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倩玉  李娟  吕芳 《淮海医药》2014,(6):612-6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体会,为提高该项手术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0例小儿双侧斜疝腹腔镜下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30例患儿术前准备充分,切开长度约1 cm,手术时间短(15±4.6)min,出血少,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腹腔镜下双侧小儿斜疝微创手术与单侧疝气治疗相比更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吕芳 《淮海医药》2008,26(1):79-80
目的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资料。结果2118例患儿术前准备充分,切口长度≤1cm,手术时间短(10±5)min出血少,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小儿疝微创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唐绪容  雷燕  唐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70-12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统计2005年1—6月86例在我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病例,总结手术配合的要点。结果:8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良好的腹腔镜器械保养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355例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予以腹腔镜下及予传统手术行斜疝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相比较腹腔镜组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中出血量少等,该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础护理的负担。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圣环包皮术治疗小儿L腹股沟斜疝及包茎、包皮过长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对21例斜疝、包茎或包皮过长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内环处高位结扎联合圣环包皮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和圣环包皮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2个月,斜疝无复发。结论:两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联合圣环包皮术术后容易清洗、护理,避免了两次手术和麻醉,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治疗费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高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2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确切,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正及术后愈合情况。结果患儿手术时间短,仅需8-20min;术中出血少,全部手术过程中几乎无出血对患儿损伤小,切口长度只有3mm患儿几乎无痛苦,麻醉清醒后即能正常进食、下地活动,术后1-3d可出院100例患儿术后均随访观察6-1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及术后疝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瘢痕,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治疗小儿斜疝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6-07~2008-12对1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69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5例(传统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术后需用镇痛药的例数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对腹壁切口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2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进行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熟悉手术进程,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摆放仪器设备,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并严格无菌操作,降低术后感染。结论术前、术中护理配合良好,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邓修民  肖进  孙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36-2937
目的总结传统手术、小切口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115例,其中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组)58例,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25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2例。结果 11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好,均顺利出院。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适于在无小儿腹腔镜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腹股沟疝应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53例在本院接受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患儿,对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患儿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改善优化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孙传成  王亮  苏义林  徐兵  汪芹 《安徽医药》2020,41(9):1074-10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 183例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复发,观察18例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时斜疝的位置及类型,疝环直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再次手术时疝气位置及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此18例患儿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复发,复发率为0.8%。术后复发原因: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疝环直径偏大,疝囊结扎线脱落,术后腹内压过大(如术后哭闹、剧烈运动等)。再手术患儿中1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1例另行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部分疝环偏大患儿,可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及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之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更具优势,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腹股沟疝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患儿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数据具有显著优势,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对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而且患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脐单切口与双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出各自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70例,随机选取35例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另外35例行双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切口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口组(P〈0.05),美容效果好;双口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单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切口与双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都是可靠、有效的,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和手术熟练程度以及患者的综合条件选择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一侧手术时间7~10min,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简单、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已在小儿外科中广泛应用。在麻醉方面,喉罩通气放置简便,反应性小,对小儿呼吸道刺激轻,已取代了气管插管。本院2011年10-12月在喉罩全麻下,进行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382例,获得满意麻醉效果。现将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2例患儿均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在腹腔镜下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患有小儿腹股沟疝的儿童的临床疗效。结果:130例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18min;术中无1例患者出血及肠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为3~5d;术后无1例发生阴囊及大阴唇血肿、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且近期痊愈率为100%;随访术后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恢复患者健康。已被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