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探讨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0%(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 CIC患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内外学者经肛门直肠测压研究表明,功能性便秘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异常,但目前对于肛门直肠测压方法国内外尚未统一,因此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测压系统对功能性便秘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 探讨功能性便秘可能的发病机理,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功能性便秘组32例(以下简称便秘组),均符合Rome诊断功能性便秘标准.将便秘组分成非老年组(<60岁)22例和老年组(>60岁)10例;健康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分成非老年组20例和老年组10例.本研究采用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水灌注式测压系统对受检者进行肛门直肠的静止测压法(Stationary Technique),测定便秘组和对照组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缩榨压、出现肛管直肠抑制反射(Rectal Anal Inh ibitory Reflex RAIR)需最小空气量、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结果非老年便秘组直肠静息压(11.7±7.5mmHg)、肛管静息压(71.7±23 .1mmHg)、肛管缩榨压(266.2±92.0mmHg)及出现RAIR需最小空气量(19.3±12.4mL)与非老年对照组(分别为15.2±7.3mmHg,70.1±22.2mmHg,231.7±88.1mmHg,15.8± 9.6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老年便秘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40.9±21.4 mL)和直肠最大耐受量(168.6±49.5mL)与非老年对照组(分别为22.0±10.1mL,137.5± 42.4mL)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老年便秘组直肠静息压(14.0±7 .7mmHg)和肛管缩榨压(224.2±61.2mmHg)与老年对照组(分别为12.1±6.6mmHg,222. 3±63.4mmH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肛管静息压(53.9±6.3mmHg)与老年对照组(70.3±20.4mmH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RAIR所需最小空气量、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直肠最大耐受量老年便秘组(分别为21.0±11.0mL,38.0±23.0mL, 198.0±80.1mL)与老年对照组(分别为11.0±3.2mL,21.0±7.4mL,126.0±29.5mL) 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老年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缩榨压和出现RAIR需最小空气量无异常,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量均显著增加, 便秘发病机理可能与直肠感觉的低敏感及高耐受有关.老年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直肠静息压和肛管缩榨压无异常而存在肛管静息压显著下降,另外出现RAIR需最小空气量、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量均明显增加,因此便秘发病机理亦可能与直肠感觉的低敏感及高耐受有关,并提示直肠扩张不能及时使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LA S)出现松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解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便秘患者,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3.40±14.13)岁,范围18~68岁.正常对照20例.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患者进行肛肠动力和排便动力学的检查.使用多导灌注式测压法,按标准程序进行肛肠测压,分析其肛肠动力参数,运动指数(MI),排便反射,直肠感知性,以及肛管肌电图EMG)测定并与20 例自愿受试者对照.结果静息状态下肛门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83.90±23.40)高于正常对照组(32.40±15.20)(P<0.05),直肠静息压、外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及EMG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OO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主动收缩压和肛管最大缩榨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肛管测压时进行模拟排便试验,观察有无括约肌反射.本组肛管测压及EMG嘱受检查者进行模拟排便动作,FOOC病人25%(10/40)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弛反射,52.5%(21/40)E MG提示为矛盾性收缩,提示这部分患者存在盆底肌群失协调.用球囊扩张法检查肠管的感知是评价内脏感觉敏感性的常用方法,FOOC组最低感知量、排便感知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引起排便反射的最小感知量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提示为低敏感性直肠.FOOC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多,肛管慢波、自发性松弛减少,运动指数升高.结论 FOOC患者的肛管、直肠排便动力学的改变,揭示这类病人存在平滑肌、横纹肌、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动力学特点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和分型、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我们将出口梗阻型便秘中存在排便时盆底失弛缓的患者,与不存在盆底失弛缓而是由于其他功能性原因,如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或是直肠壁前突等导致便秘的患者分组,从肛管直肠的神经感觉及反射功能,肛管直肠压力状况和盆底形态功能状况等多种角度进行对照研究,以期发现盆底失弛缓(anismus)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anismus所致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功能形态特点及其在便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患者均为1998年~2001年间南京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便秘患者根据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凡肛门随意肌(耻骨直肠肌或外括约肌)在排便时活动电位大于静息电位的,即耻直肌弛缓系数(=耻骨肌排便动作电位/耻直肌静息电位)或外括约肌弛缓系数(=外括约肌排便动作电位/外括约肌静息电位)大于1的患者被列在anismus组;两系数均小于1的患者被列在非anismus组中.同时测得的数据还包括耻直肌收缩系数(=大力收缩时耻直肌动作电位/耻直肌静息电位)和外括约肌收缩系数(=大力收缩时外括约肌动作电位 /外括约肌静息电位).根据以上分组方法分组后,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nismus组患者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28例;年龄42.7±6.5岁;病程10.4±6.2年.