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44-147+封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综合性分析,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沈阳二四五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的子宫内膜去分化癌,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平均年龄(59.83±5.15)岁,镜下见两种肿瘤细胞形态,一种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成分,另一种是未分化的圆形、卵圆形类似肉瘤样形态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未分化区域Vimentin均(+)、ER、PR均(-),上皮性标记CK(pan)、EMA局灶弱(+), CD56及Syn局部(+),5例P53为野生型,1例为(-,无义突变);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区域Vimentin均(+)、ER、PR均(+)、CK(+),4例微卫星不稳定:MLH1和MSH2(-)。结论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子宫原发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可以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并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1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TβRⅠ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P<0.01),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TβRⅠ、TβRⅡ在中、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癌组织(P<0.05,P<0.01),但三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三者之间表达呈一致性,两两均呈正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TβRⅠ、TβRⅡ的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TGF-β1、TβRⅠ、TβRⅡ表达的异常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但TβRⅠ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始动因素,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8例卵巢宫内膜样癌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8例中有3例含透明细胞癌区。超微结构显示卵巢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十分相似。瘤细胞主要成分类似子宫内膜增生期细胞,但亦含有类似分泌期细胞成分。透明细胞癌的超微结构表现为大量分泌期型细胞。说明卵巢宫内膜样癌的形态和功能本质为子宫内膜上皮。透明细胞癌是一型重演分泌期子宫内膜上皮的肿瘤,应归类于卵巢宫内膜样癌分泌型或透明细胞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27-28,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本文病理标本来自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非典型增生症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RUNX3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组(χ2=4.308、7.935,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χ2=5.479、4.916、3.852,P<0.05),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χ2=1.073,P>0.05)。结论 RUNX3蛋白有明显抑癌作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TENmRNA、hTERT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hTERT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TENmRNA、hTERT-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和78.0%。 PTENmRNA、hTERT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分化程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TENmRNA和hTERTmRNA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TENmR-NA和hTERTmRNA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确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P=0.03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KB1的低表达与肿瘤细胞低分化、肌层浸润≥1/2及高微血管密度相关(P=0.022,P=0.035,P=0.030)。结论LKB1能够抑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9例,子宫内膜腺癌63例,共107例为观察组;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组;计数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定量值,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1±1.97)、子宫内膜增殖症(2.92±2.02)、非典型增生内膜(3.04±2.05)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7.43±2.18)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69±2.32)、中分化(5.38±2.99)、低分化(7.54±2.09)]、临床分期[Ⅰ期(3.68±3.16)、Ⅱ期(4.53±2.94)、Ⅲ期(7.27±2.84)、Ⅳ期(7.84±2.3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2±3.27)、有转移(7.68±2.42)]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定量值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RNA在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癌灶和癌旁内膜组织,分别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利用含有miRNA探针的芯片检测系统进行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与癌旁组织中111个mi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腺癌组织中68个miRNA表达上调,43个表达下调.结论 miRNA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为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喆  任占平  戴文斌  张芫 《广西医学》2006,28(4):499-5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45.5%,两组中PTEN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P<0.002)、肌层浸润深度或伴有转移(P<0.03)及临床分期有关(P<0.002).结论PTEN表达缺失涉及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TE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66例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以期有助于筛选高危病例,指导治疗。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侵犯、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阳性、和非内膜样腺癌类型(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预后显著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侵犯与预后相关。腺鳞癌、腺棘皮癌与无鳞状上皮化生的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指标,有助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复瘤十二例,其中消化器肿瘤参与重复者7例,约占58.3%,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参与重复者5例,约占41.7%,其中,双卵巢囊腺癌与乳腺癌重复者2例,约占总例数的16.7%,这提示,重复瘤中以消化系统肿瘤重复最多见,其次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重复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与激素因子亦有很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盛友华 《吉林医学》2011,32(15):3036-3037
