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检测瘤内血管生成准确定量的新方法,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实体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瘤内微血管密度,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检测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相关性分析提示流式细胞术内皮细胞百分比与免疫组化法微血管计数值紧密相关(CD34,r=0.913, P<0.001;Ⅷ因子相关抗原,r=0.868,P<0.001).以上可见,流式细胞术可用于准确、快速、定量地检测实体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蒋俊  田立杰 《沈阳医学》2000,20(1):8-11
目的:探讨犬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简易培养方法,为在肢端复合组织体外保存方法及保存后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判定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手术切取犬旋股下动脉侧支,采用血管外翻术使血管内皮朝外,以0.20%Trypsin-EDTA液消化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后体外静置培养。利用免疫组化法对增殖细胞分别进行Ⅷ因子和CD34相关抗原的检测。结果:分离的细胞活率为99.3&;#177;0.7%。培养24小时多数细胞已贴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微血管生成准确定量的新方法,了解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了13例鼻息肉组织和11例鼻喷布地奈德的鼻息肉中CD34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行定量分析,与免疫组化法测定的MVD比较,对CD34阳性血管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表明,鼻息肉组与激素治疗组平均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百分率与免疫组化测定的MVD相关(r=0.675,P=0.01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调控CD34蛋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这可能为阐明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提示流式细胞术可准确、快速、定量地测定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这为了解鼻息肉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和检测指标,为预测其预后和可能的抗血管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犬旋股下动脉侧支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俊  田立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2(4):241-243,251
目的:探索犬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简易培养方法,为在肢端复合组织体保存方法及存后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判定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手术切取术旋股下动脉侧支,采用血管外翻术,消化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后体外培养,用免疫组化法对增殖细胞分虽进行VIII因子和CO34相关抗原的检测。结果:分离的细胞存活率炒99.3%,培养24h多数细胞已贴壁,至第3d,细胞开始增殖,可见细胞分裂相,至第7d,亚细胞克隆组单个细胞分裂增殖,呈环片样生长,扩增组细胞殖呈盛,呈铺路石样结构,VIII因子和CD34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采用因管外翻术手消化可获得理的分离效果,该方法简易行,重复性好,体外培养的犬血管内皮细胞可以检测至VIII因子和CD34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低氧和猪肺动脉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FCCM)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肺血管周细胞(PC)α-SM-actin,CD34、S-100和PCNA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氧和HECCM可促进PC表达α-SM-actin和PCNA,而抑制CD34和S-100的合成,促进PC由静止期(G0/G1)进入DNA合成期(S期)及有丝分裂期(G2+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志宏  金岩 《医学争鸣》1999,20(1):17-2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喉粘膜(N)、炎症(IF)、不典型增生(DYS)和鳞癌(SCC)中间质的微血管数量及上皮的细胞凋亡情况,标记后的血管和凋亡细胞通过计数分别以微血管密度(MVD)及凋亡指数(AI)表示.结果:MVD值从N,IF,DYS至SCC依次增高,DYS及SCC组的MVD值与N,IF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YS组的凋亡指数(AI)在所有病变中最高;DYS及SCC组的AI值较正常N及IF组明显增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癌前病变和癌变关系密切,在喉粘膜上皮癌变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血管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集(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组织血管相连或不相连。结论 部分原发性肝癌血管可能起源于毛细血管化的癌旁肝血窦。  相似文献   

9.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和nm23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步星耀  章翔 《医学争鸣》1999,20(6):486-488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数量(MVC)和nm23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人脑质瘤组织内的MVC和n23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MVC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周水肿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复发组MVC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同时发现nm23表达生强度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周水肿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和-0.51,P〈0.01),复发组nm23阳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iNOS过度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标本iNOS的表达,FⅧ-RA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80例骨肉瘤中52例iNOS阳性(65%),肿瘤细胞境质中的巨噬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均为阳性。iNOS阳性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显著正相关,而且iNOS阳性组病人生成率显著低于iNOS阴性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肿瘤预后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军  范清宇  张伟  张惠中  裘秀春  尚磊 《医学争鸣》1999,20(12):1065-1067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D34,VEGF(JH121?mAb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将上述资料与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VEGF表达与MVD相关(P〈0.05)。