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Numb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27例肝外伤与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中Numb与VEGF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Numb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均P<0.05),且在HCC组织中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5248,P=0.01);Numb与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TNM分期、Edmondson分级、门脉癌栓及包膜有无有关(均P<0.05);Numb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阳性表达者,而VEGF情况则相反(均P<0.05)。
  结论:在HCC组织中,Numb表达下调,而VEGF表达上调,且两者之间的消长可能与HCC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的4种受体DR4、DR5、DcR1、DcR2在肝细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23例正常人肝组织中DR4、DR5、DcR1、DcR2的mRNA表达率及表达水平。结果 (1)4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23例正常肝组织DR4、DR5的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癌旁组织、23例正常肝组织DcR1、Dc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40例肝癌组织(P〈0.05);(3)DR4和DR5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分级程度,AFP水平,HBsAg,有无肝硬化有关系。结论 肝癌组织中存在TRAIL受体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4、DR5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状况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KB1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K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该组7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LKB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HCC患者中,LKB1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门静脉侵袭,TNM分期有关(P<0.05)。LKB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比阴性表达的显著延长(P<0.05)。门静脉侵袭、胆管癌栓、TNM分期和LKB1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KB1蛋白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LKB1蛋白可能为HCC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 (8.98±2.52)、 (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 (71.08±43.19)、 (23.20±4.70)、 (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果 PC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RT-PCR检测结果也证实PCNA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PC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YB-1蛋白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2种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B-1蛋白在58例HCC组织及相应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HCC 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QGY-7701、SMMC-7721、正常肝细胞株L02中核移位YB-1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HCC组织,YB-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其阳性率(72.4%,42/58)明显高于癌旁(41.4%,24/58及正常肝组织(35.0%,7/2) (P<0.05).其中18例(31.0%,18/58)HCC组织伴有明显YB-1核阳性表达,且核表达与HCC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同样证实核移位的YB-1蛋白在肝癌组织(0.474±0.10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核移位的YB-1蛋白在2种肝癌细胞株中均高于正常肝细胞株(P<0.05),其差异较织织更为明显.结论 YB-1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及核移位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和Bc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对128例结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Bag-1和Bcl-2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ag-1和Bc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但Bag-1与病理分级、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Bcl-2与这几项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Bag-1和Bcl-2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r=0.47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Bag-1和Bcl-2蛋白的高表达,两者相互作用并可以作为结肠癌早期筛选的一项指标,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Mcl-1、Bax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Mcl-1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8例人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结合Mcl-1、Bax的表达情况与肝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Mcl-1、Bax阳性率分别为60.4%(29/48)、31.3%(15/48),癌旁肝组织Mcl-1、Bax分别为14.5%(7/48)、52.1%(25/4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cl-1的表达与Edmonson grade分级、肿瘤直径、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有关(P<0.05)。在肝癌中Mcl-1与Bax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3,P=0.009)。肝癌组织中III、IV级组Mcl-1/Bax≥1的比例显著高于I、II级组(P<0.05)。Mcl-1阳性病例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cl-1阴性病例(P=0.032)。结论 Mcl-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肝癌的分级、预后关系密切,Mcl-1、Bax在 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Hes1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乙肝病毒(HB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探讨Hes1通路在HBV致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人肝细胞癌标本(癌、癌旁组织),20例肝硬化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技术对组化结果进行验证(分别检测10例标本)。比较Hes1在四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HBV的相关性和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es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呈中度阳性表达,而正常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Hes1在肝癌、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12%、40.23%、32.23%和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1在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表达无差别(P>0.05)。在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肝组织中,前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Hes1的表达与HBV呈显著正相关(r=0.787,P=0.001)。低分化肝细胞癌中Hes1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肝细胞癌(P<0.05)。