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利用光敏剂和光产生的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已成为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将PDT与其他疗法联合以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成本的研究大量开展,对于新型光敏剂的研究也有望成为PDT研究的热点.本文即对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IVB)及二者联合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狮子眼科研究所连续接受治疗的AMD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不变或logMAR视力下降3行以内且最后随访视力≥6/60者定义为治疗有效;治疗后logMAR视力下降3行以上或最后随访视力<6/60者为治疗无效.结果 共有连续672例湿性AMD患者接受了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平均23.5月)者503例,其中234例接受了一次或多次PDT治疗;79例在接受一次或多次PDT后续用IVB;190例首选IVB治疗.PDT治疗组25.6%(60/234)、PDT联合IVB组39.2%(31/79)的患者获得有效治疗;而首选IVB治疗组66.8%(127/190)的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与PDT治疗组相比较,首选IVB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获得有效治疗的校正odds ratio(OR)分别是5.17(95%可信区间=3.10-8.59)和1.71(95%可信区间=0.93-3.13). CNV类型、大小与疗效无关,而治疗前视力及视网膜瘢痕形成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湿性AMD疗效明显优于PDT或继PDT之后续用Bevacizumab.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维替泊芬(商品名: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维速达尔光动力治疗的86例102眼,评价指标包括视力,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共接受154次治疗,平均1.51次。结果:在86例患者102眼中,随访时间3mo~2a。其中接受1次治疗60例,31例经过两次治疗,3次治疗9例,5次治疗1例。共治疗154次,平均1.51次。PDT治疗1a后,接受治疗眼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视力提高1行和/或1行以上者22眼(21.6%);视力稳定者72眼(70.6%)。结论:维速达尔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 ic therapy,PDT )单次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 acu-lar degeneration,A MD )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 V )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以眼底检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CG)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 CT)等影像学检查为观察指标 ,总结PDT治疗 15例 16眼 A MD合并的典型 CNV后 1周和 1个月随访的短期治疗效果 ,从而评价 PDT治疗 CNV的安全性和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1周和 1个月分别有 6眼和 10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1眼因新出血视力略有下降 ,无证据表明与治疗有关。 15例 16眼治疗后荧光渗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退 ,其中 7例 8眼渗漏完全消退 ,1月后复查无复发 ;其余 8例8眼荧光渗漏明显减轻。全部 15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仅 3例治疗后主述有一过性轻度视力紊乱。结论 光动力疗法单次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部变性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短期疗效满意、安全 ,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21例(31眼)渗出性AMD患者PDT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性AM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占41.9%;14眼视力稳定不变(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45.2%;4眼视力下降2行,占12.9%。大部分患眼于PDT治疗后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1周,16眼CNV的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8眼渗漏完全停止。OCT检查显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以及神经上皮脱离好转。5例6眼患者在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变大,1例1眼发生黄斑部再次大面积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任何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和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渗出性AMD的CNV,PDT治疗对病灶周围的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短期内有轻度影响,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8例(20眼)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在PDT治疗前,及治疗后7d~3个月分别进行视力、mfERG、FFA、OCT、ICGA的检查。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mfERGN1、P1波振幅密度变化。结果 在显著经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lzation,CNV)组所有8例(8眼)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或稳定,PDT治疗后7d的mfERGN1波、P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45d和3个月时mfERG1~5环N1波、P1波振幅密度值比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后3个月时mfERG1~4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较45d时有所降低;轻微经典型CNV组视力提高、稳定或下降,各期mfERGN1、P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各期mfERGN1、P1波潜伏期时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DT疗法可以稳定显著经典型CNV组患眼视力,mfERG显示它还能改善黄斑部的功能.mfERG能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提供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目前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因素。近90%AMD患者的严重视力丧失是由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所引起。维替泊芬(verteporfin)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光敏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维替泊芬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新进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的差异和视力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后患者黄斑区中心视野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湿性AMD患者26例(28眼),每例患者予以1次维替泊芬联合PDT后3d再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Humphrey10-2中心视野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的渗漏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结果 联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湿性AMD患者的BCVA明显提高,分别为0.22±0.07、0.26±0.07、0.24±0.08(P=0.029、0.004、0.015),而治疗前BCVA为0.12±0.09;CFT显著降低,分别为(264.09±28.40)μm、(273.45±24.89)μm、(286.54±26.39)μm(均为P=0.000),而治疗前CFT为(458.27±27.38)μm;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平均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增加了,分别为(24.33±3.20)dB、(24.54±3.25)dB、(26.89±3.46)dB(P=0.015、0.010、0.000),而治疗前的MS为(20.25±3.12)dB;4°范围内MS增加了,分别为(23.66±4.23)dB、(23.40±4.49)dB、(25.93±4.43)dB(P=0.024、0.034、0.001),而治疗前4°范围内MS是(19.49±4.66)dB;视野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降低了,分别为(-7.60±3.24)dB、(-7.72±3.51)dB、(-6.29±3.21)dB(P=0.008、0.010、0.001),而治疗前MD为(-11.98±3.18)dB。