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NUSCEAR)1993年的报告指出,医疗照射是目前所有人工辐射源造成人类集体剂量的最大来源。约占80%左右。所以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1995年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国际电离辐射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BSS)中提出了医疗照射中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为全面了解常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ESD),为我国建立放射诊断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的统一部署,并参照《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IBSS),根据深圳市的具体情况,本文对13种X射线所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徐盛浩 《中国校医》2012,26(5):398-399
<正>浙江大学校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在射线辐射控制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医院领导、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树立安全和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有关射线辐射安全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射线辐射控制等知识,提高诊断水平,避免或减少辐射。并做好放射科工作场所射线辐射安全防护,购置防护用品,做好工作人员和被检查师生的射线辐射防护,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正常使用。为射线辐射控制、促进医疗、医技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状况。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比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接受情况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状况。结果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接受剂量大,工作场所剂量检测数据较高。结论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场所比其他射线装置工作场所(CT室、放疗科、普放科)的辐射防护要求及难度要高,要重点监控,放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不仅受到天然本底的照射,还受到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在人工电离辐射中,约有90%多来自医用X射线、核医学的诊断检查及放射治疗,可见控制医疗照射频率,制定医疗照射最优化原则,是减少群体剂量的主要措施。为了解我市居民X线诊断检查频率,估算辐射危险度,降低群体照射剂量,制定医疗照射合理化原则,我们对昌乐县1990年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5台移动式X射线机辐射防护检测结果的分析,提出辐射防护最优化建议。方法按照GBZ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采用FJ-347A X剂量率仪测量X射线管组装体、操作位及移动检查现场的辐射剂量及分布。结果距X射线管组装体焦点1m处的泄漏辐射水平最大值为120 Gy/h,操作位置散射辐射的最大值为0.8 Gy/h,移动检查现场的安全距离为7.0~9.5 m。结论由于移动式X射线机无固定工作场所,其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危害不容忽视,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检测及辐射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医院PET-CT工作场所和医用回旋加速器机房监测,了解其辐射水平,并估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监测剂量当量率及表面污染。结果 PET-CT工作场所部分区域辐射水平较高,PET-CT工作人员所受附加最大年有效剂量约为1.4 mSv,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所受附加最大年有效剂量约为0.5mSv,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结论 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辐射防护意识,减少所受附加剂量。  相似文献   

7.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增加防护设备,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二代车载型高千伏X射线摄影设备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对比调查,了解车载型高千伏X射线摄影设备辐射防护发展状况,为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提供评价依据,为车载型X射线摄影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测量摄影控制室、暗室、候诊位置、车身周围环境的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 第一代车载型高千伏X射线摄影设备工作场所有一定剂量,车身周围环境辐射水平高,第二代车载型高千伏X射线摄影设备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为本底水平。结论 第二代车载型高千伏X射线摄影设备辐射防护状况优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9.