结论 Hes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s1在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es1高表达可能意味着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腺腺癌组织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胰腺腺癌组织及其中9例胰腺癌相应癌旁胰腺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HIF—1α、VEGF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胰腺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统计结果显示HIF-1α、VEGF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HIF—1α与VEGF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655,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存在高表达,HIF—1α、VEGF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有关。HIF-1α、VEGF可能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bc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标本中VEGF、TGF—β1、bcl-2的表达,并根据血管内皮计数判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TGF—β1与bcl-2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胞浆内,较正常结肠组织表达明显增高。VEGF,bcl-2阳性的结肠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VEGF,bcl-2阴性组织中MVD值(P〈0.01);TGF—β1阳性癌组织与TGF—β1阴性癌组织MVD值无明显差异性。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TGF-β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的形成,bcl-2抑制肿瘤细胞凋亡,VEGF和TGF—β1与bcl-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afenib)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Walker-256移植性肝癌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A组(对照组);B组(索拉菲尼低剂量组);C组(索拉菲尼中剂量组);D组(索拉菲尼高剂量组),另设E组(正常组,n=8)。所有大鼠于术后20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含量;分离出肝内瘤块,称量其质量、测量其体积,计算出肿瘤的质量抑制率、体积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并对VEGF及MVD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索拉菲尼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C、D组大鼠瘤块体积、质量均小于A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P0.05);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瘤旁组织肿瘤细胞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癌灶周边肝脏细胞受累坏死程度较A组轻;各剂量组瘤旁组织VEGF阳性率、MVD计数小于A组(P0.01);大鼠瘤旁组织VEGF与MVD高度相关(P0.01),相关系数rp=0.843。结论索拉菲尼通过抑制肝癌大鼠瘤旁组织VEGF合成,降低瘤旁组织微血管密度、抑制瘤旁组织微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及肝功损害,延长大鼠生存期限,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的基因表达情况或变化。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对45例原发性肝癌(HCC)的癌旁组织进行了生长激素受体(GHR)的检测,以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并随机选择12例RT—PCR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放射性配体法于正常肝组织与45例HCC癌旁组织中检测到单一的GH特异性结合位点(即GHR)。对照组肝组织GHR的RT值为40.2932±3。5667.fmol/mg;protein,Kd为0.6167±0.1007nmol/L。HCC癌旁组织GHR的RT为33.6283±3.6218fmol/mg。protein,Kd值为0.6319±0.1978nmol/L,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癌旁GHR的RT降低(P〈0.05).而Kd无显著性改变(P〉0.05)。半定量的RT—PCR法发现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部肝癌癌旁组织在蛋白与mRNA水平均表达GHR,在其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目前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应慎重,以免造成肿瘤的增殖与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B-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 )、细胞周期素A2(cyclinA2)和磷酸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PI3K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A2和P1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el-2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1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低表达、eyclinA2和P1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中LYVE-1、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38例正常大肠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YVE-1、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10%、56.41%和61.5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05%、0和31.57%(P〈0.05)。三者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O.05)。HIF-1α与LYVE-1和VEGF均显著相关(P〈0.01)。结果表明,LYVE-1、HIF-1α及VEGF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LYVE-1、HIF-1α和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kk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DKK3mNA水平表达情况和22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DKK3蛋白水平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228例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DKK3mRNA水平中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P0.05),DKK3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DKK3蛋白高表达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KK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说明DKK3是一种抑癌基因,并且预后结果分析提示DKK3有可能在抑制肿瘤增长,分化,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_1ikedomain7,EGFL7)、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EGFL7、VEGF的表达,并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MVD);同时选取46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EGFL7mRNA的表达。结果:EGFL7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O.05),且EGFL7、VEGF与MVD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L7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O.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GFL7、VEGF的表达与肾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Cyr61在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r61蛋白在人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Cyr61、VEG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Cyr61、VEGF及VEGFR2在50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和60.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02,P=O.000,P=0.001);(2)Cyr61、VEGFR和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较阴性表达组高(P〈0.05);(3)与临床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比较,临床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yr61、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率较高(P〈0.05),Cyr6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33,r=0.308,P=O.018,P=0.030);(4)Cyr61蛋白表达与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r=0.408,P=0.009,P=0.003)。结论Cyr61可促进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