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ACS患者132例,测血浆MPO和心脏肌钙蛋白(cTnT),并对患者进行以缺血性胸痛、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的30d随访;按cTnT水平分为cTnT无升高组和升高组,继之按MPO水平分别行二分位数分组。结果:cTnT无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2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1组),比值比(OR)=8.09,95%置信区间为[1.03,71.87],P<0.05;cTnT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B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A组),OR=4.00,95%置信区间为[1.06,16.38],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MPO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PO水平与ACS的近期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程度患者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组)患者、27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组)患者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以及55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MPO、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主要指标的水平,同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患者血清MPO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尤以STEACS组增高更显著,并随着血清MPO的增高,发生ACS的风险越大,血清MPO水平最高四分位组发生ACS的OR是最低四分位组的4.6倍(95%CI:1.6~13.4),而且比hs-CRP和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预测发生ACS的风险更强;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各组之间血清MPO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nT<0.1μg/L患者占74.7%,且其中血清MPO水平最高四分位组发生ACS是最低四分位组的4.9倍;MPO与hs-CRP、ANC无明显相关关系,是AC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PO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尤其当cTnT水平较低时,它能早期独立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ACS患者32例(AC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首诊时及入院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异常升高时)MPO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38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首诊与入院后MPO水平均显著升高[(85.5±11.5)IU/ml比(101.6±35.5)IU/ml、(95.7±26.1)IU/ml,P<0.05]。结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预测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PO、HDL-C水平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组(CG)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采用化学遮蔽法测定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MPO水平为(359.94±68.17)μg/L,显著高于SAP组的(305.40±43.10)μg/L和CG组的(302.61±42.87)μg/L,P均<0.05;三组血浆MPO水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HDL-C<1 mmoL/L时,MPO与ACS有相关性,HDL-C>1 mmoL/L时无相关性.认为ACS患者血浆MPO水平显著升高且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5.低HDL-C水平与MPO在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协同作用,二者作为联合生化指标在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以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24例)。分别检测血清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分组后比较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MPO、hsCRP、NT-proBNP和cTnI水平高于SAP组,但SAP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狭窄程度分组之间,MPO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而hs-CRP、NT-proBNP和cTnI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MPO可能是ACS的标志物之一,其浓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95例作为ACS组,另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95例作为对照组。ACS组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43例)、双支组(33例)、三支组(19例)。所有患者检查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及生化检查。结果 ACS组抵抗素[(4.63±1.44)μg/L vs(2.42±0.93)μg/L,P=0.017]、瘦素[(9.60±1.39)μg/L vs(6.70±1.38)μg/L,P=0.00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8.99±1.66)μg/L vs(12.11±1.97)μg/L,P=0.00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变支数增多,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瘦素、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的脂联素OR=0.078,95%CI:0.017~0.364,P=0.001;抵抗素OR=16.56,95%CI:2.298~119.280,P=0.005;瘦素OR=7.17,95%CI:1.594~32.261,P=0.010。结论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在诊疗ACS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早期识别ACS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浓度。 结果: ACS组患者血浆MPO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浆MPO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MPO浓度与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受试组呈正相关,与年龄、高敏感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依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诊断ACS 41例, 非ACS组37例,绘制ROC曲线(A=0.927,P=0.000)。MPO诊断界值为212.59 μg/L,MPO≥212.59 μg/L为阳性,诊断为ACS,MPO<212.59 μg/L为阴性,诊断非ACS。临床诊断ACS 41例中,MPO阳性39例,阴性2例,非ACS组37例中,MPO阳性5例,阴性32例,MPO诊断ACS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6%,准确度为91%,假阴性率(漏诊率)为5%,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4%,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94%。本法与临床诊断ACS方法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值为0.819,P=0.000,说明两种方法的吻合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法一致性较好。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MPO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建立预测模型,MPO预测ACS总正确率为95%,提示MPO对AC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MPO能有效地早期识别ACS。  相似文献   

8.
