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荟萃分析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截至2009年11月公开发表的重型乙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其中反映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肌酐水平、临床生化指标及肝性脑病情况。用随机模型分析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和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结果 13项研究共包含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429例。生存组和死亡组中,TBil、PTA、AFP、肌酐水平在荟萃分析中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研究中除肌酐和肝性脑病异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预后变量存在较大异质性,且异质性不能通过荟萃回归和分层降低。结论在荟萃分析中TBil、PTA、AFP、肝性脑病及肌酐在重型乙型肝炎病程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判断价值。肝性脑病和肌酐水平在各研究中对预后判断的结果一致。然而TBil、PTA、AFP对预后的判断仍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来源于研究样本排除标准的差异,对于重型乙型肝炎的诊断需要一个纳入标准(PTA≤40%,TBil〉10倍正常值上限),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排除标准。这将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模型的效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支持、护肝治疗,观察纽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ALT、TBIL、PT、PTA、血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0.05)。结论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本院2005~2007年收治的11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1.5%,常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腹水(68.1%)、电解质紊乱(65.5%)、肝性脑病(51.3%)、原发性腹膜炎(48.7%)、肝肾综合征(29.4%)、脾功能亢进(24.4%)、上消化道出血(16.8%)、胸水(10.1%),重型肝炎病死率达12.6%。结论重视肝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及早发现重型肝炎倾向,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及RT-PCR分别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 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及HBV DNA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与患者ALT、AST、TBi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与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监测TLR4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32:1;平均年龄31.53±18.12岁,其中18岁以下患者94例(23.86%),18~60岁患者271例(68.78%),60岁以上患者29例(7.36%);夏季发病率显著增高(P=0.000),尤其是5和7月份,发病率分别达到了14.72%和13.71%;职业分布以民工所占比例最高(26.90%);民族分布以汉族患者所占比例最高(92.64%)。男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ALT、ALB及CHE呈下降趋势,TBil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重叠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与AHE组患者比较,TBil、TBA、GGT及CH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EV-IgG阳性患者与抗-HEV-IgM阳性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E多发于18~60岁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夏季为发病高峰,民工高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60岁以上发病,CHB、AFL及NAFLD基础上重叠感染HEV可能是直接影响AHE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集1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IL-4和IFN-γ水平,荧光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分析重型肝炎患者不同分期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4、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和健康体检者(z值分别为8.968,10.004和26.067,P值分别为0.009,0.007和0.000);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IL-4水平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672和3.158,P值分别为0.000和0.002),但Th1/Th2比值低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161和2.166,P值分别为0.002和0.030);不同HBVDNA复制水平的重型肝炎患者IL4、IFN-γ及Th1/Th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31,2.626和0.140,P值分别为0.219,0.403和0.987);但患者外周血IL4浓度越高,12周的病死率越高。结论Th1/Th2失衡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随着病情加重,Th1/Th2比值下降,提示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泻患者.采用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抗病毒、护肝、退黄、补液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片(2片/次,3次/d,连用4周).观察两组腹泻缓解的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酪酸梭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 (42/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 (32/43),二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Child-Pugh (CTP)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57,4.83,5.93和3.30,P值均<0.01).对照组有2例出现肝性脑病.结论 酪酸梭菌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泻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支持、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ALT、TBIL、PT、PTA、血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1]。随着对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2004和2005年相继出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3],并进行了不断更新,而对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分型以及慢性肝炎的分度等一直沿用至今。2005及2006年国内外相继出台了有关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指南[4-5],对指导临床进行重型肝病的诊疗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表明,慢性肝炎与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诊断指标存在重叠现象,难以区分;对重型肝炎与肝功能衰竭分型、肝硬化与肝功能衰竭分型的关系等问题尚存在模糊认识,影响临床对慢性和重型肝病的诊疗和预后评价。本文就当前慢性及重型肝病的临床分型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分型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载量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65例甲胎蛋白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分别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96周内每隔12周测定其血清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 DNA载量,以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0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60周后两组血清AFP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FP与同期ALT、TBil、HBV 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954,P〈0.01;r=0.9911,P〈0.01;r=0.9270,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患者血清AFP水平。另外,恩替卡韦可能延缓甚至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入组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及用药史。肝组织学穿刺术前需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HBV D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肝组织活检,结果用肝脏炎症分级(G0~G4)及纤维化分期(S0~S4)表示。