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分离、鉴定、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及其在血吸虫研究中的现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血吸虫体外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是血吸虫细胞系的建立,丰富了血吸虫营养需要和新陈代谢的知识,为血吸虫病的防治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综合了有关血吸虫的营养生理和新陈代谢的研究资料,藉以阐明体外培养方法在血吸虫生理生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意义。二、血吸虫的营养体外培养方法对于研究血吸虫营养需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人们可以在人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之一,近几年噬菌体展示技术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学不断创新与改进。冰冻切片机的普遍推广,组织细胞中酶活性得到保护,能够显示的种类增多。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酶组织化学在日本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血吸虫与钉螺研究两个方面。用酶组织化学研究血吸虫体内酶存在情况、定位分布,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对于揭示酶在血吸虫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与规律以及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分布广泛,在钉螺研究中运用的酶组织化学技术,对新灭螺药的研制、钉螺的抗药机制、钉螺分类及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都有积极作用。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之一,近几年噬菌体展示技术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扰基因表达和进行功能性基因组筛选的方法。它利用dsRNA与靶基因mRNA上一段序列互补结合并将其降解,从而使基因表达受到抑制。RNAi目前已经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血吸虫病作为危害人畜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经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了解血吸虫基因的功能,可以为发现药物靶标和研发候选基因疫苗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血吸虫病仍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合适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控制以至消灭血吸虫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RNA干扰技术以其高效、特异、快捷地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基因防治和寻找药物靶点的潜在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RNA干扰技术在血吸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在血吸虫生活史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借助不同的载体等方法实施RNA干扰进行血吸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对其抗感染和抗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助于血吸虫生长发育及致病的一些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为探索防治血吸虫病的新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ed on an anti-CCA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IIID 10, which could be used in determinations of both parasite-oriented circulating antigens and specific anti-CCA antibodies. The established competitive ELISA (C-ELISA) using McAb-IIID 10 to detect schistosome-antibodies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of schistosomiasis with few cross-reactions. In field trials, coincident rates in 3 separate batches of serum samples when subjected to double-blind detections were obtained. A total of 1,915 serum samples had been determined by C-ELISA, among them 113 acute cases achieved a 100% positive rate, 765 chronic and 25 late cases showed 96.3% and 72% positive respectively. 70% of the 66 cured schistosomiasis cases turned to be negative. None of the 750 normal individuals showed positive reactions. No cross reaction was found in 27 sera from hydatidosis, whereas 1 and 2 positive reactions were found in 43 paragonimiasis sera and 126 clonorchiasis sera respectively. The established McAb-IIID 10 involved Dot-ELISA was found of value in the assessment of effective chemotherapy and showed a high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97.9% in 48 cured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 In 16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bbits, 12 became negative in Dot-ELISA determinations at the 8th week post treatment, and the remaining 4 treated ones, the titer as well as the reaction intensity were also found reduced. A good coincidence rate was also found between C-ELISA and Dot-ELISA, their detection results may be complementary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9.
Sj65蛋白为来源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循环抗原,该蛋白免疫原性较弱,能与一种分子量为68KD的糖蛋白(Sj65结合蛋白)专一结合。利用酶标记Sj65结合蛋白,建立Dot-ELISA检测感染血清中的Sj65。用该法测定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及81.3%。正常人、兔、鼠、肝炎病人血清及蛔、钩虫病人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在感染兔血清及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可检出Sj65,而在感染小鼠血清及并殖吸虫感染犬血清中却未检出。感染兔经吡喹酮治疗5周后,90%转为阴性。慢性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1年后,60%转为阴性。结果表明,感染血清中Sj65的生化检测似能反映感染程度及考核治疗效果,同时也提示,血清中Sj65的水平可因宿主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血吸虫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成虫是否具有血红素加氧酶 (HO)活性 ,并对其进行免疫学定位。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中提取微粒体蛋白 ,与HO的特异性底物氯化血红素共孵育 ,观察血红素的降解情况及 pH值对降解活性的影响。