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钙素原在体外循环炎性反应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常田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1):1037-1040
近年来,降钙素原(PCT)被用作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发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工具。研究认为,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中的PCT可以反映早期炎症反应。测定PCT有助于临床鉴别高危患者并使其获得针对性治疗和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6μg/L。术后血培养阳性者3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103例。血培养阴性病人血清PCT均于术后第1天即达峰值,且均<5.000μg/L,后逐渐下降,第5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PCT值术后第1天最低为5.250μg/L,后逐渐升高或者维持该水平,最高为7.390μg/L。结论 PCT连续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分析血清PCT水平与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 3 5 6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PCT水平。结果 :以血清PCT≥ 0 5 μg·L-1以上为阳性标准 ,并结合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参数 ,其对细菌感染 (含立克次体病 )诊断的敏感性为 98 7% ,特异性为 72 0 % ,阳性预测值为 49 4% ,阴性预测值为 99 5 % ,阳性拟然比为 3 5 3 ,阴性拟然比为 0 0 18,诊断符合率为 77 80 %。血清PCT阳性患者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PCT阴性患者 (P <0 0 1) ,5例死亡患者血清PCT均阳性。结论 :血清PCT半定量检测可用于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结合SIRS参数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PCT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病情的轻重 ,可作为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PCT及CRP水平,分析它们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入院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轻症患者及44例重症患者,另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PCT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统计分析血清PCT、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血生化指标相关性。结果3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随疾病程度恶化显著升高,PCT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26).;PCT及CRP水平与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387,P=0.034),与淀粉酶及脂肪酶无相关性;CT及CRP与胰腺炎Ranson评分、24 h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2,0.314,0.289。结论血液 PCT、CRP检测有着简便快捷,灵敏特异,安全可靠的特点,为ABP鉴别诊断、控制感染及重症炎症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感染(infection)是指微生物入侵体内引起的炎性反应。长期以来,细菌感染一直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细菌由创面、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入侵,在严重创伤、全身抵抗力下降时,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细菌移位等,均可引起机体严重的细菌感染。尽管清创术、组织修复术以及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36-13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的变化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手足口病的90例患儿,根据患儿病情严重,将其分为普通病例组(n=52)和重症病例组(n=38),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患儿入院及治疗1周后血清PCT、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患儿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例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病例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手足口病患儿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6.84%,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中显著升高,可以作为炎性反应考指标,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关节病变严重程度及在判断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bhulkar髋关节结核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4组:A组(Ⅰ期,滑膜炎期)58例;B组(Ⅱ期,早期关节炎期)51例;C组(Ⅲ期,关节炎期)33例;D组(Ⅳ期,晚期关节炎期)24例。对A、B组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对C、D组患者采取手术及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PCT变化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来评价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着病变程度的逐步加重,PCT浓度及VAS评分均逐步增高,Harris评分逐步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到手术治疗1年后,4组患者的PCT浓度下降幅度、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结核患者,关节病变严重程度与PCT水平相关;抗结核药物可以降低PCT水平,但手术治疗后的PCT下降速度更快,髋部疼痛缓解更好,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七氟烷吸入对体外循环(CPB)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肺炎症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CPB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30例,年龄45- 7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按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1.0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5 mg/kg,并予气管插管.插管后S组全程吸入七氟烷,P组全程靶向控制输注(TCI)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用药相同.于打开心包后,CPB前(T0)、心脏复跳后5 min (T1)、15 min (T2)、30 min (T3)、1 h(T4),留取肺动脉(PA)和肺静脉(Pv)血,以测定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浓度,并计算PV和PA的浓度比,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CPB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冠心病监测治疗室(CCU)住院时间.结果:2组HNE、IL-6、IL-10在PV、PA中浓度之比在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复跳后2组HNE、IL-6在PV、PA中含量之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S组在各时点的上升程度均低于P组(P<0.01或P< 0.05);IL-10在CPB后PV/PA比值亦明显上升,且S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 0.05);此外,与P组比较,S组在CPB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P<0.05),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CCU住院时间更短(P< 0.05).结论:全程七氟烷吸入能有效减轻CPB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肺炎症反应,缩短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患者在CCU治疗的时间,且更有利于CPB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炎性反应因子、降钙素原、BODE指数及机械通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东莞台心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确诊COPD患者共10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及中-重度稳定期(接受家庭氧疗、夜间无创呼吸机等康复治疗)组各5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AECOPD及稳定期患者hs-CRP、TNF-α、IL-18、PCT、肺功能、BODE指数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健康对照组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AECOPD组和稳定期组患者BODE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和稳定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均高于对照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IL-18以及hs-CRP、TNF-α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均<0.05)。结论:血清PCT、IL-18、hs-CRP、TNF-α有效预测COP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综述》2013,19(4):587-589
