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螺旋CT广泛用于检查胰腺疾病 ,平扫及双期增强对胰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收集 2 0 0 0 -0 6~ 2 0 0 2 -12期间在本院就诊的 41例胰腺疾病患者与 2 0例正常胰腺对比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 :41例 ,男 2 9例 ,女 12例。年龄 13~ 66岁 ,平均 46岁。全部病例均无门脉高压病史。胰腺癌 2 2例 (头部 16例 ,体部 2例 ,尾部 4例 ) ,其中囊性病变 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炎 19例 ,伴假性囊肿 11例 ,其中外伤性 4例 ,均经CT、检验、临床随访证实。  对照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2 2~ 71岁 ,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1例胰腺肿瘤(36例胰腺癌、5例胰岛素瘤)病例,均作了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测定各期瘤灶与正常胰腺组织CT值,并计算两者差值。结果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肿瘤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差值分别为(6.7±4.3)HU,(31.6±14.3)HU,(4.9±3.8)HU。两者差值在动脉期与平扫、门脉期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1.4,10.5,P均<0.001),平扫与门脉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小瘤灶的检出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胰腺双期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双期螺旋CT(dual -phasehelicalCTofthepancreas)是指在周围静脉团注造影剂后 ,分别在胰期 ( pancreaticphase)及肝期 (hepaticphase ;即门脉期 ,portal-veinphase)对全胰腺及上腹部 (包括胰腺 )行两次快速螺旋扫描。大量研究表明 ,采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胰腺肿瘤尤其是小胰腺癌的检出 ,有利于改善胰周血管的显示及其肿瘤侵犯的准确评价 ;另一方面 ,还能检出远处转移 ,如肝转移、腹膜种植转移等 ,对肿瘤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估计极其有价值。目前国外多数学者…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mL/s~3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1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9例,钩突部9例,体部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cm。肿瘤一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占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32%,肝脏、淋巴结转移灶占38%。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7.08±20.39)HU和(28.77±16.23)HU(t=2.533,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术中切除9例。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定量估价胰腺增强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估价电子束CT双期扫描胰腺的增强程度。材料和方法:110例可疑胰腺病变者(26~72岁)均行电子束CT检查。其中胰腺癌15例,胰腺炎3例,胰腺外伤2例,正常胰腺9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秒(80ml)和10ml/秒(20ml)速度注射Ultravist100ml,在注射造影剂后18~20秒和55~60秒,应用SVS0.3秒序列扫描胰腺20层,层厚6mm。于动静脉期测量胰腺头、体、尾CT值。结果:在动脉期胰腺增强的CT值为101Hu±8(标准差),静脉期为81Hu±5。其中61例(55%)动脉期较静脉期CT值增高20Hu以上;38例(34%)增高10Hu以上;11例(10%)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结论:胰腺动脉期扫描较静脉期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可更清楚显示胰腺癌对胰周的浸润,可提高检测胰腺内小病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比较平扫及增强情况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肿瘤位于胰头部34例,胰体部11例,胰尾部5例。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检查手段,对判断肿瘤侵犯血管程度和能否手术切除的敏感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CT设备与技术不断进步 ,CT扫描在脊柱疾病诊断中已成为最安全、迅速、无痛苦的检查工具 ;摆位技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尤其在环枢椎病变的摆位的准确性。摆位的准确性将影响结构的显示 ,进而影响诊断、治疗和康复 ,给病人造成痛苦。在实践中我们针对环枢椎解剖特点 ,摸索扫描摆位的方法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院是一个以创伤骨科为主的综合型医院 ,由于外伤和其他原因造成环枢椎脱位及骨折占有一定的比例。 1992 -0 5~1997-10月 ,脊柱病变进行扫描检查有 5 15 0例 ,环枢椎部位进行扫描就有 989例 ,…  相似文献   

12.
