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以石蜡包埋组织为材料进行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研究其可行性。方法:40例食管组织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包埋、脱蜡、DNA样品制备和亚硫酸盐修饰后进行PCR测定。2例MSP阳性的冰冻甲状腺组织以70%酒精、丙酮和中性福尔马林分别固定及石蜡包埋后,非甲基化引物PCR扩增,比较不同固定剂的MSP效果。结果l石蜡包埋食管组织MSP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的冰冻组织MSP检出率相同,三种常用方法固定的甲状腺组织均能获得理想的MSP效果。结论:MSP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可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  相似文献   

2.
楼建军  朱小东  曲颂  李小宇 《广东医学》2012,33(17):2621-2623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鼻咽癌患者p1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0例鼻咽癌患者,200例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p16基因SNP rs80235406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p16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鼻咽癌组p16基因rs80235406突变率为26.5%(53/200),正常人群p16基因rs80235406突变率为9.0%(18/200)。rs80235406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人群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基因SNP rs80235406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16与鼻咽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海慧  张月飞 《广东医学》2007,28(7):1194-1196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好发于中国南方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其病因涉及EB病毒、遗传因素、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和饮食因素.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p16基因表达与突变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突变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以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状况;采用多重PCR法检测鼻咽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可能的缺失突变.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鼻咽癌组中55.3%(26/47),慢性鼻咽炎8%(2/25),鼻咽癌组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01);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突变鼻咽癌组中纯合缺失突变率34%,而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P<0.001);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鼻咽癌的发生不仅与p16基因表达缺失和突变密切相关,而且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p16突变与鼻咽癌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SSCP)对48例鼻咽癌标本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8例鼻咽癌标本中16例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结论p16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高频率缺失,其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 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 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 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表明p16、p130/Rb2、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16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SSCP技术检测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34例子宫颈癌、40例子宫内膜癌和45例上皮性卵巢和4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突变的情况。结果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及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未发现p16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结论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突变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未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p16 mRNA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16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16 mRNA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RNA探计的原位杂交技术,对20例散发性鼻咽癌(NPC)患者及3个NPC家系中NPC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mRNA检测,探讨p16 mRNA的异常表达在NP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20例鼻咽炎患者的鼻咽部组织做为对照。结果:2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8例,p16 mRNA阳性表达为40%(8/20),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 mRNA阳性表达。结论:p16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p16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16与口腔癌     
郑巍  王石 《医学综述》2012,18(10):1494-1496
p16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主要在G1期向S期的转换过程中发挥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同cyclinD1竞争与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CDK6结合,抑制其激酶的活性,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研究表明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以缺失、突变或甲基化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就p16在口腔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的情况.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31例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的缺失进行检测。结果:31例NSCLC中.有26例发生了p16基因的缺失.缺失率达83.9%;p16基因缺失以杂合性缺失为主;p16基因缺失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无关;NSCIC Ⅰ,Ⅱ期病例即有较为显著的p16基因的缺失。结论:抑癌基因p16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p16基因缺失可能是NSCLC发生的早期始动环节.检测相关标本中p16基因缺失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巢式PCR法检测不同类型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nested-MSF,nMSP),探讨该方法最佳应用条件,并用该法分析新鲜癌组织、石蜡包埋组织及肿瘤患者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将基因组DNA变性成为单链,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单链DNA,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变。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最后经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结果 在3种类型的标本中都检测出了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普通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甲基化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标本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论述p16基因在大肠癌研究方面的成果;方法:阅读、总结p16基因在大肠癌研究方面的文献;结果:p16基因的改变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相关;结论:研究p16基因对于探索大肠癌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银染PCR-SSCP方法对1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p53、p16基因点突变进行研究,共检出p53基因及p16基因点突变各1例,p53基因突变位于第5外显子突变热点区,p16基因突变位于第2外显子。结果表明CLL存在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基因表达产物 p16在Wilms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常规进行染色。结果  5 2例Wilms瘤中 ,p16表达阳性在预后好的病理分型和预后差的病理分型分别为 37.2 %、0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p16阳性表达在Ⅰ、Ⅱ、Ⅲ、Ⅳ期分别为 91%、6 0 %、40 %、6 .6 7%。 4期间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p16蛋白失活是Wilms发生发展中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府伟灵  黄庆  郭颖 《重庆医学》2005,34(10):1489-1490
目的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ested-MS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了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比较MSP及Nested-MSP两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应用MSP方法,Dukes A、B期病人和Dukes C、D期病人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23.8%和59.4%;应用巢式-MSP方法,甲基化率上升至52.4%和84.4%.结论巢式-MS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的MSP技术,分析患者DNA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辅助结直肠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进行p16基因缺失研究。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缺失者4例,分别为:M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并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淋变各1例。有p16缺失的4例患者均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提示:p16基因缺失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p16基因缺失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PCR SSCP、DNA测序 ,研究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 3 5例人胰腺癌标本中 ,发现有 12例在p16基因第 2外显子部分存在至少 5 2 2bp的纯合缺失。另有7例存在 2个点突变 ,突变位点均相同 ,一为第 12 6密码子碱基GTC突变为AAT ,氨基酸由缬氨酸 (Val)变成了天冬酰胺(Asn) ,全为错义突变 ;另一为第 12 7密码子GCA→GCG的同义突变。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有较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