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省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07年监测工作.结果 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206 870m2,钉螺密度0.011~52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2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仁寿和中江点未查出血吸虫病患者,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27%~0.98%之间,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41%.9个监测点中未发现患血吸虫病家畜.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进一步下降,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西昌市2004~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4~2008年西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和流行趋势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西昌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8年每年开展人畜病情、螺情调查。[结果]2004~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42%、2.69%、0.78%、0.62%和0.40%,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86%、0.086%、0.052%、0.050%和0.047%,钉螺面积和钉螺密度逐年下降,感染率分别为0.0064%、0.0012%、0.0011%、0.00%和0.00%。[结论]在多年防治工作基础上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的情况下,2008年西昌市人畜感染率和钉螺指标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丁兆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38-3638
2007年6月18日~7月2日,荆门市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其中钟祥市、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23个乡镇,132个村受到洪水冲击或淹没,受灾人口达192671人.长滩河、永隆河、司马河、季河、长寿河等血吸虫病重疫区水系均受到了洪水的冲击,直接遭受洪水冲击的钉螺面积有71354万m<'2>.灾前该地钉螺感染率为0.001 8%~0.127%,人群感染率为0.12%~0.64%.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对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传染源控制措施和巩固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2014年在湖北省选择8个行政村为研究点。每年开展钉螺调查,人群感染情况调查,耕牛感染情况调查。所有研究村均按照防治要求,实施以机械代替耕牛耕作措施。结果 2007-2014年,研究点的钉螺面积每年均维持在488 hm2左右。活螺平均密度呈波浪型变化,高点超过0.60只/0.1 m2;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07年与2014年相比,下降幅度为100%,2012-1014年连续3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从3.52%(2007年)下降至0.48%(2014年),下降幅度为86.40%。耕牛感染率自2007年5.59%下降至2012年1.02%,随后连续2年均为0,2013和2014年,研究点发现饲养耕牛900头次。结论 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但是,由于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存在,钉螺密度未明显下降,并存在耕牛,仍然存在血吸虫病高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 018.62万m2降至2 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 9万 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 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 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居民移民建镇到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方法2002-2006年间,对观测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情、重复感染以及洲滩螺情等指标的纵向观测。结果2002-2006年队列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57%、11.78%、5.17%、6.01%、3.14%,血吸虫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渔民及半农半渔民感染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2003-2006年观测村外洲钉螺和感染性钉螺持续存在,密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洲滩型移民建镇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及再感染率都呈下降趋势,感染率在性别、年龄和职业间都存在着差异。洲滩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监测工作,并将9年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与2005年相比,人群血清学IHA检查阳性率下降幅度为78.96%;居民感染率下降幅度为89.08%,农民和渔民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81%和100.00%;耕牛阳性率到2011年下降了79.75%,2012年后全面淘汰了耕牛,实现了以机代牛;钉螺面积下降了59.27%,活螺密度下降了22.59%,钉螺感染率由0.35%下降为零。结论血吸虫病监测点通过开展常规及综合防治措施,人群感染率和耕牛粪检阳性率明显下降,螺情变化明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取人群化疗结合浸螺杀药物灭螺,对降低居民、儿童、耕牛的血吸虫感染率、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等部具有较好的效果。连续二年化疗结合药物灭螺,使居民感染率下降了48.9%,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3%、67.2%和46.9%。浸螺杀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湖沼水网型疫区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荆州市实施一年人畜两次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整理荆州市2008年开展人畜两次扩大化疗后的主要疫情数据,并与2007年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07年比较,荆州市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18.45%,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625个耕牛感染率≥5%的村全部降至5%以下,耕牛感染率下降37.50%,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钉螺面积与上年相比仅下降0.78%,其中垸外钉螺面积占68.09%。结论一年实施人畜两次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但螺情仍较为严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为逐步遏制钉螺扩散提供依据。方法对8年来疫区查螺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活螺框出现率为18%、活螺密度为2.1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4%,2005年分别为8.39%、0.12只/0.1m2、0.02%,分别下降了53.4%、94.4%、85.7%。经统计学处理,χ2=12.81、84.87、5.84,P均<0.0005。结论经过8年的查灭螺,疫情有所下降,但要达到有效的控制或消灭钉螺尚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16个监测点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03%,耕牛感染率为1.98%,活螺平均密度为0.293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1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39%。各项疫情指标较前4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部分监测村钉螺感染率仍较高,因此,应加强钉螺控制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2.