莱芜市医疗照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由医疗照射电离辐射引起受检者与患者健康的潜在影响和可采用的有效控制管理技术措施,以改善医疗照射电离辐射防护卫生质量。方法 通过对医疗照射水平的调查研究,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照射卫生资源,采用降低受检者与患者一次医疗照射电离辐射照射剂量,提高医疗照射检查阳性率和医疗技术成果控制医疗照射所致公众电离辐射剂量负担。结果 莱芜市1996年,1998年医疗照射检查频率每1 000人口分别是200.70人次和223.23人次,男、女性别之比为1:1.21;1996年、1998年医疗照射检查阳性率分别是64.48%,69.24%,X射线诊断检查平均每人次受照有效剂量3.61 mSv;1996、1998年度X射线受检者所致电离辐射集体剂量分别是529.680人·Sv和646.810人·Sv;1998年每次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辐射危险度40.89×10-6结论 公众所受电离辐射最大人为因素主要源于医疗照射。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和有效防护是改善医疗照射电离辐射防护卫生质量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核燃料芯块制备生产线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对某压水堆核燃料芯块制备生产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辐射防护措施现场考察和分析,结合对生产线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作业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结果在正常运行时,作业场所的放射性水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辐射防护规定》(EJ1056—2005)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每年的最大值为9.49mSv/a,低于行业标准EJ056—2005规定的年有效剂量当量管理控制值10mSv/a。结论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核燃料芯块制备生产线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有意义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受捡者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和防护的最优化。方法根据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条款,结合新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找出违反辐射防护要求的医疗照射发生的潜在因素,针对新疆医疗照射受检查防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结论对于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正当性判断和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尽可能合理地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制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X射线诊断剂量指导水平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对省内各级各类20家医院1 157例X射线诊断入射体表剂量进行调查,多角度分析调研数据。结果除普通X射线机腰椎AP位、胸部PA位和DR腰椎AP位患者入射体表剂量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标准给出的指导水平外,其他部位X射线摄影患者入射体表剂量在标准的指导水平内。按医疗机构分级,三级医院患者体表剂量水平得到基本控制,二级和一级医院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亟待进行合理改善。结论应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放射诊断技术,加速推进医疗照射放射防护最优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占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01-1702
目的了解某选冶厂对密封源装置的辐射水平的防护效果。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相关标准,检测在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及周边环境处辐射水平并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处辐射水平为0.22~7.71μSv/h;密封源在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为0.27~0.56μSv/h。结论该选冶厂密封源装置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生产企业的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个别点位剂量率水平较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以提高调试机房的辐射防护水平。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医用X射线诊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对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掌握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情况。结果:检测的企业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加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辐射防护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可有效降低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并为做好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X线诊断检查的医疗照射剂量占据人工电离辐射源致公众剂量负担的80%以上,是人群接受辐射剂量人为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用X线的诊断检查,使群体辐射水平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如何做到趋利避害,限制和降低非必要照射量,减少X线可能对人类的潜在危害性是各级领导、射线防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我县放射卫生防护改造工作在省地有关部门指导下,经几年来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策略作一简介,以供人家参考。1基本情况我县共17个乡镇,总人口约30万,全县医疗卫生单位24个,其中:县直5个,乡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核燃料生产化工转化生产线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对某压水堆核燃料化工转化生产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辐射防护措施现场考察和分析,结合对该生产线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作业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的检测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结果在正常运行时,作业场所的放射性水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辐射防护规定》(EJ1056—2005)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每年的最大值为8.64mSv/a,低于行业标准EJ11056—2005规定的年有效剂量当量管理控制值10mSv/a。结论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核燃料化工转化生产线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有意义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淮安市放射防护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病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5.5%,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受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51 m Sv,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833 m Sv);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显示,辐射相关指标异常率核医学岗位最高(28.6%)。结论各哨点单位放射防护基本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岗位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X射线诊断技术的发展 ,接受X射线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 ,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照射剂量大约是天然辐射源所致世界人口年集体剂量的七分之一 ,已成为公众接受人工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1〕。为了解“九五”期间河南省医疗照射情况 ,估算全省居民因医疗照射所致的集体剂量负担 ,我们调查了 1996年和 1998年全省X射线诊断的频率水平和 10种X射线诊断检查的体表剂量水平。笔者以 1998年的调查资料为基础 ,参考有关文献初步估算了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所致我省公众年有效剂量当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减少集体剂量的建议和措施。1 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核燃料组件组装生产线正常运行时辐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某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组装生产线工作场所的γ剂量率、α放射性表面污染平均水平、α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的检测,结合对生产线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作业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结果 在正常运行时,作业场所的放射性水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辐射防护规定》(EJ1056-2005)的要求;工作人员受到最大照射剂量当量为1.66mSv/a。低于该项目的设定的评价目标值(2mSv)。结论 该核燃料组件组装生产线正常运行时辐射防护效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有意义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某工业企业固定式X射线探伤室验收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工作现状,探索如何对其周围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方法 对具体探伤室周围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 探伤房周围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屏蔽墙外剂量限值要求。结论 企业在正常工况运行时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的要求和环评与审批部门的要求后才能建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