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肠癌放疗致肠道黏膜损伤的中医证候易感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直肠癌放疗患者60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单证候诊断标准,共采集到47个症状体征(包括脉、舌),制成证候指标备选条目池。采集直肠癌患者在放疗1个疗程后1周内出现的症状体征临床信息资料,并让两个高级职称的医师进行分析,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对放疗后患者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相似度高的变量,研究直肠癌术后放疗致肠道黏膜损伤的中医证候易感性。结果:研究的病例中热毒伤阴证最多,占26例,占43.33%,脾胃虚弱证16例,占26.67%,痰瘀互结证8例,占13.33%,湿热内蕴证6例,占10.00%,而肾阴亏虚最少,只有4例,占6.67%。另外,证候中阴虚与气虚相兼较多见,共有气阴两虚证28例,其它兼夹证相对较少。结论:放疗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以热毒过盛,伤津耗液,引起伤阴的证候为最多,因而放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证候群主要以热象为著,属热(毒)邪耗气伤阴,临床诊治中注意补益气阴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肺炎辨证分型临床报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中医病机及常见证型。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1篇文献共2256例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病机。结果:61篇文献中单证型者占27.0%,二证型者占53.3%,三证型者占19.7%。单证中多见的证型为气阴(津)两虚型占38.4%,热毒阴虚型占20.6%,肺燥津(阴)亏型占16.7%,热毒内蕴型占14.3%,肺络血瘀型及肺肾阴虚型较少见,均占0.05%。二证型中多见的证型依次为热毒血瘀、气阴两虚型占29.1%,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占28.5%,热毒伤阴(津)、肺络瘀阻型占25.3%,少见的证型为肺脾气虚、湿阻血瘀型占0.09%,火热伤肺,脾肾亏虚型0.06%,气阴两虚,余毒未尽型0.02%。三证型以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型为主。结论: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为放射性肺炎的常见中医证型,其公认的病机为热毒(火)、肺燥、阴虚、气虚、津亏、血瘀、痰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186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检测血清CRP、PCT、D-Di水平。结果 1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27.96%)、瘀毒内阻证(26.89%)、热毒炽盛证(22.58%)多见。2热入营血证CRP水平最高,热毒炽盛证、瘀毒内阻证、气阴两虚证CRP水平与其相近(P0.05),均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各组CRP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3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PCT水平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其中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及热毒炽盛证(P0.01);各组PCT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4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的D-Di水平均高于其他各证(P0.01),瘀毒内阻证D-Di水平明显高于热入营血证(P0.01);各组D-Di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多见;联合检测CRP、PCT、D-Di,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中医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收集78例pSS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并统计分析。结果:pSS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占52.6%,其次为阴虚血瘀证,再次为肝肾阴虚证;兼证中,血瘀证>热毒证>湿热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瘀血内阻。提示临床上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确立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记录10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出主要中医证型。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鼻咽癌放化疗期间证候分为5个证型,并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论:初步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方案,可归类为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脾虚湿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等5类。放疗1周时常见证候有口干口渴、颈部肿块、舌淡或舌绛、苔白腻等;放疗3周时常见证候有咽痛、咽干灼热、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苔黄或苔少、脉细数等;放疗结束时常见证候有咽干灼热、咽痛、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或舌暗、脉细或细数等。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早期多见痰瘀互结证;放化疗中期,气阴两虚证、热毒阴伤证较前增加;治疗结束时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增多,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相应减少。脾虚湿阻证在放化疗期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中医病名及诊断标准,阐明其发病机理,为规范MODSE的中医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患者176例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衰竭前期正虚为主及邪盛为主比例差别不大,而衰竭期则以正虚为主。正虚为主的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阳气衰竭。邪盛为主的具体证型中瘀毒内阻最多,其次为痰热壅盛。结论该综合征发病机理为内外因合而为之,遇有外邪侵袭,正气难以抵御,迅速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严重紊乱而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脏问乘侮而致几个脏腑相继出现脏气耗伤之极,发为脏器衰败的逆转危候。“正气虚”是发病的基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衰竭期正虚尤为突出。扶正是干预治疗的重要环节。正虚为主有气阴两虚、阳气衰竭、阴阳两虚、阳脱阴竭四个证型;邪盛为主有痰湿内蕴、痰热壅盛、热毒内盛、瘀毒内阻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挖掘探讨前列腺癌中医证素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前列腺癌中医证型、证素及症状/体征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和Gephi 0.9.2软件进行因子、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前列腺癌证型分布以下焦湿热证多见,总体以虚证为主。证素分布显示病位多在肾、脾、肝及下焦,病理性质正虚邪实,正虚以气、阴、阳、血的亏虚为主,实以血瘀、湿、热、毒、痰为主。证素聚类分析结果分为7类:肾阳亏虚证、毒瘀互结证、脾气血两虚证、肝阴亏虚证、下焦湿热证、痰浊内阻证和气机郁滞证。症状/体征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症状/体征为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纳呆、腰膝酸软、腰痛、失眠、夜尿多、舌红、腹部胀痛、大便干燥、口干口渴、排尿疼痛、消瘦、畏寒肢冷。症状/体征因子及聚类分析最终聚为5类:气阴亏虚证、肾阳亏虚证、肾虚湿热证、气虚血瘀证、热毒内蕴证。结论:正虚邪实是前列腺癌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肾阳亏虚证、气阴亏虚证、下焦湿热证、毒瘀互结证是前列腺癌的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回顾性2010 年2 月至2011 年1 月期间我院中医内科的老年性肺炎门诊患者,记录40 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可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规范化的归纳分类,从而研究老年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 本研究老年性肺炎的证型分为六大类,痰瘀互结型老年患者9 例,占22.5%;气阴两虚型老年患者7 例,占17.5%;痰热壅肺型老年患者6 例,占15%;脾肺两虚、热毒内陷、痰浊阻肺型老年患者各为6 例,各占15%.