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择期行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LC)1070例,其中32例因并发或怀疑胆总管 结石而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和治疗,现报道 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囊管异常汇合的诊断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胆囊管异常汇合的价值及其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等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从1992年7月至1999年6月共行LC4 500余例,其中对780例LC患者术前行ERCP检查。选择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三者解剖关系均清楚的772例ERCP片,观测其胆囊管异常汇合情况,测量其长度和直径,并与100例胰胆管无异常的ERCP片对比。结果 在780例ERCP检查者中,发现胆囊管异常汇合者125例(16.03%)。该780例行LC中,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35例(4.49%),发生各种并发症6例(0.77%)。但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能准确诊断胆囊管的各种异常汇合,在预防LC胆管损伤等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分析、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进行MRCP检查的胆囊切除术后且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129例病人资料.由两位医生独立观察MRCP图像,结合T2WI图像评价胆囊管变异情况及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结果 所有病例MRCP均能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及胆道结石.129例病人中49例(38%)合并胆总管结石,31例(24%)胆囊管低位汇入胆总管,其中胆囊管低位汇合且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为17例(13.2%).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x2=4.921,P=0.027).结论 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胆囊管低位汇入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提出对过长的胆囊管残留的重新认识。方法 复习胆囊管变异的解剖 ,分析 5例胆囊管低位汇合的病例。结果  2例打开胆囊管并取出结石后再打开胆总管 ,胆囊管直接缝合 ,5例胆囊管均未解剖游离。术后随访 2年来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结论 对于胆囊管的低位汇合 ,宜仔细解剖 ,辨明关系 ,胆囊管内有结石应取出 ,无结石则不必游离完全切除以避免胆管损伤。单纯胆囊管残留过长不一定会引起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组合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20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的临床资料。其中138例先行ERCP+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ERCP+LC组);65例先行LC再行ERCP+EST(LC+ERCP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无穿孔、出血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ERCP+LC组住院时间短[(7.2±2.1)d vs.(8.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术后胆管残余结石4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LC+ERCP组的12.3%(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EST取石,再行LC,手术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是较理想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但常存在术后结石复发的问题。胆总管结石从清除到复发涉及到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既往胆道手术史、胆管扩张、壶腹周围憩室、胆道感染等。笔者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复习胆囊管低位汇合的解剖特征,回顾分析4例临床少见病例。结果: 胆囊管低位汇合有其与众不同的解剖特点,是造成术中胆囊管残留过长或胆囊管结石残留以及总胆管损伤的解剖因素。胆囊管低位汇合的术中判断,除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看清三管关系外,还可通过总胆管切开探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予以明确。胆囊管低位汇合中,过长胆囊管的去与留,应根据胆囊管内有无结石残留以及总胆管远端有无梗阻等,存在上述情况者,必须切开或切除低位汇合的胆囊管。结论: 临床外科医生必须具备胆囊管低位汇合的解剖概念,正确判断有无胆囊管低位汇合的存在以及低位汇合的胆囊管的去与留,最大限度地避免总胆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除结石后,行胆囊切除术对减少胆管炎复发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00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并分为对照组502例(常规ERCP清除胆管结石)和胆囊切除组49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石情况及胆管炎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累积复发率及胆管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胆管炎复发的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管炎复发277例,包括对照组175例(34.9%),胆囊切除组102例(20.5%)。胆囊切除组患者的胆管炎复发率及胆管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5.035,P=0.034、0.001)。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扩张、术后并发症以及是否行胆囊切除术是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经ERCP清除胆管结石后行胆囊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的胆管炎复发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详细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IOERCP)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60岁)共82例,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LC联合IOERCP(LC+IOERCP组,42例)与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LC+LCBDE组,40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C+IOERCP组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LC+LCBDE组(0 vs.15.4%,P0.05)。两组总并发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C+IOERCP组住院费用高于LC+LCBDE组,住院时间短于LC+LCBDE组(均P0.05)。结论:LC联合IOERCP同期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结石残余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影响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术后CBDS复发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CBDS未复发114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胆总管直径、有胆道手术史、胆道狭窄、有乳头旁憩室、结石大小(≥10 mm)、结石数量(≥2枚)的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直径、结石大小(直径≥10 mm)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患者年龄、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直径≥10 mm是CBDS胰胆管造影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4 3岁。右上腹隐痛不适 2年余 ,无胆绞痛发作史 ,在他院多次B超检查疑为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收入本院后B超示胆囊轮廓不清 ,胆囊区可见 3 3cm× 2 0cm胆囊样结构 ,壁厚 0 4cm ,腔内见一直径 0 9cm的强回声 ,无液性暗区轮廓 ,其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 ,脐部插入腹腔镜 ,探查右肝脏面光滑平整 ,无网膜粘连及纤维条索向胆总管延伸。沿十二指肠上缘至肝门部左、右肝胆管分叉处 ,可见胆总管 ,直径 0 6cm ,浆膜无炎性表现。探查左、右肝脏面、隔面、镰状韧带内均未见胆囊 ,考虑先天性胆囊缺如可能性大。术后择期…  相似文献   

12.