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将随机入选6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筛查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另外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线值相似;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37.75μg/L比26.76±6.20μg/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有独立相关性(OR=1.23,P=0.001)。结论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重要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前后,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的变化.方法 78例行CS术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1例)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组.分别在CS手术前后取血测MPO、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指标者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关系.结果 术前ACS组血浆MPO、CRP均明显高于SAP组,手术后两组CRP升高明显,而MPO的差别则不显著;术前ACS组MPO水平与CRP显著相关(r=0.341,P<0.05).结论 血浆MPO与冠脉斑块急性损伤、炎症的相关性小,可作为预测、评估ACS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入选122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分为两组:Hcy正常组(≤15μmol/L)和Hcy升高组(15μmol/L)。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TnT定量,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Hcy升高组和Hcy正常组的CAS无明显差别[(52.14±32.80)∶(50.61±36.64),t=0.539,P0.05];Hcy升高组的cTnT要高于Hcy正常组,具有显著相关性[(3.98±1.52)mmol/L∶(1.99±1.79)mmol/L,t=2.448,P0.05];两组cTnT的高低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5)。结论:血清Hcy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治疗方面亦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胸痛住院的患者220例,根据病史、体检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70例)和ACS组(83例)。检测患者血脂、外周血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抵抗素水平,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目。结果ACS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1.18±0.48)μg/Lvs(0.66±0.40)μg/Lvs(0.49±0.40)μg/L,P<0.01],仅在ACS组中,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r=0.347,P=0.001)和hs-CRP水平(r=0.262,P=0.004)呈显著正相关。血清抵抗素水平随狭窄>50%的冠状动脉数目的增多而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是ACS强的危险因素(OR=29.132,95%CI:10.939~77.581,P=0.000)。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炎性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强的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7%比15.1%;30d5.4%比24.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47±0.58μg/L)及24h平均水平(1.19±0.54μg/L)均明显较对照组(2.42±0.49μg/L和1.82±0.42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9%,二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PO活性。结果(1)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高于UAP/NSTEMI(P<0.001)。(2)SAP血清MPO活性高于Control组(P<0.001)。(3)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MPO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4)ACS患者血清MPO活性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r=0.619,P=0.001),与年龄、性别、高敏感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PO活性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胸痛患者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老年患者115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23例(SA组)、造影正常22例(C组)。术前均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MPO、血浆BNP。结果与C组比较,ACS组、SA组血MP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ACS组血MPO、BNP水平高于SA组(P均〈0.01)。与术前比较,术后ACS组血MPO、BNP水平均降低(P均〈0.01)。结论老年ACS患者血MPO、BN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二者有助于老年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其中ACS患者(ACS组)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 例;另设对照组 24 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病例造影前及行PTCA者术后血清MMP 9浓度。结果:在造影前,ACS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清 MMP 9 浓度分别为(26.85±6.25)、(17.35±7.12)、(16.83±5.92)μg/L;此外,ACS组内 AMI和 UAP患者血清 MMP 9 浓度分别为(32.56±6.55)、(24.78±5.76)μg/L。AMI及UAP患者与SAP组之间MMP 9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内,AMI与UAP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 MMP 9 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WBC、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PLT间无明显相关性。PTCA术后 l d MMP 9 浓度均较术前要明显升高。结论:ACS患者血清MMP 9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对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氯吡格雷(clopidogrel)治疗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对病人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ligand,sCD40L)的影响,了解该药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128例初次确诊为ACS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6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CS病人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66例ACS病人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从(11.8±3.1)μg/L下降至(5.7±3.0)μg/L,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早期ACS,可明显降低病人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 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变化,探讨MMP-9和TIMP-1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9例,正常对照17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MMP-9和TIMP-1的血浆水平,血脂水平用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MMP.9(13±10)μg/L,TIMP-1(1.4±0.2)μg/L,MMP-9/TIMP-1(10±7);稳定型心绞痛组MMP-9 (2.2±0.5)μg/L,TIMP-1(0.7±0.4)μg/L和MMP-9/TIMP-1(3.2±2.0);正常对照组MMP-9(1.7±1.3)μg/L、 TIMP-1(0.6±0.4)μg/L和MMP-9/TIMP-1(5.2±0.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TIMP-1和MMP-9/TIMP-1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升高,他们有可能成为ACS患者易损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 50例,稳定型心绞病20例)和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MPO和sCD40L浓度.结果 ACS组MPO、sCD40L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病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CD40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亚组中MPO与sCD40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MPO和sCD40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水平变化。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男性7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5.4±12.2)岁。对照组(72例)为本院的健康体检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8例)。测定所有入选者入院即刻和1周后血浆NT-proC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入院即刻NT-proCNP水平均升高,分别为(5.7±1.9)pmol/L vs.(19.9±6.5)pmol/L,(5.7±1.9)pmol/L vs.(21.4±3.1)p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较对照组入院1周后NT-proCNP水平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入院即刻和1周后NT-proCNP水平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组入院1周后较入院即刻NTproCN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患者NT-proCNP升高,入院1周后较入院即刻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