结论 痰瘀证、热毒证、虚证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索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中医证候及主要证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症状体征直接辨证,对伴随症状体征采用因子分析寻找该疾病的常见中医证候,并统计其分布特点。结果:本病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肺、脾,主要证候符合痰热蕴肺证特点,伴随症状体征辨证显示气阴亏虚、肺脾不足兼见痰浊、瘀血的特点。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初期以痰热壅肺为基础证型、核心证型,在此基础上可见气阴两虚、肺脾不足的证候表现,同时兼见痰湿、血瘀之象,病性虚实夹杂,病位在肺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耐多药肺结核(MDR-PTB)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研究,收集373例MDR-PTB患者的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MDR-PTB证候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描述性分析MDR-PTB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MDR-PTB证候分布规律、确立诊断标准。结果:MDR-PTB的证型中以肺气亏虚型最多,为119例,占31.9%,其次为肺肾气阴两虚型105例,占28.2%,阴虚火旺型78例,占20.9%,肺脾气虚型71例,占19.0%。结论:MDR-PTB辨证分为肺气亏虚型、肺肾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肺脾气虚型。构成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肺气亏虚型、肺肾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肺脾气虚型。提示临床治疗MDR-PTB,在养阴生津的同时,注意益气药物的应用,养阴与益气并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组,治疗上均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抗炎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9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3 d后,患者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压较前升高;血气分析氧分压较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前下降;C反应蛋白、PCT均较前下降;BNP水平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52%,按照中医证候分型分组:痰热闭肺证组26例,阴阳两虚蕴毒证组20例,瘀热蕴毒证组25例,热毒内蕴证组21例。瘀热蕴毒证组治疗后总有效72.00%;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69.23%;阴阳两虚蕴毒证组总有效率40.00%;热毒内蕴证总有效率38.10%。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高于阴阳两虚蕴毒证组及热毒内蕴证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肯定,中医症候分型方面,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治疗有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62例,进行临床观察和中医辨证。结果:中医辨证:急性期气虚湿热证占41.94%,湿热证占24.19%,气虚 湿证占19.35%,恢复期气阴两虚证占62.5%,气阴两虚 湿证占29.17%。急性期西医临床分型轻、中、重、极重型,中医辨证气虚湿热证分别为5.26%、35%、60%、92.31%。结论:GBS中医证候分布急性期主要为气虚湿热证,且病情越重气虚湿热证的发生率越高;恢复期主要是气阴两虚证或气阴两虚 湿证。  相似文献   

15.
1 方案内容 1.1 病证名 1.1.1 中医病证名血证、虚劳. 1.1.2 西医病名系统性红斑狼疮. 1.2 辨证分型 1.2.1 证候规律 根据导师临床经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本虚标实之证,在内以阴阳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在外与热毒侵袭有关,以热毒炽盛为标.在急性发作期多见到热毒炽盛的表现,患病日久则由于火热之邪耗损肝肾之阴而出现肝肾阴虚之证,同时火热之邪既可耗气又可伤阴,造成气阴两虚之证. 1.2.2 证候诊断特征根据导师临床经验,形成"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法干预肿瘤化疗患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药治疗肿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有增敏减毒的作用,应用越来越广泛。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多为气滞血瘀、痰毒瘀结而致脏腑功能失常。肿瘤患者常常阴虚与热毒并存,一方面热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往往正气虚损,邪毒乘虚而入,邪滞于脏腑,耗气伤阴,造成气阴两虚证。目前西医治疗肿瘤多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这些损伤性的治疗,常常使人体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相关研究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型,探头频率1.5~10MHz,设定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取样容器置于血管纵切面中央彩色血流明亮处,声速和血流方向角度≤30°),取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从上至下依次扫查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测中医证型、血管走行、管腔充盈程度、管壁内-中膜厚度、管壁光滑程度及有无斑块(大小、形态、回声),动脉内径、血液峰值流速。[结果]气阴两虚12例,血脉瘀阻16例,湿热毒盛8例,寒湿阻络8例,热毒伤阴6例。动脉内径:股动脉气阴两虚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热毒伤阴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腘动脉内径热毒伤阴小于湿热毒盛(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血液峰值流速: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气阴两虚低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寒湿阻络(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具有相关性,下肢动脉受累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气阴两虚型最重,血脉瘀阻型较轻。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和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纳入鼻咽癌放疗后患者94例,收集临床中医证候信息,构建证候信息数据库,对四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再进行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种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各证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疗后时间段在肺胃阴虚证、肾阴亏虚证、脾胃虚弱证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疗方式在肺胃阴虚证、脾胃虚弱证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为热毒伤阴、脾胃虚弱、痰热困结、肺胃阴虚、肾阴亏虚、痰瘀互结6种,中医证型分布与不同放疗后时间、不同放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占30.0%,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占20.8%,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占20.0%,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占15.0%,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占8.3%,此5型共占94.1%。5个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消瘦程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段、感染途径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中医证型的AIDS患者CD4计数(分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及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与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CD4100/mm3的患者,症状总积分、全身状况积分、心脑系积分、肺系积分、脾胃系积分均高于CD4≥100/mm3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以热证居多,又分为实热证、虚热证,其次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感染途径、消瘦、年龄段及CD4计数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判断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