以肝组织炎症分级分成轻度炎症(G0~G1)和明显炎症(G2~G4),以肝组织维化分期分成轻度纤维化(S0~S1)和明显纤维化(S2~S4)。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29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69例;ALT持续正常者(PNAL)104例,ALT轻度异常组125例。全部入组患者肝病理学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期者占45.42%;肝脏纤维化分期≥S2期者占35.38%。随AL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增高,1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在2~5年随访中,29.7%(44/148)患者ALT水平波动在40~50 U/L,70.3%(104/148)的患者ALT水平、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波动(P>0.05);3例(2.1%)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发生在27岁、31岁和19岁时。结论 AL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即使肝组织活检炎症、纤维化较轻,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2~5年内会出现肝病进展,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特点。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CHB患者548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2组,分别统计患者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纤维化程度(S分期)、肝活检前后2周肝功能(ALB、GLB、TBil、ALT、AST、GGT)峰值、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肝功能改变有相关性(P均0.01),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亦重;S分期与G分级有相关性(P0.01),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者较HBeAg阴性者平均年龄小,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高(P均0.01)。HBeAg阴性者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P均0.05),与HBV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P均0.01);而HBeAg阳性者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HBVDNA载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HB肝功能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HBeAg阴性CHB患者年龄较大,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低。除肝功能改变外,患者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糖皮质激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1966—2011年)、EMCC(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1995--2011年)、Springer全文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丌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对相关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病死率采用相对危险度(RR)进行评估,总胆红素(TBi|)、ALT和凝札酶原活动度(PTA)采用加权均数差值(WMD)和95%可信区间(C1)进行评估,并应用森林图、漏斗图对判定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1457例病例。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RR=0.39,95%CI:0.32~0.47,Z=9.75,P〈0.01),TBil(WMD=-88.03,95%CI:-112.80~-63.26,Z=6.97,P〈0.01),ALT(WMD=-25.04,95%CI:-42.23~-7.84,Z=2.85,P〈0.01)和PTA(WMD=21.56,95%CI:6.52~36.60,Z=2.81,P〈0.01)明显改善。结论应娟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ALT、TBil和PTA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既往使用干扰素失败治疗目前已停药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实验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从不同时段分析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肝功能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停药6周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ALT、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TNF-α和PDGF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和停药6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F-β1、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停药6周后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在治疗的各时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病例易出现恶心、胃胀、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可显著改善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及肝功能等其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肝纤维化血清细胞因子,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初始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SBP临床分型:普通型50例(41.7%),无症状型19例(15.8%),肝昏迷型16例(13.3%),顽固性腹水型21例(17.5%),休克型14例(11.7%)。肝昏迷型及休克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存活率较低。结论重症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将其分成5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肝昏迷型及休克型SBP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实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247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4例)。所有患者完成12周治疗后均进入阿德福韦酯开放治疗期。完成12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DNA及A坍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2周时实验组ALT均值下降35.9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3.01log10拷贝/mL,其中61.8%(76/123)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对照组A坍均值增加2.8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0.78log10拷贝/mL,其中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的受试者比率仅为17.7%(22/124)。治疗48周时,实验组ALT均值下降59.7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4.70log10拷贝/mL,87.0%(107/123)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对照组ALT均值下降56.6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4.43log10拷贝/mL,85.5%(106/124)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肝炎(SH)的有效药物,研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SH的临床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62例SH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能量补充、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保肝、血浆蛋白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注射,5g/次,1次/d,共5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生化;应用普利生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PT、APTT、TT和FIB)。观察时间最长6周,对生存病例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学方面(TBil、PT、PA和CHE),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效24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效12例,有效率为3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例胸闷、轻度气短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应用IVIG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SH,可以有效改善SH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显著提高SH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轻微,是SH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