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存金 《陕西中医》2002,23(4):380-380
咳嗽一症 ,虽非独立疾病 ,但临床常见 ,确有不少病人以咳嗽为主诉前来就医。所以对咳嗽的诊治规律进行研讨 ,是很有必要的。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咳”,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 :“肺……在变动为咳”,《内经·咳论》说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可见 ,内伤外感均可伤肺而引起咳嗽 ,不但寒邪容易伤肺 ,风、热、暑、燥、湿等邪气皆可伤肺。所以历代医家皆认为“肺为娇脏 ,怕寒而恶热 ,故邪气易伤而难治”,“肺受病易 ,药入肺难。”《…  相似文献   

2.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3.
《难经·四十九难》中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形体受寒,或饮食生冷,均可损伤肺脏。《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重寒伤肺”。因肺为娇脏,当风寒之邪侵犯肌体,皮毛先受之,皮毛者,肺之合也,故肺先受病;若再饮食生冷,脾胃受寒,母病及子,更伤于肺,内外皆伤,故为“重寒”。《灵枢·邪气脏腑  相似文献   

4.
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中医学里,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把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主要论述五脏咳。1肺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主气,司呼吸,主…  相似文献   

5.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为多,邪伤卫表,病在肺经。《内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寒邪侵袭人体或过食生冷之物,均可伤及肺脏,以致咳嗽。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又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肺脏偏弱,易受寒邪侵袭,肺脏受病失其宣发功能而作咳。肺又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一旦肺脏受邪,水湿困滞脾胃,凝聚力痰,肃降无力,则加重了咳嗽的症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云:"咳为气逆,喘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国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为患也"。现就个人平时辨证治疗咳嗽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余在临证时,每以《素问·咳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取效满意,故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一、察病机,最关肺胃两经《素问·咳论》说:“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这里指出了咳嗽虽属肺脏疾患,但与其它脏腑亦有密切关系。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能通过经脉的连络关系而影响及肺,导致咳嗽。经文还强调指出导致咳  相似文献   

7.
<正> 外感咳嗽初期多有表证如:头痛、寒热、鼻塞流涕,或全身不适等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病虽小而不愈,或愈而复发,往往只见咳嗽不止而无他证,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甚则影响他脏亦病。故当细心审治。外感咳嗽属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不得宣畅而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专司人之呼吸。故肺有“清虚之脏”、“娇脏”之称。一旦遭受外邪所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  相似文献   

8.
侯舒成 《新中医》1997,29(1):61-62
肺胀,古病名。为慢性病,多发于年老体虚者。《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亦指出:“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由此可见,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胀为现象,关键在“虚”。其临床以喘、咳、痰、满为主症,属中医学的痰饮、咳喘、虚劳、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辨治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胀主要是肺气先虚,邪之所凑。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于受邪;一旦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邪客肺络,百脉闭塞,肺金失其肃降,使水谷精微无法布施诸脏,又以…  相似文献   

9.
1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燥邪、痰热等邪客肺系,肺系肃降,肺气不宣所致,而内伤多由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本文重点论述脾虚不生金而引起之咳嗽,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医碥·杂症·咳嗽》谓:“脾胃先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乘肺而嗽”,又有“初虽心火刑金,因服寒凉伤脾,脾虚而嗽”。上述理论充分说明,脾乃肺…  相似文献   

10.
《素问·咳论篇》曰 :“肺之令人咳何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指出了咳嗽发生 ,不仅在肺本脏 ,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致咳嗽。1 外感咳嗽机理 《咳论篇》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肺气的这种特殊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内经》中尚有多篇记载。例如《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肺主皮毛……肺主鼻……在体为皮毛 ,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六节脏象论篇》曰 :“肺者 ,气之本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痿论篇》曰 :“肺主一身之皮毛。”《灵枢·经脉篇》曰 :“太阳者 (肺 …  相似文献   

11.
咳喘病,一般初起多由外感引起。《诸病源候论》云:“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但致病之因不独外感,亦有内因为患者,如脾胃虚弱、肾不纳气、心肺气虚等均能引起喘咳,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语。咳喘病迁延日久,累月经年不愈,便成为老慢支之变,甚或伴发支扩咯血等证。中医对  相似文献   

