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苦瓜的新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微波萃取、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charantadiol A (5β,19-epoxycucurbita-6,23(E),25(26)-triene-3β,19(R)-diol,Ⅰ)、(+)-eduesmin(Ⅱ)、bluemenol A(Ⅲ)、宽叶葱苷元D(karatavilagenin D,Ⅳ)、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Ⅴ)、苦瓜皂苷元Ⅰ(5,19-epoxy-5β-cucurbita-6,23(E)-diene-3β,25-diol,Ⅵ)、苦瓜皂苷L苷元(aglycone of momordicoside L,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E)-diene-19-al,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苦瓜二醇A(charantadiol A),化合物Ⅱ、Ⅲ为从苦瓜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丝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leodaphnal (Ⅰ)、sesquiterpene oxolactone (Ⅱ)、对羟基桂皮酸(Ⅲ)、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酯(Ⅳ)、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二酯(Ⅴ)、咖啡酸甲酯(Ⅵ)、咖啡酸正二十酯(Ⅶ)、β-谷甾醇(Ⅷ)、β-谷甾酮(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鹰嘴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大豆精醇A(soyasapoginol A, Ⅰ)、β-香树脂醇(Ⅱ)、 β-谷甾醇(Ⅲ)和大豆皂苷Bb(soyasaponin Bb,Ⅳ)。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鹰嘴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枫桦Betula costata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枫桦树皮中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氯仿萃取相是枫桦活性部分,从中分离获得5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咖啡酸白桦醇酯(Ⅰ)、白桦脂醇(Ⅱ)、羽扇豆醇(Ⅲ)、白桦脂酸(Ⅳ)、白桦酮酸(Ⅴ)。这些化合物对Bel-7402、B16和A549肿瘤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三叶蔓荆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四氢铁杉脂素(detetrahydroconidendrin,Ⅰ)、黄荆胺A(vitedoamine A,Ⅱ)、蔓荆子黄素(Ⅲ)、木犀草素(Ⅳ)、大黄素(Ⅴ)、大黄酚(Ⅵ)、大黄素甲醚(Ⅶ)、正三十三烷(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白藜芦醇(Ⅳ)、白皮杉醇(Ⅴ)、荆三棱素A(Ⅵ)和荆三棱素B(Ⅶ)。结论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九子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九子参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菜甾醇(Ⅰ)、谷甾-4-烯-3-酮(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2-甲基-3-羟基吡啶(Ⅴ)、5-羟基-2-羟甲基吡啶(Ⅵ)、香草醛(Ⅶ)、香草乙酮(Ⅷ)、对乙氧基苯甲醇(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12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去氢毛钩藤碱(Ⅰ)、毛钩藤碱(Ⅱ)、缝籽嗪甲醚(Ⅲ)、柯诺辛(Ⅳ)、去氢钩藤碱(Ⅴ)、异去氢钩藤碱(Ⅵ)、钩藤碱(Ⅶ)、异钩藤碱(Ⅷ)、喜果苷(Ⅸ)、直瑞兹亚酰胺(斯垂特萨米碱,stricfosamide,Ⅹ)、卡丹宾碱(Ⅺ)和二氢卡丹宾碱(ⅩⅡ)。结论 化合物Ⅺ和Ⅹ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通过2D-NMR准确归纳了化合物Ⅰ和Ⅱ的核磁数据,填补了早期文献报道没有该两个化合物核磁数据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O-β-D-glucopyranosyl senegenic acid(Ⅰ)、远志皂苷(tenuifolin,Ⅱ)、细叶远志皂苷元(presenegenin,Ⅲ)、1,7-二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7-dimethoxy-2,3-methylenedioxy xanthone,Ⅳ)、芥子酸(sinapin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远志酸型皂苷,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倒水莲皂苷A(fallaxsaponin A)。  相似文献   

10.
苎麻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苎麻根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0,13-二十碳二烯酸酯(Ⅰ)、胡萝卜苷(Ⅱ)、β-谷甾醇(Ⅲ)、三油酸甘油酯(Ⅳ)、白桦酸(Ⅴ)、齐墩果酸(Ⅵ)、19α-羟基乌苏酸(Ⅶ)。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苎麻根甲素(niveain A),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 从草麻黄根的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麻黄根素A(1)、麻黄宁A(2)、麻黄宁B(3)、麻黄宁D(4)、芹菜素(5)、山柰酚(6)、槲皮素(7)、二氢槲皮素(8)、3′, 4′, 5, 7-四羟基二氢黄酮(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阿夫儿茶精(12)、表阿夫儿茶精(13)。结论 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 7,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 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 3β, 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20及NLRP3基因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及健康儿童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预测JIA患儿生物制剂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依据2001年国际风湿病学联盟诊断标准,收集68例初诊JIA患儿及同期33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A20及NLRP3基因mRNA表达水平。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14年提出的JIA疾病活动度评分,将疾病无活动状态视为临床缓解。比较初诊时JIA患儿及健康儿童A20及NLRP3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根据不同治疗选择分为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组及非生物制剂组,随访两基因表达与治疗6个月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相比于健康对照组,JIA组A20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39),全身型JIA(systemic JIA,sJIA)组A20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非全身型JIA(non-systemic JIA,non-sJIA)组(P=0.005);2组NLRP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甾体类化学成分。方法 羊齿天门冬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羊齿天门冬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百部苷A(1)、天冬苷A(2)、小百部皂苷丙(3)、小百部苷B(4)、asparagusin A(5)、Asp-IV(6)、小百部苷C(7)、小百部苷D(8)、calonysterone(9)、5-deoxykaladasterone(10)、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1)、stachysterone C(12)、stachysterone B(13)、蜕皮甾酮(14)、β-蜕皮甾酮(15)、20, 22-异丙亚二氧基蜕皮甾酮(16)。结论 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RP-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绣球防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crisilineol(2)、胡萝卜苷(3)、stigmast-5-ene-11-ol-3-O-β-glucoside(4)、5, 7-dimethoxy-2-methyl-4-chromanone(5)、3′, 5′, 5, 7-tetramethoxy-4′-O-β-glucoside flavone(6)、5-hydroxy-3′, 4′-dimethoxy-7-O- β-glucoside flavone(7)、acteoside(8)、3, 4-dihydroxy-β-phenylethoxy-O-α-L-arabi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 (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9)、3-hydroxy-4-methoxy-β-phenylethoxy-O-α-L-arabino- pyranosyl-(1′′′′→6″)-α-L- rhamn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10)、leucasin A(11A)和leucasin B(11B)。结论 化合物11A11B为一对差向异构体,并且为新化合物,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获得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无性体系。方法 秋水仙素诱导种子加倍,通过多次组培再生进行嵌合体分离,采用气孔大小与密度测量、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学分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 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与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0.2%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种子72 h的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分别为18.2%、73.6%、68.7%;倍性变异植株气孔明显增大,气孔密度变小;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6,四倍体染色体数为 2n=4x=52,发现非整倍体的存在;倍性变异植株经3次再生纯化后获得纯合四倍体无性系,流式细胞学检测无嵌合体存在。结论 秋水仙素处理高山红景天种子获得同源四倍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叶甲醇浸膏石油醚-醋酸乙酯(1∶1)硅胶柱色谱分段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士松素(1)、短叶松素(2)、3-O-乙酰基短叶松素(3)、7-甲氧基香橙素(4)、樱花素(5)、5, 7-二羟基黄酮醇(6)、高良姜素-3-甲醚(7)、β-谷甾醇(8)、豆甾醇(9)、芝麻素(10)。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苦槛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10均为首次从苦槛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