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建华 《现代医学》2007,35(5):413-414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189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结果 189例ADR病例涉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钠的合理使用,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181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省2009年收集到的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年接收的由头孢曲松钠所致的2181份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是引起我省ADR频率最高的药品,其ADR涉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3例),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89例)、循环系统损害(162例);主要ADR表现为皮疹、瘙痒、过敏样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2.11%)。结论应重视头孢曲松钠引起ADR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治疗ADR。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57例头孢曲松钠儿童ADR报告分析,探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相关医疗机构收集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儿童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儿童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88%)、胃肠系统损害(12.73%)和全身性损害(4.59%)。结论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监测,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对2008-2009年100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中涉及药物7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ADR居多,占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7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2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21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15例ADR病例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克林霉素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诱发严重ADR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浦江县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浦江县各医疗卫生单位2008年通过浦江县ADR中心上报到省ADR中心的ADR报告258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 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58例ADR中,男女比例1.0∶1.60,年龄18-60岁人较多,占60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44.4%;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76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其它系统损害;病程延长的38例,病情加重9例,均治愈和好转.结论 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上报的36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68例ADR当中,最易引发ADR的是静脉滴注,由抗菌药所致ADR所占比重为53.53%;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为23.37%.皮肤损伤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为.结论:需强化ADR监测,规避ADR发生,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主要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178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丽 《海南医学》2011,22(16):138-140
目的评价对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疗效,寻求更好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统计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178例急诊科患者静脉输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药物不良反应者均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1例因引起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病例中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对急诊输液病人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时,要做到及时停药,立即遵医嘱采用抗过敏性休克等措施,并对患者行心理安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收集到的326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涉及9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10例,33.7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6例,78.53%);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接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107例,32.8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18例,36.20%)。结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原因,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13例ADR中,男性患者有198例(47.94%),女性患者有215例(52.06%),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81岁,60岁以上的患者有147例(占35.59%);413例ADR共涉及药品14类115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62.96%,中药制剂占16 22%:ADR主要发生于静脉滴注343例(83.05%)和口服给药49例(11.87%)为主;413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病例最多,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等;新的ADR有36例(8.72%),严重的ADR有7例(1.6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药品种类、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in five different hospitals of Kathmandu Valle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 analytic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designed from May 2007 to September 2007 in which prevalence of ADR was calculated. A total of 37 cases of ADRs were taken from 4287 patients and 10% of the remaining population without ADRs i.e. 425 out of 4250 patients was selected randomly. ADRs were analyzed as per th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by Canadian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program. Data thu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SS and Excel 2003 software and relevant statistical tools were applied. Results: Prevalence of ADR in this study was 0.86% and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0.85. 54.1% were female and 45.9% were male (P = 0.65).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ADRs were seen in adult patient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 Maximum numbers of ADRs were reported from skin, 35.13% followed by GIT, 29.72% and then from CNS, 18.91%. Anti-infective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ximum number of ADRs followed by IV urograffin. Rashes, 35.13%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ADRs reported followed by vomiting, 13.51% and then dizziness which was 10.81%. Regarding the outcomes attributed to ADRs, one patient died due to ADR caused by dapsone and 15 cases got hospitalized due to ADRs. The incidence of ADR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Similar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ADRs and sex.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case of age group less than one year as compared to two or more years of age (P = 0.78). For causality of ADRs, according to Naranjo algorhythm scale, 35% of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to be probable, 32% as possible and 19% were definite. Similarly, for severity assessment, 54% reports were mild, 35% were moderate and 10.81% were severe. Conclusion: Prevalence of ADR in this study was 0.8% which is similar to other studies in other countries. All the ADRs were not toxic reactions and they were unpredictable. Key words: Prevalence, ADRs, Drugs.  相似文献   

19.
俞冰  刘志承  童光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20-121,12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37例ADR报告共涉及27种抗菌药,其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占33.7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9.96%);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9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0.21%),消化系统损害次之(占13.92%);新的严重ADR报告共6例(2.53%),其余231例ADR中,好转69例(29.11%),治愈162例(68.35%),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