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现状,对远期疗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轻脏腑重经络;二是轻灸重针。在临床上运用针灸对颈椎病颈痛进行治疗,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一个关键,其中重点为调心补肾,并且针灸还应该做到灸法与针法并重,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现阶段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对策予以改进。结果发现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不足主要是重针轻灸与重筋络轻脏腑。根据心主血脉、藏神,肾主骨的理论对颈椎病颈痛患者进行强心补肾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采用灸法祛风散寒、温阳固本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结合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颈椎病颈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3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各穴均行针刺,留针20min;灸法组各穴均行麦粒灸,毎穴灸5壮;针灸组于针刺后行麦粒灸。毎3天治疗1次,各组受试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评价各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时,3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针灸组的NPQ、MPQ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NPQ:15.9±4.7vs 18.2±5.0,20.2±4.5;MPQ:3.3±2.4vs 4.7±2.5,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说明3组均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其中以针灸组有效率最高。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心肾针刺组(55例)和常规针刺组(56例).心肾针刺组先采用针刺百劳、神门、腕骨,针后直接灸大椎、心俞及肾俞,灸后于百劳、心俞及肾俞埋皮内针;常规针刺组采用针刺百劳、中渚,针后直接灸大椎、百劳及肩中俞,灸后于百劳及肩中俞埋皮内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NPQ颈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均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两组患者以年龄分层分析,心肾论治方案对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5,P<0.01);按病程长短分层分析,心肾论治对病程在7年以上的人群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5,P<0.01).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的治疗方案,对年龄在45岁以上、病程在7年以上的颈椎病慢性颈痛人群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为治疗本病的优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与穴位埋线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临床疗效。方法:76例颈椎病颈痛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从心肾论治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颈椎病颈痛合并失眠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心肾论治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方案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前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①治疗后NPQ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优于常规针灸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从心肾论治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共脱落3例,67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颈痛及失眠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入睡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心肾论治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在改善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优于常规局部取穴为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灸从心肾论治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从心肾论治方案及常规方案针灸治疗,疗程共5周要求完成10次治疗。以两组治愈天数、复发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疼痛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劣势。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时点测量变量采用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1)经过5周治疗,从心肾论治组痊愈41例,未愈4例;常规方案组痊愈38例,未愈7例。两组痊愈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3个月的随访,从心肾论治组41例痊愈病例复发23例;常规治疗组38例痊愈病例亦复发23例。两组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肾论治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对比常规针灸方案,能更好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腰痛是一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腰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难以根治。蔡圣朝教授认为,腰痛多由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等原因导致腰府经络失于濡养或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蔡圣朝教授强调任督二脉在经络学说中的核心地位,重视运用督脉温经通阳,同时注重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经脏辨证为核心的治疗方法。文章着重介绍了从脏腑论治腰痛的三方面,即从脾胃、肝肾、心肾论治,另外还有从外感及经络论治,强调辨经、辨脏、辨因相结合;重视审因论治,治则治法注重治病求本,根据不同腰痛证型而采取相对应的治法,力求达到治病求本;倡导针灸结合的治疗理念,其精髓在于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蔡圣朝教授擅长运用火针疗法、放血疗法、通脉温阳灸疗法、隔物灸等方法治疗腰痛,通过对腰痛的辨证论治灵活、合理地运用针灸结合疗法达到通脉温阳、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激发腧穴功能,调理脏腑、引导气血运行、振奋阳气的效果,从而缓解腰痛症状,临床获得显著疗效。文章主要总结蔡圣朝教授以针、灸并用之法治疗腰痛...  相似文献   

10.
从经络腧穴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理论基础,指出针灸治疗该病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小腹、盆腔、腰骶部局部血供及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而且临床研究文献报道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CP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与手术及药物治疗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颈痛的条文,发掘该书对针灸治疗颈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及刺灸操作方面的贡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通过整理发现以下规律:①颈痛与十四正经皆相关,其中与太阳、少阳、督脉关系最为密切。②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颈痛有手太阳、足太阳之分;根据病因不同,颈痛有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之别。③颈痛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④颈痛的特色刺灸操作为"火针劫刺"颈部阿是穴。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病起肝肾亏虚,好发于60岁的老年人,西医手术治疗风险大,适应症少,存在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中药口服、外用,针刺,艾灸,推拿等特色疗法,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疼痛,保护膝关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14.
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扬  赵英凯  程建斌 《中国针灸》2007,27(5):379-382
颈肩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治疗不当容易迁延不愈。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先详细辨证,重视脉诊,结合局部切诊及经络触诊,选取合适的穴位;针刺操作不追求得气为先,而以候气为要,结合温针以为治;兼阳气不达四末者,先温补脾肾之阳,再开四关(合谷、太冲)以畅达阳气,后进行颈肩部的辨证施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7例,分为3组,针灸观察组39例,针刺观察组38例,灸法观察组40例,针灸观察组采用针刺和灸法相结合治疗,针刺观察组合灸法观察组分别单独采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在不同时间点上分别观察记录3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McGill疼痛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时和治疗后针灸观察组VAS值均显著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P 0. 05);针灸观察组的MPQ、NPQ评分均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短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92. 3%,针刺观察组89. 4%,灸法观察组87. 5%,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个月后的长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87. 2%,针刺观察组76. 2%,灸法观察组75%,前针灸观察组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针刺和灸法单独治疗,且安全性和持续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包括分脏腑论治和分证型论治,分脏腑论治有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等;分证型论治分为外感风寒型、风热郁肺型、脾气虚弱型、肾气亏虚型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滴鼻法、针刺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17.
罗颖  孙建华  吴晓亮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4-1177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可运用单一针刺穴位滋肾清热,调节肾中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絮乱;针刺配合耳压、走罐、隔姜灸、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他疗法中腹针、穴位埋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而调整IGF系统的功能,达到改善内分泌功能异常;针刺和麦粒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提高血清中E2水平;针刺后诱发内β-啡肽的释放增多从而导致外周β-内啡肽水平上升,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内环境及电针不同时期干预影响组织的ERa和ER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韩燕 《中国针灸》2004,24(4):287-288
针对针灸在国内外不同的发展状况,反思针灸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系统学习中医针灸理论,才能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而实际应用于临床;只有真正地肯定疗效,才能进一步进行研究工作.对中医针灸在自身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是目前研究的中心问题;对中医针灸疗法中"辨证论治"的规律探索是研究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对 60例患者根据辨证分型进行腹部透刺、耳穴贴压及神阙灸疗等综合治疗。结果与结论 总有效率为93. 3%,各证型间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0. 05),表明只要按照中医辨证进行取穴与施针,都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