何莺  袁祥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4,(8):1525-1526,1532
目的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收集2003-2012年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和钉螺面积、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2003-2012年间共查出有螺面积13 920.62h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486.68 hm2,感染性螺点71个,钉螺面积增长48.42%;查出各种血吸虫病人36 793人次;查出病牛2 744头(次)。人畜感染率分别下降59.18%和97.20%。结论荆门市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状态,且疫情极不稳定。要加强其他动物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注重交界地区流动人畜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0-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 方法 从湖南省相关部门的血吸虫病疫情档案资料和有关数据库中,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样20个血吸虫感染率在1%以上的居民村,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钉螺和感染螺孳生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血吸虫病情指标和钉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从2000-2012年,湖南省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人群血吸虫感染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64.49%、75.87%、22.22%.与此相反,病人血吸虫感染度呈现上升趋势(P<0.01),上升幅度为30.68%.钉螺孳生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呈现同向波动变化.终宿主感染性指标与钉螺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从2000-2012年,除病人感染度上升外,其它血吸虫病感染性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钉螺指标的变化与终宿主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血吸虫病监测,以掌握该年度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监测点。对远城区监测点进行人群病情监测、耕牛病情监测及螺情监测;对中心城区监测点进行沿江居民(或沿江中小学校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病情监测。结果全市30个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9012人,耕牛1622头,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34处1330.73万m2。居民粪检阳性率为0.32%,较2007年0.76%下降了57.89%。耕牛粪阳率为0.86%,较2007年1.33%下降了35.34%。垸内有螺面积4.20万m2,活螺平均密度0.0310~0.3529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垸外有螺面积742.13万m2,活螺平均密度0.0065~1.1400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59%。结论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铜陵县钉螺分布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查螺面积 6743. 9413万m2,有螺面积 3217. 7741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 13. 43万m2,残存回升 347. 51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 47. 81%。解剖钉螺 161 842只,其中感染性钉螺 437只,活螺平均密度 0. 396只 /框,钉螺感染率 0. 27%,感染螺平均密度 0. 00107只 /框。结论 全县有螺面积与防治初期相比大为下降,但“九五”以后大幅度增加。97%以上的有螺面积分布在江洲湖滩地区,这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安徽省铜陵县2004年和2008年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9.3空间分析扩展模块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钉螺面积、钉螺阳性率和人群感染率差值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2004与2008年螺感染率差值图显示,铜陵县江心洲南部的老洲乡螺阳性率显著下降,而江心洲北部尤显著下降趋势,铜陵县山丘内陆地区螺感染率也无明显变化.螺面积差值图显示近年来铜陵县的有螺面积尤显著变化趋势.人群感染率差值图显示江心洲的大部分区域人群感染率下降,山丘内陆地区无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GIS制作的差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揭示和分析血吸虫病的疫情变化,结果 显示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措施后,钉螺阳性率和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不失为控制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掌握2006-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方法在潜江市设立4个疫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疫情开展纵向观察与分析。结果 2006-2008年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35%,2.97%,1.77%;3年内男性血吸虫感染率均比女性高,居民感染年龄高峰后移,2006年为40~50岁,2007,2008年为50~60岁;3年内,均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新发晚期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0.75%,6.83%,5.18%;3年内,钉螺感染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有螺面积缩减不明显。结论 2006-2008年潜江市4个监测点血吸虫病人、畜感染率逐渐下降,但有螺面积仍较大,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探索更有效的防治对策,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省部联动项目湖北江陵县血防联系点2009-2013年防治措施及效果,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陵县及该县国家级监测点祁渊村2009-2013年人畜查治病、钉螺调查与控制、传染源综合控制措施等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及人畜病情、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等疫情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县2009-2013年流行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60%、1.91%,降至2013年底的0.63%、0,分别下降了75.79%、100.00%。感染性钉螺面积从2009年的128处136.68 hm2下降至2012年、2013年的连续2年0处。国家级疫情监测点祁渊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底的1.34%、2.33%,降至2013年的0.64%、0,分别下降了52.24%、100.00%。活螺密度与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从2009年底的0.70只/0.1 m2、0.000 5只/0.1 m2,至2013年底分别降为0.57只/0.1 m2、0,分别下降了19.05%、100.00%。结论江陵县实施"省部联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新机制防治成效显著,为推进江陵县下阶段血防工作,建议以传染源控制的巩固与监测、消灭垸内钉螺及加强流动人口监管等3个方面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00-2009年西昌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9年每年春季开展钉螺调查,秋季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情调查,并开展化疗和灭螺等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的29.95%逐年下降,2009年未发现新病例;2000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67%,2002年以后年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0年的17500m2下降到2009年的4520m2;2000-2004年钉螺感染情况为0.07%0.29%之间波动,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2000-2009年血吸虫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我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考核评价近几年来的防治效果,并为今后血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2002年9~11月开展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上年的调查的1.59%降为零,下降率为100%;钉螺密度由3.54只/0.1lm^2下降至0.12只/0.1lm^2,钉螺自然感染率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