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4.69%),中药制剂居第二位(9.29%)。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郑学权 《中外医疗》2010,29(29):88-8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促使我院医务工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9例ADR,对其发生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及受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发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其中喹诺酮类居首位,静脉给药是最常见用药方式。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2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使用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涉及药物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病例中,老年人及中年女性较多,分别为39.33%、22.26%,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所涉及药物中青霉类居于首位。结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5.
蒲洁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69-2170
目的: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h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0年376例AD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例ADR共涉及10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肿瘤化疗药。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预防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5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77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惠州市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惠州药品不良反应(ADR)工作站2008年收集到的702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2大类8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586例,83.48%)。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3.13%)。结论加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8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大类12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伞身性损害.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85-378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上报广州市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52例不良反应报袁,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胳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79例,占71.03%。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226例,占89.68%。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要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收集到的111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ADR中,其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8.6%。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62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占42.88%,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占29.12%;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占75.0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8年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度汇总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的15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84.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2.4%;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占38.0%.ADR的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7%.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18-118,1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搜集我院2007~2009年24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34例,占55.1%;中药注射剂53例,占21.8%。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20例,占90.5%。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明生  王大平 《中原医刊》2006,33(19):82-8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间上报的1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4.2%(61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53种药品,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5.1%(涉及15种抗感染药)。ADR发生频率最高的4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 D R)的发生情况,分析A D 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ADR中,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 应继续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的具体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军队ADR监测系统"软件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2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22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1种,注射剂居首位;氨基糖苷类(7例,31.82%)和林可霉素类(7例,31.82%)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5%),其次为消化系统(15.62%)和神经系统损害(15.6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并注意监管药品在医院各部门流经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军 《中原医刊》2007,34(9):86-8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门诊102例ADR监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药物,主要的ADR类型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许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47-48,5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ADR报道中涉及的药品共有48种(包含不同规格和剂型),其中抗感染药物位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中成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07例,94.6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2009年度185例ADR报告就基本情况、ADR发生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ADR的监测,正确选用给药途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