外伤住院军人分布特征和救治效果的差别。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能很好地完成体系内和下级后送伤员的救治任务,部分下级医院后送伤员时间偏长,大部分中心医院和驻军医院能完成早期救治任务,有个别医院救治能力偏弱。结论我军眼外伤救治后送体系总体运行良好,但个别军区总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救治能力需要加强,后送速度需要加快。  相似文献   

19.
岳倩  兰亚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63-2363,2366
目的:掌握钢铁厂职业伤害特征,调查分析钢铁厂职业伤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和减少钢铁厂职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厂10年间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该厂10年间共发生职业伤害158例,伤害发生率为8.94‰,最高为1997年(17.05‰),最低为2004年(4.29‰),职业伤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32.9638,P<0.05).人为原因是引起职业伤害的主要原因占55.06%(87例).结论:该厂今后的安全生产应以加强对青年进行职工技术培训,安全卫生和纪律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为主,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