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终末期表现及最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不断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差、反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心力衰竭的诊治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众多的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确切疗效,辨证应用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长期预后均有益处,并且可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与临床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衰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治疗上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如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代谢紊乱,ACEI引起的干咳,加之长期吃药药物对胃的刺激等。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病证结合思想的深入,在中医传统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西医病的辨证,使得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独特的优势。兹从慢性心衰疾病分期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面作一简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居高不下.近年来,中医药因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降低再住院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就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出院的19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等进行随访分析。方法:采取查阅病历、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方式,记录分析患者住院情况、出院后中药干预情况、再次住院情况以及生存状况等。结果:本中心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有低于国内同时期其它相关报告结果的趋势。结论: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有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研究联合健脾和胃法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药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健脾和胃的保和颗粒,观察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心衰疗效、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心衰情况,同时可减低6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其中以保和颗粒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中医药健脾和胃法可通过调理后天脾胃以发挥类增效之功,从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近年来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中药注射液在治疗心衰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辨证使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减轻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再住院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本文通过对芪参益气滴丸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探讨其在治疗心衰方面的疗效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阶段所表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现代医学的综合防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是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的热点.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从其病变特点、病机变化、辨证分型、治疗用药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及血管重建治疗的快速发展,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向。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而中医学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方面获得了令人较满意的疗效。本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来阐述近年来中医药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医治冠心病心衰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9.
《中医杂志》2023,(7):743-756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尽管现代医学诊疗策略不断更新,但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1-3]。心衰临床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目前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应用尤为广泛,且临床实践提示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和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心衰,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心衰的论治,多从三焦论、脏腑论、气血津液论、阴阳论等方面进行探讨。心衰的病机复杂多变,有关如何辨证选药及药物的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是否影响药效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优化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规范,探索在卫生体制改革中适应医疗付费模式转变,避免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料。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管理,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后对医疗效率指标、医疗费用指标、医疗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西药费、中草药费、检查费、临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不仅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保证医疗质量,还增加了中草药参与率,促进中医药特色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HF的诊治特点。方法 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平台,采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西苑医院心血管科CHF住院患者的信息,对其证候特征、中西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4例CHF患者常见基础病以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及阳虚型,NYHA心功能分级与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性。CHF总病死率为687%,年龄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及心功能的降低与CHF病死率呈正相关。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要治法,静脉应用中药以生脉、丹参、三七总皂甙、刺五加注射液为主。结论 西苑医院CHF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阻、阳虚证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优势尚未得到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西医对心衰的治疗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系统,但其预后仍较差。现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本文收集并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现状以及疗效评价指标选择情况,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合理选用中医药提供参考,并指出当前系统评价的局限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多糖和博来霉素两种诱导剂对小鼠不同时间点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干预作用,为采用以上诱导剂建立气虚痰阻型(COPD)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6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博来霉素组、脂多糖组,每组32 只。博来霉素组、脂多糖组小鼠采用滴鼻一次诱导分别给予浓度为3.75 μg·μL-1的博来霉素40 μL,5 μg·μL-1 的脂多糖40 μL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各组小鼠于造模第1天、7 天、14 天、28 天观察记录小鼠整体状态、活动情况,并在采集四肢皮肤颜色、舌底颜色、尾巴颜色等中医体征后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处死8 只,取出肺组织,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博来霉素组小鼠双目略显呆滞,毛发干枯无光泽,被毛蓬松直立,耳廓及四爪颜色紫暗,精神倦怠,不喜活动,偶见出现咳嗽、气喘、气急等;在7 天、14 天、28 天时肺组织GSH 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1);1 天、7 天、14天、28 天时MDA、SOD、T-AOC 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脂多糖组小鼠双目略显呆滞,被毛柔顺稍有光泽,耳廓及四爪颜色淡红,精神倦怠,部分小鼠有扎堆现象;1 天、7 天时肺组织GSH、SOD 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1),1 天、7 天、14 天时MDA、T-AOC 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1)。结论: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在第7 天开始出现明显氧化抗氧化的失衡,随后有所减缓,氧化失衡持续持续至造模结束。脂多糖组小鼠肺组织在第1 天开始出现明显的氧化抗氧化的失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抗氧化失衡得到调整至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优化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流程,并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基于已应用于临床的子宫腺肌病中医综合方案,参考该病种的中西医指南和共识,建立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流程,结合临床分组验证,设痛经组、月经异常组、备孕组,以中医综合方案为基础方案规范治疗,连续3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月经量评分、血清癌抗...  相似文献   

16.
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医学中名老中医效验案例对日常诊疗行为的指导和诊疗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临床实际中医病历数据,提出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效验案例,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用来辅助经验不足的临床医师做出临床决策,以提高临床疗效。该系统从中医临床数据仓库中筛选加工形成中医学临床效验案例库,基于案例推理和相似性计算实现类似案例的检索和展示。特别是针对不同案例的个体性特点,实现了基于症-诊断-药相关分析的灵活的案例修正方案,以满足临床诊疗过程中个体化诊疗决策的需求。最后,通过示范性临床实例应用,对系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阳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共2周.治疗前后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6 min步行距离、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LVEF升高,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6 min步行距离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喘息、疲倦乏力、气短、畏寒肢冷和舌象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VEF和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阳气虚型CHF疗效显著,中药注射液仍应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钠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剂及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的改善,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快速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对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0例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对比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所致呼吸困难和非CHF所致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非CH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BNP值无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CHF组与非CHF组及对照组两两比较,血浆BNP值明显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浆BNP的比较,各级别间BNP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床边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急诊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CHF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引入到肿瘤舌诊的研究与应用中,让肿瘤的中医舌诊辨治逐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各类肿瘤不同临床阶段的舌象特点逐渐显现,证明舌象信息对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治价值。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与中医的传统理论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采集、分析、自我学习和自我判断肿瘤患者舌象信息,找寻中医肿瘤舌象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医舌诊诊治肿瘤地精确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