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患者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灶标本69例,采用BACTEC MGIT 960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在培养4周内24例(34.78%)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延长至8周时共有40例(57.97%)培养阳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结核分枝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皮肤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3年收治的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1998至2012年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皮肤软组织NTM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2~60岁。5例患者可以分为医源性感染组(4例),非医源性感染组(1例),所有患者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检索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1998#以来医源性和非医源性皮肤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377例和9例,仅本文报道的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对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克拉霉素等出现多重耐药。所有患者均接受3~12个月单用克拉霉素或联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皮肤感染仍为少见病,且多为院内暴发感染。重视皮肤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诊断,联合治疗对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NTM)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NTM是一类环境微生物,为条件致病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指人类感染NTM并引起相关组织或脏器的病变,全国报道上百例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该病属于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回顾性探索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骨关节结核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1993至1999年,确诊为复治骨关节结核病250例,男143例,女107例;年龄2~72岁,平均25.44岁;病变在脊椎、髋、膝和其他小关节。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脓液、干酪样物或肉芽组织等为标本,以BACTECTB460检测仪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NAP试剂进行初级鉴定,NTM分离培养物进一步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250例标本中,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48例。结核分枝杆菌46例,阳性率为18.4%。其中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中三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4例,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11例,共15例(6%)。在15例中有8例此次手术后切口破溃形成窦道,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改变化疗方案治疗,并经前后2或3次再手术,7例治愈,1例因窦道继发感染而死亡。另2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另1例鉴定未有结果,但均为耐多药(INH、RFP、SM、EMB、KM、CS)的NTM,治疗效果差。结论骨关节结核病灶中发现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6%)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疗效极差,此类病例的化疗方案应个体化,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策略。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合并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7例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法及治疗结局。结果 肝移植术后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时间为术后2.5~48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感染部位均在肺部。7例病例中有5例在确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占比71.4%),有3例肺部CT有典型结核杆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占比42.9%);有5例结核特异抗原检测阳性(占比71.4%),3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痰液1例,14.3%;肺泡灌洗液2例,28.6%),2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占比28.6%)。7例病例的抗结核治疗策略有HRZE方案1例,异烟肼单药1例,左氧氟沙星+异烟肼+乙胺丁醇方案1例,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乙胺丁醇+异烟肼方案1例,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方案2例,利福喷丁+异烟肼方案1例。随访2个月~19个月,2例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余死亡,3例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愈,2例仍在抗结核治疗中。结论 肝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疗经验。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NTM成功经验性治疗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1例肝移植术后7个月NTM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午后发热为主,动态CT检查提示病情进展时右肺下叶基底段内病灶扩大融合且出现薄壁空洞。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或灌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多次痰培养及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支持NTM感染的诊断。该患者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治愈后出院。随访持续至投稿日,患者病情平稳,无再次出现发热、咳喘症状,肝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后NTM感染罕见但不可忽视,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或灌洗可提高阳性发现率,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县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枝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为分析结核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2-2014年于本县医院诊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对其进行分枝杆菌培养的基础上,将阳性菌株送至本市相关实验室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共收治56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其中性别比男︰女= 2.23︰1,平均年龄(41.2±3.7)岁;菌群类别:结核分枝杆菌492株(87.54%),非结核分枝杆菌70株(12.46%)。敏感株为448株(79.72%),耐药菌株为114株(20.28%),其中耐多药菌株为36株(6.41%),单耐药患者以耐链霉素(S)为常见(5.34%),其次为耐异烟肼(称H)(4.63%)。多耐药中以至少耐异烟肼、链霉素(HS)为常见(22/562,3.91%),其次为耐异烟肼、利福平(耐HR)(3.73%)。多耐药中耐两药者16例(2.85%),耐3药者17例(3.02%),耐4药者3例(0.53%)。耐药顺序为S > H > R > E。 结论中青年男性为肺结核防治的高危人群,需要对其进行密切防控。本县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的耐药率虽不高,但初治涂阳患者存在耐多药,需要进一步改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肺结核病人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肺结核病人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对2007~2010年就诊于我院的肺结核病人的1001份标本,用改良罗氏法培养,对288份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培养阳性率295/1001(29.5%),288例培养阳性标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63例,牛型分枝杆菌28例,乌型分支杆菌1例,其他非典型分枝杆菌3例.②耐药菌株98株,人型分支杆菌耐药比例低于牛型(30.4%Vs57.1%,P<0.01).耐药率从高到底依次为:乙胺丁醇18.4%、链霉素15.3%、利福平14.2%、异烟肼12.2%、氧氟沙星9.0%、左氧氟沙星8.3%、力克肺疾6.9%、阿米卡星5.8%、利福布丁4.5%.③单耐药菌株20例(7.6%)多耐药菌株25例(8.7%),耐多药菌株22例(7.6%),广泛耐药结核菌株6例(2.1%).结论: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耐药特点。 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标本,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养鉴定。进行4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和4种二线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胺)药敏试验监测,并对所有菌株在gyrA、gyrB、rrs、tlya、eis和ethA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以检测基因多态性。 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得到31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12株耐卷曲霉素,8株耐氧氟沙星,4株耐卡那霉素,5株耐乙硫异烟胺,耐药率分别为38.71%、25.81%、12.90%和16.13%。7株菌为耐多药菌株,1株菌为广泛耐药菌株,耐药率分别为22.58%和3.23%。耐药菌株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rrs1401,gyrA94和gyrA90。一线敏感菌株中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一线耐药菌株(P = 0.012)。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33),年龄> 40岁组的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于其余两组(P = 0.043)。结核初治组与复治组患者二线耐药率、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33、0.307)。 