目的:探讨AB(PH2.5)/PAS特殊染色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采用AB(PH2.5)/PAS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癌黏液表型。结果:33例内膜样腺癌AB(+)/PAS(-);浆液性乳头状癌AB(-)/PAS(-);2例黏液腺癌AB(+)/PAS(-);1例透明细胞癌AB(-)/PAS(+)。结论:AB(PH2.5)/PAS黏液表型与肿瘤的分化和异质性有关;AB(PH2.5)/PAS特殊染色对子宫内膜腺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卫峰   《四川医学》2018,39(4):447-44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病理科的子宫内膜刮宫活检标本158例,采取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病理特点。结果 158例刮宫活检标本中有136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为浆液性癌,另有10例透明细胞癌,1例癌肉瘤。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特点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极性丧失,细胞核变化显著,核仁突出,内部染色质明显变粗,也有部分呈现为空泡状;间质被肉芽组织或是新生的纤维组织取代。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应注意各类子宫内膜癌的区分及子宫内膜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其中腺癌21例,腺鳞癌4例,浆液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各1例.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3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束CT平扫及增强.结果 CT表现子宫腔扩大、内膜增厚25例;子宫肌壁厚薄不均21例,其中7例可见腔内乳头状结节或团块;子宫体增大18例;子宫颈增大变形、密度不均7例;子宫轮廓不规则,宫旁间隙及盆腔侧壁斑片、结节或团块影5例;肝脏、腹腔远处转移3例.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CT分期与临床分期一致25例,2例CT判断错误.结论电子束CT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Ⅲ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28例患者中Ⅲa期13例(46.4%),Ⅲb期3例(10.7%),Ⅲc期12例(42.9%);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71.4%),腺鳞癌4例(14.3%),浆乳癌3例(10.7%),透明细胞癌1例(3.6%);28例中,病理分级1、2和3级分别为11、9和8例;(2)随访6-108个月,复发转移13例(46.4%),死亡10例(35.7%),五年生存率为41.6%;(3)子宫外多处病灶12例,复发转移8例,术后辅助化疗6例,复发转移7例。结论 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差,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死亡原因多为盆腹腔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对五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MELF (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浸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癌伴有MELF浸润病理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ELF浸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类型、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5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或阴道异常排液为主。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级合并透明细胞癌ⅠB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ⅠB期;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ⅢC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ⅣB期。其中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5例存在脉管内转移。术后随访5~29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MELF浸润多见于较晚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多伴有淋巴结侵犯。存在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癌应尤其注意是否存在脉管累及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To make an initial inquiry into the correl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 detected the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40 normal and 60 malignant samples of the endometrium by means of an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e observed that Bcl-2 expression varied with menstrual cycle, becoming stronger in proliferative phase and then declining in secretory phase. Bcl-2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as much weaker than that in normal endometrium, and Bcl-2 was particularly expressed in adenoacanthoma,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and simple adenocarcinoma. The higher grade and stage were, the stronger Bcl-2 expression was (P < 0.01). In 5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ith hyperplastic endometrium, Bcl-2 expression of carcinoma was obviously weaker than that of hyperplastic endometrium. So we conclude that Bcl-2 overexpress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hyperplastic endometrium, that obvious reduction of Bcl-2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may promote apoptosis of cells, and that Bcl-2 over-express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goo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抑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癌Bcl-2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由增生早期开始逐渐增强,到增生晚期表达最强,进入分泌期则减弱乃至消失。子宫内膜癌中Bcl-2表达水平远远低于增生期内膜Bcl-2表达水平,且表达于预后较好的腺棘癌、乳头状腺癌、单纯腺癌组织,而浆液性腺癌和鳞癌组织中则无表达;分化程度低、期别晚者,Bcl-2表达弱(P<0.01);在5例伴有内膜增生过长的内膜癌中,增生过长内膜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和增生期内膜的表达。由此推测Bcl-2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膜癌中Bcl-2表达明显减弱,其作用仍待深入研究。Bcl-2的高表达可提示预后较好,但尚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