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IP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7例影像学诊断为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75例经鼻蝶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Hardy-Wilson分级、分期:Ⅲ级15例,Ⅳ级7例,C期3例,D期1例,E期73例;Knosp分级:2级4例,3级67例,4级6例。2例Knosp 4级病例为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予药物治疗,余75例行经鼻蝶手术治疗。术中发现Knosp 3级患者中,12例为单纯压迫海绵窦;4例Knosp 4级患者均为侵袭海绵窦。病理检查Ki67增殖指数>3%者59例。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伽马刀治疗13例(次全切除者11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13例。再次手术: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3例曾行伽马刀治疗),部分切除2例。结论:IPA的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结果判定;其手术全切率偏低,术后复发率较高;治疗应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垂体腺瘤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一般垂体腺瘤均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常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可根据肿瘤类型不同,采取个性化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新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本文就目前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加以综述,为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侵袭性非典型垂体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5岁.垂体瘤术后14年,视物模糊3个月,左眼视力丧失1周.14年前,患者因视物成双影,视物模糊2个月就诊,外院诊断为垂体腺瘤,行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术后1年,上述症状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两次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垂体腺瘤.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视物成双影逐渐加重并于1周前出现左眼视力丧失.MRI提示垂体瘤术后改变,仍有肿瘤残余,侵及双侧额叶、蝶窦、筛窦.术中见肿瘤向额叶生长,向前达额极处,内侧越过中线向对侧生长.肿瘤包膜存在,边界清楚,表面颜色发黑,呈多结节状.鞍内肿瘤有陈旧性出血,肿瘤向后侵及垂体柄,可见包膜.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垂体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有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从组织学或生物学上仍属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作为功能性腺瘤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可作为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类似物均可用于侵袭性生长激素腺瘤和侵袭性促甲状腺腺瘤的治疗。现就功能性腺瘤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难治性腺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据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特性,研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方法。方法 对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特点及放射学检查分析,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以额眶、额眶蝶及经口鼻蝶手术入路效果好,肿瘤侵袭海绵窦、三脑室、斜坡手术并发症多。手术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分切除6例,死亡1例。30例随访1-3年,22例恢复工作,8例生活自理,复发12例,最短半年,最长5年。结论 侵袭性垂性腺瘤是一种间变型肿瘤,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相当困难,术后复发率高,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并结合同期7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为67.5%,明显高于微腺瘤和小腺瘤的15.9%(P<0.01);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中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性腺瘤中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率为22.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5.1%(P<0.01);侵袭性腺瘤中复发性腺瘤所占比例为16.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3.8%(P<0.05);侵袭性腺瘤的手术全切率(46.8%)明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88.5%,P<0.0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定.术后复发率高,故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该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主要引起垂体激素分泌过量或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压迫鞍区重要结构等.该类型肿瘤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半数病例具有向周围正常结构颅骨、硬脑膜、海绵窦、蝶窦、鞍上、鞍旁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故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留".由于其侵袭性生长,导致其全切率低,复发率高,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1,2].本文就侵袭性垂体腺瘤在临床和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垂体腺瘤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肿瘤侵犯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及硬脑膜.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病理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演变过程、术前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内外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与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关系密切.CD105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和丰富血供有很好标记作用;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指标;CD31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升高,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CD44s与血CD44V6浓度值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L-17及其受体、IL-4Roα、IL-13Rα1、IL-2Rγ、IL-1Rα、IL-6、IL-2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密切.这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分泌学等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着重就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和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方式的相互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在我院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56例(20.7%),大腺瘤118例(43.7%),巨大腺瘤96例(35.6%);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40例(14.8%),生长激素(GH)腺瘤58例(21.5%),泌乳素(PRL)腺瘤57例(21.1%),垂体无功能腺瘤115例(42.6%);采用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260例(96.3%),采用开颅手术垂体腺瘤切除术6例(2.2%).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在垂体微腺瘤中的比例为3.6%,在垂体大腺瘤中的比例为20.4%,在垂体巨大腺瘤中为61.4%;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94.1%,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58.8%.结论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及术前分析手术的难易程度,从而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提高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侵袭垂体腺瘤和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VEGF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系。【结论】VEGF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为临床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