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放射剂量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 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10Gy、20 Gy、30 Gy、40 Gy,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前及照射后7d,20d,6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20Gy、30Gy、40Gy剂量组与对照组及10Gy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20Gy组在放射后7d、20d平均逃避潜伏期[(66.57±11.49)s、(51.30±12.45)s]和搜索策略得分[(15.64±2.14)分、(19.64±2.28)分]明显下降,60d时潜伏期[(40.05±10.98)s]和搜索策略得分[(26.42±2.59)分]有所恢复,30 Gy和40Gy组在放射后60d仍没有恢复.30 Gy组和40Gy组病理检查显示神经元萎缩变性,白质梳松.结论 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可作为判断放射性脑损害的敏感指标,20Gy以上剂量放射线照射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射线全脑照射对大鼠迟发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20 Gy和30 Gy.在照射前和照射后12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用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测模型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20 Gy照射后120 d平均潜伏期为(41.17±10.76)s,搜索策略得分(27.13±2.34)分,30 Gy照射后120d平均潜伏期为(78.49±9.32)s,搜索策略得分(16.52±2.71)分,均与照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0 Gy照射后120 d海马突触后膜厚度为(22.03±6.84)nm,30 Gy照射后120 d海马突触后膜厚度为(23.19±7.65)nm,与放射前及对照组比均差异有差著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20Gy和30Gy照射后均较对照组突触活性带长度短,突触界面曲率小,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5).结论 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且可能与海马突触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RIB)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探索治疗RIB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PCR法克隆出bFGF基因片段,酶切后连接法构建bFGF-pcDNA3.1(+)质粒.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全脑单次25Gy照射,bFGF转基因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bFGF-pcDNA3.1(+)质粒,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前及照射后7d,20d,60d分别进行Moms水迷宫试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2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放射前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bFGF治疗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bFGF治疗组在放射后7 d、20d平均逃避潜伏期[(68.42±11.35)s、(50.87±12.06)s]和搜索策略[(16.89±2.08)%、(19.98±2.14)%]明显下降,60d时潜伏期[(40.28±10.87)s]和搜索策略[(26.42±2.59)%]恢复至照射前水平,放射组60d后仍没有恢复.照射组病理检查显示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轻度变性.胞体萎缩,白质区域较对照组呈现组织结构梳松、血管周隙扩大等表现;bFGF治疗组病变程度明显较照射组轻.结论 25Gy射线照射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bFGF转基因治疗可逆转放射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放射剂量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10Gy、20Gy、30Gy、40Gy,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前及照射后7d,20d,6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20Gy、30Gy、40Gy剂量组与对照组及10Gy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20Gy组在放射后7d、20d平均逃避潜伏期[(66.57±11.49)s、(51.30±12.45)s]和搜索策略得分[(15.64±2.14)分、(19.64±2.28)分]明显下降,60d时潜伏期[(40.05±10.98)s]和搜索策略得分[(26.42±2.59)分]有所恢复,30Gy和40Gy组在放射后60d仍没有恢复。30Gy组和40Gy组病理检查显示神经元萎缩变性,白质梳松。结论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可作为判断放射性脑损害的敏感指标,20Gy以上剂量放射线照射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对SD大鼠放射性脑损伤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构建VEGF腺病毒载体.单次40Gy全脑照射成年SD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细胞移植3组.细胞移植组采用经尾静脉注射转染后的MSCs.各组大鼠在照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认知能力.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脑微血管密度改变.结果 照射组在3个月时血管密度与未照射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4个月时开始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平均潜伏期[(96.14±8.09)s]和搜索策略[(15.03±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显著增加,平均潜伏期[(69.74±7.13)s]和搜索策略(23.74±1.5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3个月和6个月时,脑微血管密度较单纯照射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促进放射后大鼠脑微血管的再生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全脑单次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 d、30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观察海马组织中GFAP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Gy和30 Gy组照后1 d GFAPmRNA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组的2.5倍、3倍(P<0.001),并持续到照后30 d,2 Gy组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大鼠大脑海马内 GFAPmRNA表达增高,其终产物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保护和修复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排除麻醉药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建立清醒状态下全脑照射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实验模型。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2Gy、15Gy、30Gy剂量照射组和假照射组 ,每组 2 5只。自制“热记忆膜固定罩”固定大鼠照射体位 ,4MeV电子线作不同剂量的单次全脑照射 ,并用治疗束流分析仪和剂量仪作剂量学监测。在照射后 1个月内每周 2次 ,观察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野毛发与皮肤的情况以及体重的变化 ,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在照射前、照射后 6h、1d、1周和 1个月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该照射条件下的最大剂量点深度约为 14 .3mm ,各照射点吸收剂量的差异≤ 5 %。在通过“热记忆膜固定罩”后 ,剂量衰减率≤2 .5 7%。全部 30Gy和部分 15Gy照射的大鼠在照射后约 2 0d出现照射野内脱毛现象 ,其余大鼠在观察期内无上述表现。各组别大鼠体重增长趋势和神经行为评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病理观察显示放射性脑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观察时间呈正相关 ,30Gy照射后随观察时间的延长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逐步出现损伤和坏死。结论 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可靠 ,排除了麻醉药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临床模拟性好 ,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与防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已制备的兔肝硬化肝癌模型观察肝病状态下肝癌照射后放射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肝硬化肝癌兔16只(实验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单次剂量20、30 Gy的立体定向照射;8只单纯接种肝癌兔(对照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按上述方法分别给予立体定向照射,单次剂量20、30 Gy.照射后3周分别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EV二步法分别观察照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PCNA、GST-π在癌周组织的表达:照射20Gy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30Gy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相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0);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后,高剂量组(30 Gy)PCNA、GST-π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后PCNA、GST-π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高剂量组(30 Gy)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结论 实验性肝硬化肝癌的照射效果单次剂量30 Gy优于20 Gy;PCNA、GST-π可作为评价肝硬化肝癌照射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丁轶  陈斌  陈龙华 《广东医学》2008,29(5):758-760
目的应用兔肝硬化肝癌模型观察肝病状态下肝癌照射后放射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变化。方法肝硬化肝癌兔16只(实验组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单次剂量20,30Gy的立体定向照射;8只单纯接种肝癌兔(实验组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按上述方法分别给予相同照射。照射后3周全部处死,应用EV二步法分别观察照射后实验组1与实验组2兔肝组织GST-π的变化。结果①给予20Gy照射,实验组1GST-π在癌周组织的表达比实验组2GST-π的表达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0);②给予30Gy照射,实验组1GST-π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实验组2GST-π的表达相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1.000);③实验组1不同剂量照射后,高剂量组(30Gy)GST-π在癌周组织和肝癌组织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Gy)的表达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0)。结论①实验性肝硬化肝癌的照射效果单次剂量30Gy优于20Gy;②GST-π可作为评价肝硬化肝癌照射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的反应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 方法 制备大鼠的脑放射诱导损伤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诱导损伤后海马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水平TNF-α基因转录的动态表达. 结果 正常组海马区TNF-α mRNA低水平表达;全脑照射组表达上调并在1 h达峰值,是正常组的4~11倍(P<0.001);放射诱导呈剂量依赖性(P<0.01),30 Gy组较2 Gy组增高近2倍(P<0.001),较15 Gy组增高近1倍(P<0.01),15 Gy组也高于2 Gy组;各照射组在12 h后恢复到基础水平. 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区TNF-α基因表达上调,放射诱导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参与了脑放射诱导损伤急性期的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