结论AIDS合并TB患者存在二线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其中卷曲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是HIV感染者发生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对肺结核的诊断造成干扰。我国HIV感染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目前尚无较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本文分析HIV感染者痰培养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和相关因素,从而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对广西省4个诊疗机构中CD4〈350的HIV感染者进行临床症状、胸片、痰涂片,痰分枝杆菌培养和血液分枝杆菌培养在内的结核筛查。结果 1073例HIV感染者在结核筛查时进行了痰分枝杆菌培养,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87例(8.1%),129例(12.0%)为结核分枝杆菌。在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43%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率随着患者CD4水平降低而逐渐升高,在CD4计数〉200/μl、100~200/μl、50~100/μl和〈50/μl的患者组中分别为2.8%、6.4%、7.1%和9.8%。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患者中12.0%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的患者中8.5%痰涂片结果为抗酸杆菌阳性。与痰培养阴性的患者相比,有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的患者CD4水平较低,除体重下降更多见外,其他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盗汗、乏力等,以及胸片异常表现均未增加。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中痰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CD4〈200的患者中,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在未有进行细菌培养的情况下,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可能造成结核的误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微列阵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DNA测序法为对照,通过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特异性为100%,在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58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复合群探针杂交阳性,鉴定为MTB复合群。115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vobacterial,NTM),其中47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32株为胞内分枝杆菌,15株为鸟分枝杆菌,11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4株为偶然分枝杆菌,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为土分枝杆菌,2株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杂交,经测序显示1株为副瘰疬分枝杆菌,1株为莫娜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这2个菌种的探针。结论做列阵技术是一种能准确、高效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子诊断技术,对临床快速、特异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的病原学现状,病原体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为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抗生素指导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湛江地区我院收治符合病例研究纳入标准共31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14例急性胆管炎胆汁培养的病原菌阳性率为82.80%,共检出病原菌358株,革兰氏阴性菌230株,革兰氏阳性菌122株,真菌6株。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29株(36.0%)、粪肠球菌59株(16.5%)、铜绿假单胞菌27株(7.5%)、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4株(6.7%)以及屎肠球菌17株(4.7%)。胆道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总体上对碳氢酶烯类(厄他培南耐药率0%,亚胺培南耐药率8.41%,美罗培南耐药率22.22%)及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耐药率1.35%,庆大霉素耐药率20.00%、妥布霉素10.19%)相对敏感度较高。胆道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总体上对临床上常用的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譬如对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低于10%。而对于临床上较少应用的抗菌素如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则高于40%。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的病原学现状仍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药敏以碳氢酶烯类及氨基糖苷类相对敏感度较高,故临床上对其应用抗菌素治疗时要重视加强管理及监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TV变异位点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临床实验室PCR室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出的18例HBV多聚酶序列ETV耐药位点[T184、S202和(或)M250]变异阳性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7例(38.9%)肝硬化患者,16例(88.9%)为核苷(酸)类药物经患者,且大多在LAM或LdT治疗失败后采取单药序贯治疗,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12例患者为典型的ETV耐药位点变异,均为(L180M+M204V)+T184A/L或S202G变异,其中12例(66.7%)患者检测出T184位点变异,6例患者(33.3%)检测出S202变异,未检测到M250位点的变异。有6例患者为不典型的ETV耐药位点变异,仅检出T184单一位点变异,此6例患者既往均未服用过ETV治疗。结论核苷(酸)类药物经治患者单药序贯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是ETV耐药发生的主要原因。ETV耐药一般在L180M+M204V变异的基础上再加上T184、S202和(或)M250位点变异,但M250位点变异少见,而单一T184位点变异阳性并不代表对ETV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减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3组对比观察。结果 3组患者中,提前干预组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10.7%(3/28),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18.2%(6/33),单纯抗结核组发生率为51.4%(18/3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5,P<0.01)。3组患者两两比较发现,提前干预组和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抗结核组(χ2=11.604,P<0.01;χ2=8.221,P<0.01),但提前干预组与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单纯抗结核组临床症状及肝损害发生率高,其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且部分患者无法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对比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提前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低,化疗完成率高,建议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者提前使用恩替卡韦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患者共38例。其中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26例,经腹直肌旁人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例,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9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1.8分(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E级,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100%,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脊柱结核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麻木,2例患者出现窦道。结论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腹膜透析中心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1)203例次PDAP培养阳性率为59.1%,共培养出致病菌124株。124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8株,占54.8%;革兰阴性杆菌28株,占22.6%;革兰阳性杆菌12株,占9.7%;奈瑟茵属5株,占4.0%;真菌11株,占8.9%。其中耐药菌株54株,包括多药耐药菌50株,泛耐药菌4株,本中心PDAP患者尚未培养出全耐药菌。(2)药敏结果: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利奈唑胺100%,莫西沙星95.8%,万古霉素95.2%。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阿米卡星85.7%,亚胺培南82.1%,左氧氟沙星75.0%。(3)转归:PDAP患者总治愈率为77.3%。结论PDAP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减少,临床医牛府采取多种措施延缓致病菌耐药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睾丸结核误诊误治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睾丸结核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收治11例睾丸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睾丸结核患者病史3~18个月。11例睾丸结核中合并附睾结核10例,合并肺结核6例。5例曾被误诊为附睾睾丸炎。误诊主要原因是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影像学检查。11例中,7例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4例经睾丸穿刺活检确诊。误诊时间平均4个月。3例经6个月抗结核治疗后痊愈,8例经抗结核及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睾丸结核临床少见,漏误诊率较高。B超、CT、MRI和睾丸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睾丸结核诊断。对于局部于酪样坏死严重,病变较大且有脓肿形成或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