正常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后形成胆总管,汇合点多数位于十二指肠上方,在MRCP成像中也常常可见胆囊管伴行胆总管至十二指肠后段甚至胰腺段,但低位汇合接近括约肌壁内段者甚少,这种汇合很可能给ERCP的插管造成很大困难,现将我科收治的这个病例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62岁,因“中上腹隐痛不适2周,伴尿色加深”收治入院.两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疼痛不适,进油腻食物后加剧,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尿色较平时加深.查体:皮肤巩膜稍黄染,腹软,中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 11.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5.2%,TB 56 μmol/L,上腹部CT:胆总管中下段结石,近端胆管稍扩张,胆囊已切除(见图1).回顾病史,患者2年前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经腹顺行导丝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mography,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05年12月间96例LC围手术期经ERCP诊治的病例资料,评价其在LC围手术期的作用。结果术前ERCP 73例,成功71例,成功率为97.3%。71例中造影发现结石46例,炎性狭窄4例,乳头旁憩室3例,正常的18例;行EST+ENBD 48例,取石成功44例。术中ERCP 16例,成功15例,成功率为93.7%;行EST 9例,取石7例,ENBD 9例。术后ERCP 7例,行EST+ENBD 7例,取石3例。本组1例并发胰腺炎,保守治疗2周后治愈。结论LC围手术期行ERCP诊断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胆囊管低汇流的ERCP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加深对胆囊管低汇流的认识,提高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ERCP检查中132例胆囊管低汇流病例,将其分为两型,并分析了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方向,胆囊管长度、内径及弯曲数目等。结果 全部病人中,Ⅰ型42例,Ⅱ型90例。胆囊管过长116例,胆囊管增宽99例,胆囊管出现弯曲72例。结论 胆囊管低汇流增加了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发生率,增加了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复杂性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沭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均行ERCP联合LC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者经验、胆道情况、结石情况。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87例患者术后随访3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未复发组66例,复发组21例,中位复发时间15.0(95% CI=12.5~20.0)个月,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8.0%、23.0%、24.1%,复发主要集中于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感染、胆道狭窄、胆总管夹角、结石数量、结石大小、乳头旁憩室情况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夹角(OR=0.196,95% CI=0.044~0.877)、胆道感染(OR=6.894,95% CI=1.698~27.984)、乳头旁憩室(OR=10.554,95% CI=2.134~52.197)、胆道口括约肌切开(OR=17.803,95% CI=3.342~94.845)是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合并胆总管夹角过小、胆道感染、乳头旁憩室及术中括约肌切开的患者,ERCP联合LC术后结石更容易复发,对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结石嵌顿引起胆道梗阻继发胆管炎,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甚至合并低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逐步成为胆总管结石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与外科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微创、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然而,ERCP作为侵入性内镜介入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关并发症发生。ERCP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等。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ERCP相关并发症是内镜医师争论的热门话题,也是病人获益的关键。该文对胆总管结石经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多学科预防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ERCP患者资料。 结果:461例行ERCP患者中成功394例(85.5%)。影响成功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溃疡或其他因素导致乳头阻塞、肠腔狭窄而使内镜或导丝无法通过。394例中出现并发症126例(27.3%),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PEP)29例(6.3%),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47例(10.2%),胆道感染25例(5.4%),出血22例(4.7%),网篮嵌顿断裂1例(0.2%),胰管支架置入后短时间内堵塞1例(0.2%)。无穿孔病例;死亡4例(0.9%),原因主要为急性胆管炎导致的全身感染。诊断性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性ERCP(23.4% vs. 34.7%,P<0.05)。 结论:PEP、胆道感染是ERCP术后常见的有意义的并发症。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操作水平,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是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