肝脏同层动态CT能获取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 ,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一些作者运用该方法对病变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他们采用的方法扫描结束时间晚 ,在同层动态CT后无法作进床式全肝扫描 ,因此不能显示动态扫描层面之外的病变情况[1,2 ] 。我们设计了同层双期动态CT加进床式全肝扫描方法 ,在病灶检出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用同层双期动态CT方法检查 5 3例患者 ,其中男 3 8例 ,女 15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5 1岁。平扫发现病灶后 ,以病灶中心层面作动态扫描层面 ,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胃肠道肿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胃肠道肿瘤螺旋CT双期扫描的表现及分期.结果 (1)69例胃肠道肿瘤,55例以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为著,与动脉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69例胃肠道肿瘤的双期扫描的T分期准确率为87%;(3)动脉期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62.6%,静脉期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80.2%.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是胃肠道肿瘤术前检查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薄层动态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薄层动态CT扫描,诊断直径≤3cm的胰腺癌12例,其直接征象为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或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变形、胰腺实质的分叶形态消失;间接征象为胰管、胆管的梗阻性扩张。认为薄层动态CT扫描是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双期扫描方法时间为动脉期 (AP)延迟 2 5s,门静脉期 (PVP)延迟 6 5s,以 3~ 4ml 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结果 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 4 3例 (82 .7% ) ,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 30例 (5 7.7% ) ,胰胆管扩张 39例 (75 % ) ,胰周血管侵犯 36例(6 9.2 % ) ,胰周淋巴转移 31例 (5 9.6 % ) ,肝转移 2 0例 (38.5 % ) ,腹膜种植 12例 (2 3% )。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 ,对诊断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双期扫描法是指注入造影剂后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分别进行扫描 ,一般在螺旋CT机或高档型CT机上运用 ,我院使用普及型GE180 0iCT机对 2 6 6例增强扫描病例 ,运用近似双期扫描法 ,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方法( 1)据文献报道 ,使用 2~ 3ml/s的注药速度 ,大多数病人的动脉期在 30~ 6 0s之间 ,而门静脉期在 70~ 10 0s之间。( 2 )本室采用空气加压法团注增强 ,获得近似双期扫描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用 5 0ml针筒向造影剂瓶内连续加压注入12 0~ 130ml空气 ,经验证进药速度达到 2ml/s ,10 0ml造影剂可在 5 0s内注入完毕。…  相似文献   

17.
双期薄层动态增强CT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分析胰岛素瘤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相的强化特点,探讨胰岛素瘤术前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肿瘤的形态特点、各期相的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及CT定位诊断的敏感度及假阴性的潜在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胰岛素瘤术前薄层双期增强CT诊断的敏感度为81.6%,单纯动脉期CT诊断的敏感度为81.6%,门静脉期为60.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胰岛素瘤平扫时平均CT值(40.32±8.13)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为(44.48±6.75)Hu,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38例中有36例肿瘤至少在一个期相上强化明显。动脉期胰岛素瘤的平均CT值(113.66±27.26)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80.5±15.43)HU;门静脉期胰岛素瘤的平均CT值为(111.59±19.05)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90.5±13.91)HU,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瘤动脉期强化值(73.44±29.23)HU,门静脉期为(71.22±21.64)HU,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7);胰岛素瘤动脉期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程度为(33.16±20.64)HU,门静脉期为(20.09±16.31)HU,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例漏诊的病例中,5例呈等密度,2例为异位胰岛素瘤。结论:薄层双期CT增强扫描对检查胰岛素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动脉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CT增强表现.方法 将23例经手术(6例)、组织学活检(9例)和激素治疗后随访(8例)证实的AIP患者纳入研究组,将36例手术证实的PDA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图像,主要记录病变及胰腺形态、受累胰管和胆管形态,测量病灶各期CT值.结果 23例AIP包括6例局灶型、14例弥漫型及3例混合型,20例呈腊肠样肿胀,13例出现胰周包壳,均无胰腺萎缩,17例病灶出现延迟强化,仅4例病变远端胰管扩张且<0.5 cm;19例胰腺段胆管狭窄,多为渐进性(14例),伴有上方胆管扩张(7例伴有狭窄).而36例PDAC均呈结节状,均未出现腊肠样肿胀及胰周包壳,27例出现胰腺萎缩,仅4例出现延迟强化;33例病变远端胰管扩张,其中27例≥0.5 cm;17例胰腺段胆管受侵狭窄,多为截断样(11例),15例伴有上方胆管扩张.结论 腊肠样肿胀、胰周包壳、病灶延迟强化、胰管无扩张或轻度扩张(<0.5 cm)、胰腺段胆管渐进性狭窄、胰腺段以上胆管狭窄更多见于AIP患者,而胰腺萎缩、胰管扩张≥0.5cm、胰腺段胆管截断样狭窄更多见于PDAC患者.CT增强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