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6例为观察组,96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0例,阳性率为41.7%;对照组MP-IgM阳性14例,阳性率为14.6%。40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总有效率92.5%(37例)。随访6~24个月,仅1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9例为观察组,99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A,以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小儿86例为对照组B。3组患儿均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0.4%;对照组AMP-IgM阳性率为12.1%;对照组BMP-IgM阳性率为8.1%。36例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总有效率为83.3%。随访6~12个月,仅4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朱香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2-305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观察组)和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和MP-IgM阳性及阴性患者的EOS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率明显升高(χ2=69.832,P=0.0093);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t=2.671,P=0.007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血清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MP-IgM值,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血清MP-IgM阴性率观察组患儿为47.5%,对照组患儿为60.0%,两组患儿的血清MP-IgM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MP-IgM阳性IgM含量观察组患儿为(198.34±56.78)U/ml,对照组患儿为(195.16±58.2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90.0%,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在90.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哮喘发作的关系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就诊的7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将支气管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4.74%;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感染阳性率为10.67%;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阳性患儿常规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41.18%;加用阿奇霉素组(B组)总有效率为88.2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IgM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感染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患儿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按照儿童CVA防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两组患儿均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MP-IgM,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P阳性率为41.9%,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与阴性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可诱导CVA的发生与发展,MP感染的CVA患儿在CVA防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2012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52例,将这152例患儿选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该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选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MP-Ab阳性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MP-Ab阳性率,同时对检测为MP-Ab阳性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MP-Ab阳性率的比较,观察组(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4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MP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发作时及其后7 d的双份血清MP抗体,包括IgG、IgM抗体,并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22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5.5%,对照组有6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M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要高度警惕MP感染,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MP-IgM进行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阴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郑州市肺炎支原体(MP)致小儿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诊治和预防工作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中7种病原体特异性lgM抗体,为临床提供病原学依据。结果 从8549例被检血清中,检出7种病原体相关lgM抗体阳性2907例。其中MP—lgM抗体阳性708例,占总阳性的24.35%(居第2位),含单-感染523例,混合感染185例。临床除显示呼吸系统病变外,尚有呼吸道外多系统病变者占8.3%。结论 MP已为该地致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常年均有小儿感染发病.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学龄前儿童易感率高,〉6岁后则明显下降。对MP感染者,需同时要密切观察肺内和肺外多系统发生的病变,以防漏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张作磊  仕军伟 《现代保健》2014,(20):103-105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儿肺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肺部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MP的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相应补充.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检测.结果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者221例,阳性率为28.3%(221/78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9.6%(19/198),3~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0.0%(78/156),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总阳性率为32.4%(193/595),高于6~ 14岁患儿的15.0%(2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其中冬季最高为42.6%(107/251),春、夏、秋季阳性率分别为27.4%(57/208)、10.8%(19/176)和25.9%(38/147),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很强的季节性.在浙江省诸暨市,6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生MP感染,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冬季是浙江省诸暨市MP感染的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 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21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2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高菌量组总热程[(12.4±2.7)d]明显比低菌量组[(7.4±2.6)d]及中等菌量组[(10.0±2.4)d]更长,且高热患儿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也更长[(10.8±4.4),(8.5±2.4),(4.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分别为(34.0±10.1),(11.5±7.6),(3.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3%(14/24),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的22.7%(5/22)和低菌量组的14.3% (3/21)(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3/22)和25.0%(6/24)(P=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4例),进行8周的疗程。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EF值改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R%)。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FEV1%、FEV1、FVC、PEF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肺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发病动态与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早期诊断方法,力争早确诊与合理治疗.方法对疑似感染病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急性期血清中MP-IgM抗体,筛检阳性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从1 372例受检者中,检出MP-IgM阳性者290例.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见,学龄前小儿易感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临床多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另有一些肺外感染者.结论 MP是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成为小儿多发病之一.年长儿肺部感染者,往往胸肺体征不明显,但X线胸片可见显著病变,这类病例易误诊为上感,故对疑似MP感染者,需将X线胸片及血清学MP-IgM检测列为常规检测项目,注意肺内与肺外感染情况,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9年郑州市某医院全年收治的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对2组儿童的体质指数(BMI)、家族哮喘史、饲养宠物、家中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室内居住环境、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观察组)176例、健康儿童473人进行调查。观察组男、女童分别占54.55%、45.45%,对照组分别占59.41%、40.59%,2组儿童年龄、性别构成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3.537,2.956)、家族哮喘史(OR=4.536)、家人吸烟(OR=3.764)、室内居住环境有霉斑(OR=3.679)、个人食物过敏史(OR=4.403)、上呼吸道感染史(OR=7.043)的6~14岁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更高。结论 家族哮喘史、肥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高危因素,家人吸烟、居住环境有霉斑等均与此年龄段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此家庭及社会应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控,远离哮喘过敏源与诱因,预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郑家红 《职业与健康》2014,(8):1147-114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情绪状态、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正性情绪则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自尊、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情感孤独得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反应、心理功能状态、对自身健康关心等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