骨肉瘤VEGF表达、MVD同临床肿瘤大小、边界微小病灶、Enneking外科分期一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桥联酶标APAAP技术,用CD34+单抗QBEND10标记脐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采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脐血和外周血CFU-GM产率血,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CFU-GM产率,脐血为96.06±63.37,外周血为7.24±6.20,两者差异显著,P<0.01。(2)CD34+细胞百分率,脐血为1.69±1.06%,外周血为0.0065+0.0047%,两者差异显著,P<0.01。(3)脐血CFU-GM产率与CD34+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759,P<0.01,回归方程Y=0.0127X+0.4649。外周血不相关R=0.0447,P<0.05。提示采用桥联酶标法检测CD34+细胞百分率可以代替CFU-GM用于预测脐血造血重建能力,由于该法简便、快速、敏捷,不需昂贵设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0%)。癌组织内染色阳性在70%以上者7例(21.21%),癌周组织阳性在70%以上者25例(71.67%),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F8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33例乳腺癌Cath-D阳性者30例,占90.09%。结论F8、Cath-D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两项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继代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0.125%胰酶EDTA液灌注冲洗法,从人脐静脉中分离在管内皮细胞(HUVEC);用0.02%EDTA消化传代EC,用新生小牛视网膜提取物(RDS)作为生长促进剂。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原代和继代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继代培养36代,原代和继代内皮细胞胞浆中含有W-P小体和Ⅷ因子相关抗原;传代EC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份,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白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渗透压反射系数(δ)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着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在2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了85例NID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35例,有微血管病变50)及30例健康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FMPCD62p及GMPCD63的表达。结果:患者血小板GMP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D62p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52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Lp(a)、TC、TG、HDL、VLDL、LDL、ApoAI、ApoB100、FPG、FTM、C肽的变化,并与年龄相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NIDDM伴有血管合并症组Lp(a)水平增高,有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分别比无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Lp(a)值增高。有血管合并症组较无血管合并症组TG明显升高(P<0.01)。NIDDM患者ApoB100较对照组升高,且以有血管合并症组升高为著。有血管合并症组VLDL较对照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Lp(a)与糖脂代谢指标间无相关性。表明Lp(a)可能作为NIDDM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在胃癌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血管内皮CD34单克隆抗体对40例胃癌及10份正常胃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显著增高;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瘤肝脏转移组MVD较无肝较转移组增高。结论瘤内血管密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用 P C R 技术对274 例无肾病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102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R I) 、124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不全( N R I) 、242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 C E) 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观察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 C E) 水平与 A C E 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结果: R I组 D 等位基因频率0 .52 , D D 基因型频率0 .30 ,与对照组(0 .38 ,0 .16)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5 , P< 0 .001) ; D D 基因型较 I I对 R I 的比数比为2 .91(95 % C I为1 .52 ~5 .58 , P< 0 .01) 。 N I D D M 组及 N R I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各组中 D D 基因型个体血清 A C E 水平最高 I I基因型最低, R I组及 N R I组血清 A C 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 C E 水平呈相关性( r = 0 .65 , P< 0 .01) 。表明血清 A C E 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有重要作用, A C E 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  相似文献   

20.
在标记脐血造血祖细胞表面抗原(HPCA),CD34中,比较抗-HPCA-2-FITC和Tk3(纯抗体)标记的CD(34+)细胞在流式细胞仪分析中的荧光特征及两种单抗标记的CD(34+)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发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脐血有核细胞中,抗HPCA-2阳性细胞占1.05±0.72%(n=13),Tk3阳性细胞占2.06±1.25%(n=8),差别显著(P<0.05)。每毫升脐血两种抗体标记的细胞分别为96.56±56.64和231.40±163.93(P<0.05)。尽管HPCA-2阳性细胞与Tk3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1),前者与CFU-GM,BFUE,CFU-Mix及集落总数CFUs均呈正相关,而后者仅与CFU-GM,CFUs相关。研究提示在检测造血祖细胞时,用抗-HPCA-2-FITC代替Tk3可降低假阳性,获得较好的OD(34+)细胞与CFU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