体外循环(CPB)是心脏外科必需的基本手段,也是导致心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探究CPB相关的全身炎性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和回顾CPB致外周血中细胞因子释放及补体系统激活、CPB后组织和细胞的基因差异性表达以及全血基因表达谱改变等相关研究,可为体外循环所致炎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与炎性肺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体外循环(CPB)可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本文重点阐述了SIRS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ECC)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择期行ECC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ECC30 min(T1)、主动脉开放10min(T2)、ECC结束后2h(T3)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并观察术后肺炎发生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有无谵妄等临床指标。结果组内比较,P组和C组在他、T3时,IL-6浓度均高于T0、T1(P〈0.05);P组TNF-a浓度在T3时低于T1和T2。组间比较,在T2、T3时,P组IL-6浓度低于C组(P〈0.05);TNF-a浓度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和SIRS发生率P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副作用少,对ECC术后SIRS和肺部并发症有-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和对照组,丹红组在预充液中加入丹红注射液1.5mL/kg,对照组为等量的生理盐水,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后(T2)、升主动脉阻断后(T3)、停机后(T4)、术后2h(B)、术后24h(1r6)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酶标免疫放射法分别测定IL-6、IL-8、TNF-α。结果两组患儿炎性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丹红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诱发全身炎性反府.丹纡沣射液可有效抑制炎件因子的表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滤器过滤体外循环(CPB)后余血回输对患者白细胞(WBC)数量、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CPB后余血回输过滤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检测CPB余血回输前、CPB余血回输完成后1 h、6 h、24 h、48 h的WBC数、IL-6、IL-8、TNF-α浓度。结果 WBC数过滤组CPB余血回输后1 h、6 h没有上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24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IL-6、IL-8、TNF-α浓度过滤组在CPB余血过滤回输后1 h、6 h、24 h低于回输前,并且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CPB后余血回输使用WBC滤器滤过能减少白细胞的数量,能有效抑制IL-6、IL-8、TNF-α浓度升高,减轻CPB后WBC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PB术后发生的110例CRA病例,对诱因、CPCR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相关因素对初步复苏成功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初步复苏成功率51.8%,出院率40.9%。床旁开胸29例(存活6例),其中床旁行CPB 5例(全部死亡),ECMO 12例(顺利撤机7例、出院4例)。发现引起CPB术后CRA的主要原因为低氧血症44.5%、室颤23.6%、心电-机械分离(PEA)18.2%、心跳停搏10%、其他3.6%。分析初步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CRA发生时是否机械通气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循环诱因对初步复苏的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先心病患儿CPB术后发生CRA的原因及复苏过程有其自身特点。本组初步复苏成功率较高与CRA的及时发现、病因的准确判断,复苏团队的训练有素及ROSC建立后的综合处理密切相关。合理应用ECMO技术可为提高CPCR的远期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2.4×104U/kg,其中1.2×104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6×104U/kg加于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随转流进入体内,0.6×104U/kg于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C组患者用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6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6h(T3)同时抽取动脉血与颈静脉球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并计算颈静脉球血与动脉血各细胞因子之差△TNFα,△IL-6,△IL-8,△IL-10。结果:C组T2时动脉血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8,△IL-10显著升高(P<0. 01),T3时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6,△IL-10明显升高(P<0. 01),△IL-8亦升高(P<0. 05); U组T2时IL-6,IL-8,IL-10显著升高(P<0.01),TNFα,△TNFα,△IL-10亦升高(P<0.05),T3时IL-6,IL-8,IL-10,△TNFα,△IL-8显著升高(P<0.01),△IL-6,△IL-10亦升高(P<0.05)。T2时U组动脉血TNFα,IL-6及△TNFα,△IL-8低于C组(P<0.05),动脉血IL-8显著低于C组(P<0.01);T3时U组动脉血TNFα及△IL-6低于C组(P<0.05),U组动脉血IL-6,IL-8显著低于C组(P<0.01),动脉血IL-10与△IL-10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完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 021例,期间发生11例体外循环术后VS,均在术后6 h内得到确诊。结果 11例VS患者心脏术后早期均表现严重低血压伴血流动力学高排低阻现象。所有患者经大剂量缩血管药物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VS是心脏外科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诊断,尽早使用合适的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ABG)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乌司他丁组(U组,n=20).U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5×10~4 U/kg,C组于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1h(T2)、CPB后1h(T3)、CPB后24 h(T4)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10及N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U组在T2,T3,T4的TNF-α,IL-6及N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U组患者术后肺、肾及脑功能明显优于C组(P<0.05),心、肝功能及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改变,探讨其在SIR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18例SIRS患儿的血清PCT,ELISA法测定ET,并同时与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观察各指标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感染的SIRS的表达,同期随机选取普通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SIRS多器官损害组患儿的PCT、ET和CRP值均较单器官损害组(单器官受损或感染重而无器官受损)患儿高,细菌培养阳性组的PCT、ET和CRP较病毒抗体阳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中ET与PCT有一定的相关性(r=0.55147,P〈0.05)。结论PCT、ET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SIRS患者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并与感染程度有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