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固县于1990年和1995年分别对240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两次畸残调查,五年中畸残的人次、部位和程度(总分)分别增加了46.75%、53.05%和48.78%;DDS单部治愈组畸残的增加,有非常显著的差异。MDT治愈组则无。作者认为应尽快全面开展麻风康复,并就麻风治愈后畸残加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我县自1949起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1952年确诊首例病人。通过多次的广泛宣传,自报发现37例(58.7%),患者家属检查和全县范围的多次线索调查发现26例(41.2%)。截止1998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63例,男49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3.5:1;发病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73岁,9~14岁儿童5例(7.94%);多菌型47例,少菌型16例,MB/PB为2.94:1;畸残Ⅱ级29例,Ⅲ级5例,Ⅱ级以上畸残率53.97%。累计接受治疗者60例,其中收住院治疗57例,治愈53例,其中院内治愈…  相似文献   

4.
城固县于1990和1995年分别对240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两次畸残调查,五年中畸残的人次、部位和程度(总分)分别增加了46.75%、53.05%和48.78%(P<0.01);DDS单疗治愈组畸残的增加,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MDT治愈组则无(P>0.05)。作者认为应尽快全面开展麻风康复,并就麻风治愈后畸残加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武进县381例麻风病畸残调查分析王国兴一般资料:381例现存麻风病人,多菌型131例,少菌型250例;男性282例,女性9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6岁;病程最短1年以内,最长46年。调查方法:按麻风患者畸残调查方案及畸残分级标准进行逐个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6.
麻风治愈者利用康复卫生服务的回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362例麻风治愈者,结果显示,手足眼的可见畸残率为61.88%,确诊为后畸残升级的占33.53%;适合康复手术的占48.90%,其中55.90%的人如何免费愿意做手术。57例曾做过康复手术,54例为免费。应做康复手术而未做的占24.4%,对其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服务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理白族地区海拔在1700m以上的2739例麻风患者中,有畸残者1613例,占58.89%,男女之比为2.58:1,面部畸残为46.88%,眼部畸残为19.49%;手中残为70.39%;足部畸残为44.03%,这些患者中仅有40%左右的适合外科矫正手术,由于多数患者年龄偏高,而又远离城镇,不要求手术,这样给麻风康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诊断延迟期与发生2级畸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麻风患者,分析诊断延迟与畸残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麻风患者130例,2级畸残组37例,非2级畸残组93例,麻风患者诊断延迟期和2级畸残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r=0.70,P<0.05)。诊断延迟期≥6个月的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风险是诊断延迟期<6个月患者的6.64倍。结论:诊断延迟是麻风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694例麻风畸残调查分析高绍佐(山东省沂源县皮肤病防治站,256100)在全面控制麻风这一新观念的启示下,对麻风畸残问题的严重性及开展麻风畸残的预防和康复医疗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为了解我省麻风畸残状况,根据全国统一的《麻风畸残基础记录》和《麻风畸残分...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底,我们对全市麻风病人进行了畸残情况调查,共查出农村畸残麻风病人117例,在市残联协助下办理了“残疾人证”发放手续,其中男81例,女36例,年龄39~79岁,平均61岁;Ⅱ级畸残42例,Ⅲ级畸残75例;已婚87例,未婚30例,离异9例,丧偶18例;与子女同住45例,与配偶同住33例,与父母同住3例,独居36例;经济来源:无子女36例中享受五保者24例,即所在村每年一次性给予生活费600~700元,其余12例靠自己养活自己。有子女的81例,其中由子女赡养的24例,自食其力45例,依靠配偶…  相似文献   

11.
1989年8~10月对本市存活的437例麻风进行畸残调查,有畸残者366例(83.75%)。男性292例中有畸残243例(83.22%),女性145例中有畸残者123例(84.83%);MB 257例中有畸残230例(89.49%),PB 180例中有畸残者136例(75.56%);  相似文献   

12.
麻风的畸残是社会上人们恐惧麻风、歧视麻风的主要原因,为了了解连云港市市区麻风治愈存活及现症病人的畸残情况,专门开展了麻风病畸残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确切了解我县现存麻风治愈者的畸残情况,便利今后开展麻风病畸残的康复医疗提供详细资料,我们于20ff2年8月-10月份,对全县现存的麻风治愈者开展了专项畸残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皮肤病与性病》1995,17(3):63-67
对云南省1991年底尚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畸残总人数是14577,畸残率52.46%,其中Ⅱ-Ⅲ级畸残占88.7%。面部畸残中脱眉发生率最高,手部畸残中爪形指和猿手发生率较高。病人的畸残率随年龄及病期的增加而增高,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各型别间BT病人的畸残率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要防止畸残就必须早发现,早期规则治  相似文献   

15.
麻风畸残55例分析王克俭,郭更新,李永林甘肃省甘南州地方病防治所(邮政编码747009)我们对碌曲县75例现存活的麻风病人进行了畸残调查,结果有程度不同畸残者55例,现分析如下。55例中男31例,女24例,L43例,T12例,现患3例,愈后52例,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配合眼手足自我护理(以下简称自我护理)对麻风畸残的影响,探索降低麻风畸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MDT并配合自我护理前后14年所发现并治疗的麻风病例分为两组(以下称前组和后组)直接进行畸残率和麻风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前组97例,畸残59例(Ⅱ,Ⅲ级),畸残率60.82%。其中Ⅱ级畸残31例(31.96%),Ⅲ级畸残28例(28.87%),麻风反应14例(14.43%)。后组67例,畸残39例(Ⅱ,Ⅲ级),畸残率58.21%。其中Ⅱ级畸残34例(50.75%);Ⅲ级畸残5例(7.46%),麻风反应10例(14.93%)。结论MDT配合自我护理使麻风Ⅲ级畸残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应持久地开展应用。但前后两组麻风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MDT对麻风反应的控制作用尚还有限。  相似文献   

17.
4例麻风畸残者致富后的变化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江植霖余碧英林秀华麻风病人不但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心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畸残者尤其明显。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也导致麻风社会医学的发展。这里举4例麻风畸残者为例。例一,男,42岁,初中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53~1991年共发现403例麻风,其中男292例,女24例;有畸残89例,男女畸残分别为65例和24例,畸残率分别为22.26%和 21.62%;I 4例,TT 197例,BT 11例,BB 39例,BL 12例,LL 104例,其中畸残人数分别为0、30、2、8、1和48,畸残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麻风对病人的主要危害是能造成畸残。延误治疗是麻风造成畸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自身护理保护不当也不可忽视。我们对19处麻风院村的712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畸残者554例(77.8%),其中现症病人208例有畸残者73例(35.1%),治愈病人504例有48l畸残者例(95.4%),男性630例中有畸残者483例(76.7%),女性82例中71例(86.6%,多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烟台市2007-2017年新(复)发麻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烟台市2007-2017年麻风疫情报告资料。结果:2007-2017年烟台市新发麻风13例,其中二级残疾6例,二级畸残率46.1%;复发9例,其中二级残疾8例,二级畸残率88.9%,8例畸残均属于原发畸残,无新畸残。发病平均年龄为54.6岁,主要(77.27%)集中在50-69岁年龄组(P<0.05)。新、复发病人诊断延迟期平均为42个月和6.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台市麻风新发病例数很少,但新发病例残疾率较高、延迟期较长,早发现早诊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