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6-1257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治疗护理依从性问卷、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工作能力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工作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工作能力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和工作能力均下降且与8周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工作能力在8周和随访6个月时与SDSS总分呈正相关;SDSS总分在随访6个月时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樊献丽  李晋华  刘世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06-2907,2932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各4周,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大体评定量表(GAS)在训练期始、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SAPS和SANS、SDSS和GAS)的评分(z±S)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随访8周时训练组的复发再住院率(2.4%)低于对照组(7.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后时点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住院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张玲  谢焱  何芬兰  张进祥  蒋春雷 《广西医学》2009,31(12):1772-1774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第8周及6个月时训练组治疗依从性、GQOLI-74总分高于入组时(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8周、6个月时(P〈0.05)。训练组6个月时比8周时的治疗依从性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时治疗依从性下降,与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周及随访6个月后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且与8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8周和随访6个月后,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工作能力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表对2组患者评估.结果 训练组8周后及随访6个月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依从性(χ~2=9.188,29.630,P<0.01);SDSS总分[(2.63±2.74)分,(5.27±3.05)分,(1.69±2.35)分,(4.91±3.06)分,P=0.000];训练组随访6个月工作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443,P=0.000).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时患者治疗依从性(χ~2=8.053,P=0.018)、SDSS总分[(2.63±2.74)分,(6.81±3.06)分,P=0.000]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2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均下降且与8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DSS总分在随访6个月时与治疗依从性及工作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的社会功能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训练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的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ADL与SDS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6个月训练组ADL与SDSS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训练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vs 62.5%, 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调查.结果 ①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好.②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6月末总评(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观察组G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可提高远期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及症状自我监控对首发精神分裂症(FEP)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治疗达临床痊愈的FE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训练8周。并于训练第2周末、4周末、8周末及随访1年末评定PANSS、SDSS。结果:1随访结束时,训练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训练4周末起开始,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训练4周末起开始训练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训练,对控制FEP患者精神症状、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定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方法 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社会技能训练组(训练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复发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表(SDSS)定期纵向评定,随访期16个月.结果 经16个月治疗随访,训练组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PANSS总均分、阳性与阴性症状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对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改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依从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根  李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62-20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至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调查,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结果: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NOSIE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调查,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结果: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NOSIE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症状自我监控程式训练在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号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一般的康复训练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8周的症状自我监控程式训练,然后随访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2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PRS、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末及随访6个月末2组患者BPRS、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末训练组复发率为2.0%(1/50),对照组复发率为9.1%(5/5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末训练组复发率为6.0%(3/50),对照组复发率为14.5%(8/5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自我监控技能程式训练有益于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6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其中5例脱落.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2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后第16周末起[分别为(54.25±11.65)分,(13.94±5.96)分,(27.95±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8±10.74)分,(17.75±5.38)分,(30.52±6.5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治疗第28周末时(11.89±3.97)分,也明显强于对照组(8.63±6.0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模式化技能训练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有益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患者50例,脱落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处置模式的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50例,脱落6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12周,对两组病例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定患者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PRS、ITAQ、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TAQ、NOSIE评分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PD)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9例P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训练组在常规护理、PD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归因训练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PD等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6个月后应用情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并采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及透析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服药及透析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心理素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PD、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95.83%、85.42%,而对照组PD、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分别为75.61%、6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因训练可明显提高PD患者的心理素质和PD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并发症,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者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对训练组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而对照组仅限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6个月后,训练组ADL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复发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身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身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接受健身操训练,另一组采用原治疗而不接受任何康复训练12周,并用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及护理观察量表在第0、6及12周进行评定。结果 接受健身操训练组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结论健身操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改善病人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身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接受健身操训练,另一组采用原治疗而不接受任何康复训练12周,并用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及护理观察量表在第0、6及12周进行评定.结果接受健身操训练组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结论健身操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改善病人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