制作日本血吸虫成虫组织切片和培养细胞涂片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碱性磷酸酶免疫细胞化学试验研究HO在血吸虫体内的分布。结果 成虫的微粒体蛋白可在体外将血红素降解为胆红素 ,酶活性为 5 6 7nmol/(mg·min) ,最适 pH为 8 7。成虫组织切片显示 ,特异性荧光在虫体内呈散在性分布 ,细胞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试验表明该酶位于成虫的细胞质。结论 首次证实日本血吸虫具有HO。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氟乙酸类化合物的杀血吸虫作用,主要是由于氟乙酸进入虫体后通过致死合成抑制了顺鸟头酸酶的活力,阻断了血吸虫的有氧代谢,作者已有报道。本文进一步观察到由于转化受阻而在虫体内积聚的柠檬酸又造成了糖酵解代谢途径中的6-磷酸果糖激酶活力的抑制,口服250μg氟乙酰胺/鼠/天×2后,该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血吸虫体外培养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已能从尾蚴开始培养到雌雄合抱并产出不能继续发育的卵,说明所建立的体外培养系统虽不尽完善,但已能基本满足血吸虫生长发育的需要。发展血吸虫体外培养技术目的在于应用该技术对血吸虫的生理、生化、免疫学特性及杀虫药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最终消灭血吸虫病。国外在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方面,体外培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抗血吸虫药物实验研究的一种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DNA疫苗(pcDNA3-SjcTrx)在小鼠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pcDNA3-SjcTrx重组质粒,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pcDNA3-SjcTrx核酸疫苗免疫组、pcDNA3空质粒对照组和攻击感染对照组。核酸疫苗免疫组每只小鼠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核酸疫苗,共注射3次,间隔2周。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在相应时间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pcDNA3空质粒,感染对照组则不注射任何质粒。于末次免疫后3周,每只小鼠经腹部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小鼠于攻击感染后42天剖杀,门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成虫数和肝内虫卵数。分别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另取6只雌性C57BL/6小鼠经股四头肌注射核酸疫苗,分别于注射后24、48小时和72小时取肌肉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注射局部组织抗原的表达情况,以注射pcDNA3空质粒者为对照。结果IEST结果表明该DNA疫苗在小鼠肌肉组织内表达,ELISA检测表明DNA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明显的抗体(IgG)免疫应答,并诱导出对攻击感染的45.7%的减虫率和41.4%的肝组织减卵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DNA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小鼠诱导出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疫苗候选分子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重组抗原在小鼠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reSjcTrx免疫组:reSjcTrx(15mg/鼠)和ISA720佐剂乳化后采用小鼠相背部多点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间隔2周;ISA720佐剂对照组:小鼠仅注射ISA720佐剂和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末次免疫后3周,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6周剖杀,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成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分别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重组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对reSjcTrx 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reSjcTrx免疫组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应答,并诱导小鼠产生对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22.8%和29.5%,与ISA720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该重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Mr)约14 000(含载体的6个氨基酸),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和reSjcTrx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结论 reSjcTrx免疫小鼠可产生一定的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表达序列标签(EST)策略是寄生虫基因组研究的工作重点之一,它在血吸虫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可大大增加对血吸虫基因和血吸虫本质的认识,并为确定新的血吸虫候选疫苗和药物靶标提供更多的候选基因,揭开了血吸虫基因组研究的新篇章。本就EST的基本概念、EST策略及其在血吸虫基因发现、基因表达谱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日本血吸虫合抱虫及单性虫的呼吸速率,观察到用氟乙酰胺处理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后,从小鼠肝脏和肠系膜中获得虫的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当呼吸被抑制达50%时,虫开始肝移。还提取了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测定了用琥珀酸钠作基质时线粒体的呼吸,并观察了腺苷二磷酸对呼吸的刺激和呼吸链抑制剂抗霉素A和寡霉素对日本血吸虫呼吸的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表达序列标签(EST)策略是寄生虫基因组研究的工作重点之一,它在血吸虫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可大大增加对血吸虫基因和血吸虫本质的认识,并为确定新的血吸虫候选疫苗和药物靶标提供更多的候选基因,揭开了血吸虫基因组研究的新篇章。本文就EST的基本概念、EST策略及其在血吸虫基因发现、基因表达谱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尽管近50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日本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控制血吸虫病的措施仍以灭螺和吡喹酮化疗为主。治愈病人的再感染情况严重、血吸虫抗药虫株的出现及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作为重要传染源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当前面临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目前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聚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DNA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在近期血吸虫病检测与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各研究所用PCR技术的检测标本、靶基因选择各异,诊断效率也不尽相同,但是PCR作为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仍颇具优势。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血吸虫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