模式标准差增加了,分别是5.44±1.53、5.78±1.82、6.88±1.65(P=0.013、0.004、0.000),而治疗前模式标准差为3.34±1.04。所有的数据均提示黄斑区的功能有好转。此外,BCVA和CFT(r=-0.297,P=0.005)、CFT和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MS(r=-0.385,P=0.000)、CFT和视野的MD(r=-0.193,P=0.033)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黄斑区中心Humphrey视野指数的改变可用于评估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单次和多次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例经双目间接立体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确诊的AMD患者的31只患眼纳入治疗。患者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8.1岁,最佳矫正视力在数指/10 cm~0.6之间。光敏剂苯并卟啉衍生物单酸(benzoporphyrin derivative mono acid, BPD)(中国诺华公司)6 mg/m 2静脉滴注10 min,开始静脉用药后15 min,通过裂隙灯用强度为50 J/cm2的689 nm激光(德国Zeiss公司)照射83 s。治疗后患者尽可能避光48 h。治疗后2周开始复查,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FFA和(或)ICGA显示病灶范围扩大、或渗漏增加,即进行重复PDT治疗。其中1只眼进行了4次治疗, 4只眼进行了2次治疗,其余26只眼均只进行了1次治疗。
结果
治疗后13只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占41.9%;17只眼视力稳定不变(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4.8%;1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3.2%。所有患眼于PDT治疗后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2周,CNV的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复发或扩大的CNV经多次PDT治疗后,渗漏逐渐减少,3例5只眼渗漏完全停止。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显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水肿以及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脱离明显好转。20例患者在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发生任何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AMD 的CNV,多次PDT治疗可以封闭CNV,降低AMD引起视力下降的危险性。PDT治疗不影响病灶周围的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对视力无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75-179) 相似文献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重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就是黄斑区玻璃膜疣,色素上皮萎缩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伴随着中心视力受损.近年对脉络膜-Bruch's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的病理变化做了大量研究,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些治疗方法如PDT、TTT、对抗新生血管生成疗法,基因疗法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 进行治疗的新技术,根据其对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栓塞作用,近年来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治疗,经过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对PDT的原理、基础研究以及在A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71-138) 相似文献
1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公布了“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ge relatedeyediseasestudy ,AREDS)的结果。在美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RMD)和老年性白内障是导致视力下降和致盲的首要原因。目前美国约有 170万ARMD患者 ,其中近 10万患者已失明。至今 ,对于晚期ARMD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 ,也无有效的措施减缓中期ARMD的进展。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ARMD患者将会急剧增加。如果仍然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ARMD盲人将成为不… 相似文献
1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研究氩绿激光对黄斑玻璃膜疣和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黄斑部有软性玻璃膜疣者22人(35眼),最佳矫正视力≥0.8,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其中激光眼(共10眼)使用氩绿激光“C”型光凝后极部,包括直接光凝玻璃膜疣。两组随诊矫正视力、彩色眼底像、眼底荧光造影(FFA)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观察玻璃疣和视功能的改变。结果:激光前后,激光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血管生成,视力和VEP无显著变化,激光眼4/10可见玻璃膜疣数目减少,未激光眼未发现膜疣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氩绿激光“C”型光凝后极部,包括直接光凝玻璃膜疣处,可以促进玻璃膜疣吸收,未破坏黄斑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的难题之一。CNV引起黄斑区渗出、出血、纤维瘢痕形成,导致视力丧失。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及手段。光动力疗法的出现突破了黄斑中心凹治疗的禁区,糖皮质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和联合治疗给患者视力提高带来了曙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及手术治疗等也在探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新疗法的有效性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常伴有进行性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全世界第三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虽然AMD目前尚未成为我国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AM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本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就AMD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致盲的常见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AMD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有活跃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要特征,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NV引起的黄斑区反复出血、渗出、瘢痕改变,视力预后极差。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一种治疗继发于AMD的CNV的较新方法,采用直径可调节的大光斑,穿透深的激光连续照射,使靶组织缓慢升温,在消除CNV病灶的同时又相对保存病变表面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就TTT治疗AMD的应用发展、特点、临床疗效、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