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都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周围静脉不能插管,给予强效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输入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如氯化钾或静脉营养),进行急性、亚急性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或经静脉心脏起搏等。大内径的中心静脉导管还能促进复苏液体快速输入。在美国,每年要进行超过500万例的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中心静脉插管的注意事项插管或导管维护阶段有超过15%的中心静脉插管患者可能会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死亡。医生的经验是插管成功的关键,插管少于50次…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静脉条件差,不宜穿刺成功者;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者;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及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和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者等.其因操作风险小、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1],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之一[2],PICC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将使它的功能丧失,不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护理工作量.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者对PICC堵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现就PICC的堵塞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PICC全称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到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需用药7天到1年以上,如化疗、胃肠外营养、输注对外周静脉刺激较强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等.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医疗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PICC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特别有助于高危和免疫抑制人群,感染率<30%.  相似文献   

4.
PICC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开放的最佳方法.方法经肘部静脉(贵要、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使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以保持静脉开放.结果经不同肘部静脉插管行新生儿PICC术69例次,其中36例次(52.17%)置入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33例次(47.83%)为异位静脉(P<0.05),经导管处理后,其导管顶端均调置于上腔静脉内.无一例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合并症.结论P1CC是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010年3月,我们对3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PICC置管,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插管是直接进入循环的一种方法。不需作静脉切开,用穿刺套插法即能插入较粗大的静脉(如腔静脉),从而有利于迅速、准确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手术中进行抢救性大量快速输血、输液,因静脉管径大,血流量高,输入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或刺激性药物,能很快被稀释,故可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还可用于静脉内高营养疗法。现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若干问题概述如下。解剖及定点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从颅底穿出,进入颈血管鞘内,位于颈内动脉的后侧,在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行,最后在靠近终点处,颈内静脉位于颈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的护理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在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现报道如下。PICC置管的适应证和禁忌症1.适应证。(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或不易穿刺成功者;(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等;(3)长期输入高渗性或黏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4)需要多次采集静脉血样者。2.禁忌症。(1)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置管操作者,如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抑制者;(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者;(4既往插管部位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者;(5)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98例急需血液透析患者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68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锁骨下静脉上位穿刺成功率94.1%,显著高于颈内静脉80.0%(P<0.01),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颈内静脉(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插管(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两部位插管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而言,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中心静脉插管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大多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目前,临床大多使用PICC插管,或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但对于无法行上述插管者(如上肢静脉显露差或锁骨上窝、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以及上述插管失败者,行股静脉插管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为更好地掌握股静脉插管的护理特点,本科将股静脉插管与PICC插管在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07年4月本科为32例患者进行了股静脉插管,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42~76岁,设为A组;另外从同期置PICC的患者中随…  相似文献   

11.
经深静脉插管进行高价营养液的补充,通常是采取经皮穿刺或切开的方法,从颈外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大量的输入水解蛋白,高渗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高价营养物质,给予足够的含氮物及热量。高浓度、高渗液体在大静脉中由于很快地血液稀释,对血管壁刺激小,可以避免血栓及静脉炎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每日可输入50%葡萄糖1000毫升,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12.
正静脉血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造成相应部位血运障碍的过程,主要发病机制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的改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处,常用的外周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等。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盲穿法、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超声引导下加塞丁格技术穿刺法。PICC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插管操作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手术病人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是减少手术病人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正逐渐被各级医院所采用。我院从 1999年开始进行此项工作 ,现将有关护理问题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手术进行血液稀释 ,如肺癌、食道癌根治术。本组男 6例 ,女 2例 ,体重平均 6 4.5 kg,年龄平均48.6岁。2 材料与方法2 .1 使用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保养液 ,内含枸椽酸 (ADH)。用中心静脉导管、血管穿刺针 ,多功能监护仪 A /S3(芬兰产 )进行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 .2 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 ,右手开放头静脉 ,输入平衡盐…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中心静脉置管用于人体大静脉,如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循环,临床上普遍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颈静脉穿刺,置管多由医师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发症多,患不易接受。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入口点通常选择肘窝的外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方3cm处。本就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各种中心静脉导管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给药、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可以说与生命紧密相连.近年来,尽管在静脉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进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1], 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30%, 居院内感染第3位[2].在ICU中,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20~30倍[3].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安全,也给临床医疗护理带来不良后果.如何预防CVC-RI,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改进措施,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即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我科于2002-03开展此项技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疗法不同穿刺部位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经锁骨下静脉中心插管、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外静脉、四肢静脉套管针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的患者各60例进行比较,观察TPN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插管虽应用广泛,但由于副损伤多、操作技术性强,很难使每位护士掌握.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法穿刺点在外周,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但经济费用较高,是长期行TPN疗法的首选穿刺部位.经颈外静脉套管针输入营养液法,在3~5天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效果最佳,既达到预期疗效又考虑到了患者的经济承受情况,使接受TPN疗法的病人在静脉使用上更合理,同时减轻了经济负担.结论经颈外静脉套管针穿刺法是短期TPN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颈内静脉三胫导管行血液透析4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治疗必须首先建立血液通路.对那些急诊血液透析或在长期血液通路未建立前选择什么样的通路最好,临床上采用过多种方式.从1993年6月至1995年7月我们血液透析中心用颈内静脉插管方法为患者做过渡性临时性血液通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输入营养液,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及脂溶性微生素等,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微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之一。现将我院1986年10月至1987年10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股动、静脉穿刺插管建立动、静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体会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瘘成熟前以及需急诊透析者9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外伤性急性肾功衰竭2例,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衰竭2例,药物性急性肾功衰竭2例,急性药物中毒5例。年龄自15—52岁,男性10例,女性12例。22例穿刺插管共62次,其中股静脉穿刺插管44次(70.4%),股动脉穿刺插管15次(24.2%),肱动脉穿刺插管1次(1.6%),足背动脉穿刺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