12.
分期辨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曰:"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咳和嗽含义不同,但因二者常多并见,故多通称"咳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首当其  相似文献   

13.
风热感冒说夫风热外邪侵入 ,或从口鼻 ,或从皮毛。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伤风》云 :“皮毛为肺之合 ,而上通于鼻 ,故其在外则为鼻塞声重 ,甚者并连少阳阳明之经而或为头痛 ,或为憎寒发热。其在内则多为咳嗽 ,甚则邪实在肺而为痰、为喘。”故风热感冒治之当审表里、辨寒热 ,在卫在肺 ,临床立解表、清热、宣肺三大治法。银翘散、桑菊饮是常用之方。但表证、邪热、肺失宣肃自有轻重 ,故治之或解表 ,或清热 ,或宣肺当有主次。感冒有浅深 ,证候有轻重 ,表邪未解 ,补益过早 ,病反增剧 ,此治之不当 ,医者当戒。咳嗽当辨外感内伤咳嗽一证 ,易见而治…  相似文献   

14.
咳嗽四季皆有 ,唯冬季为甚。临床上如果只见咳止咳往往效果不佳 ,而按《内经》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这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粗论如下。1 外邪犯肺《内经·咳论》中指出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这是咳嗽的第一个成因——外感之邪侵犯肺引起咳嗽。因为肺合皮毛 ,皮毛为肺之外合 ,所以皮毛受邪可以传到肺引起咳嗽。从温病角度来看 ,因为空气通过鼻 ,外邪也可以通过鼻入肺 ,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讲 :“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可以见外邪不论从皮毛或鼻入都可以影响到肺引起咳嗽 ,这是常见的外感咳嗽。风邪常…  相似文献   

15.
咳喘膏穴位贴治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咳喘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 ,祖国医学文献早有明确的记载。咳喘虽有外因内因之别 ,然皆与肺有关。外感之咳 ,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受邪必先肺而为咳嗽 ,内伤咳嗽 ,多见湿痰犯肺 ,或肝火犯肺。哮喘一证 ,反复发作 ,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 ,治之有一定疗效 ,但难于根治。如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 ,在不发时也常觉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 ,肾虚不能纳气则吸短而喘 ,致成虚喘。至于治法 ,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 ,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我市二医院邓来送主任药师 ,通过 5 0多年临床实践 ,从众多中草药中筛选配伍而成的外用膏药—咳喘膏 ,具有…  相似文献   

16.
咳嗽虽是肺系疾患常见症候之一,是由外感或内伤原因,导致肺气上逆所致。一般的咳嗽从肺论治,皆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对一些顽固性咳嗽,笔者根据《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理论,认为一些顽固性咳疾,非肺系独病,乃是由于其它脏腑受邪,功能失...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咳嗽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中医学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嗽。《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19.
皮肤病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痿论》云 :“肺主身之皮毛。”中医学认为人身之皮毛由肺所主 ,在生理上皮肤由肺所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所温养 ,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生皮毛”。在病理上外邪犯肺常由皮毛侵入 ,反之 ,肺之有病亦常影响皮毛 ,即肺不能生养皮毛而皮毛发病。据此 ,在临床实践中多种皮肤病可以从肺论治。从肺论治皮肤病 ,在病位上必须注意肺之卫、气、营、血之浅深 ,肺卫、肺气、肺经邪热波及营血均可发病 ,在病邪上强调辨清风、寒、燥、湿、热、毒邪致病 ,在辨证上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1 辨证分型1 1 风寒袭表 ,毒郁肺卫 症见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20.
形寒饮冷与小儿咳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寒饮冷则伤肺”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九难》中 ,意思是外感寒邪、冷食冷饮可损伤肺脏。《灵枢·百病始生篇》也提出“重寒伤肺”,是指寒邪侵犯机体则肺先受病 ,若再饮冷 ,脾胃受寒 ,母病传子 ,则致肺病 ,内外合邪 ,故为“重寒”。在小儿疾病中 ,以肺系咳喘病居多。这是因为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卫外之气不固 ,易为外邪所侵 ,肺为娇脏 ,更易受邪 ;另外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寒热 ,过食生冷可伤及脾胃阳气 ,而致寒饮痰湿内生 ,引发咳喘。同时 ,在《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黄帝问曰 :肺之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