非anis mus组中患者共5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41.8±6.3岁;病程12.2±7.2年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除助解方式中开塞露运用比例外,患者年龄、病程、其他助解方式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所有患者进行1.肛管肌电功能测定;2.直肠感觉功能测定 ;3.肛管直肠压力动功能测定;4.肛管直肠形态功能测定;5.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1.直肠神经感觉功能两组患者对照,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和直肠最大耐受的压力阈值无显著差异,而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和最大耐受的容积阈值有显著性差异 ,非anismus组的容量阈值要高于anismus组.2.直肠壁顺应性肠壁顺应性反映了直肠壁的弹性状况.两组患者对照,非anismus组直肠顺应性要明显低于anismus组.3.肛管括约肌动力状况反映了内外括约肌的动力功能状况.两组患者比较anismus组患者的静息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非anismus组,但两组患者的肛门抑制反射和收缩反射压差相近,两组患者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4.排便时肛管压力梯度状况反映了排便时肛缘6cm以上的压力梯度.anismus组患者排便时肛管高压区的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而非anismus组患者排便时肛管高压区的压力梯度呈下降趋势.5.排便时肛管直肠形态影像对照anismus组患者在X线影像诊断上以搁架征为主要表现,其中部分患者伴发了盆底直肠弛缓状况.而非anism us组则以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和直肠粘膜内套叠为主征.6.临床症状积分对照anism us组患者临床症状以粪便至肛门口,解出和排便不尽感为主征.非anismus组则以解便周期延长和排便不尽感为主要症状.结论盆底的肌电图和压力测定的异常结果是诊断anismus的"金标准",即排便时盆底肌群的弛缓系数大于1,肛管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除此而外,排粪造影能够使我们了解anismus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伴发的盆底其他症状,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盆底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粘膜的保护剂及润滑剂-太宁栓对FC患者的疗效和对其肛管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的影响. 方法按罗马Ⅱ标准选择20例FC患者,用瑞典产的Pc Polygraf多功能消化道压力检测仪测定两组的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最大缩榨压(MSP)、直肠收缩压、肛管松弛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和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感觉量(FSV)、排便感觉量(DSV)、最大耐受量(MTV)及直肠顺应性(R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粘膜的保护剂及润滑剂 -太宁栓对FC患者的疗效和对其肛管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的影响。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选择 2 0例FC患者 ,用瑞典产的PcPolygraf多功能消化道压力检测仪测定两组的直肠静息压 (RRP)、肛管静息压 (ARP)、最大缩榨压 (MSP)、直肠收缩压、肛管松弛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RAIR)和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感觉量(FSV)、排便感觉量 (DSV)、最大耐受量 (MTV)及直肠顺应性 (RC)。给FC患者太宁栓治疗 ,每日早晚各一枚 ,连续使用 15天 ,用药前后由专一医师对FC的主要症状 :排便次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在直肠肛门反射(RAR)生理功能中的表达,提出其对特发性便秘(CIC)的诊断意义. 方法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反射曲线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1A-SDP),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PD),反射时间(RT)包括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RACRT)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RAIRT)6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直肠肛门运动有无障碍及运动障碍的类型,以便指导治疗.方法 DM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0~74(58.4)岁,平均DM病程9.3 年,均有便秘及排便困难,其中3例有便秘、腹泻交替现象.功能性便秘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1~82(59.8)岁,均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并行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造影检查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所有DM患者进行了直肠肛门测压及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48h胃肠通过时间.观察指标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力排时括约肌运动情况、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气囊注气后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及最大耐受的注气量;48h 胃肠通过时间不透X线标志物排出的%,及残存标志物所在部位.结果 1.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较静息压上升的幅度)DM组分别为80 .23±8.54mmHg、144.34±30.65mmHg(其中3例上升幅度<125mmHg,且持续时间<4 0s ),功能性便秘组分别为76.47±20.02mmHg、173.87±25.87mmHg;2组间无明显差异; 2.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反向升高或不松弛D为2/8例,功能性便秘组为13/23例,DM 组明显少(P<0.05); 3.直肠肛门感知测试DM组及功能性便秘组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及最大耐受感觉的注气量分别为68.57±11.80mL及212.62±11.89mL(P=0.08); 4. 48h胃肠通过时间DM组及功能性便秘组不透X线标志物排出率为19.17±7.79%及49 . 58mL 12.27%;不透X线标志物50%在乙状结肠以上2组分别为7/8例及4/23例,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1.本资料中,DM便秘的主要类型是慢通过,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反向运动明显较功能性便秘少;功能性便秘则出口梗阻型比例较大.2.部分DM患者直肠肛门测压既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括约肌的矛盾运动,又可见最大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压低,持续时间短的双重表现,表明DM便秘与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学差异,可解释症状上便秘及腹泻交替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的慢性便秘患者在肛管直肠运动、扩张时的直肠感觉上有无异同。方法 根据RomeⅡ诊断标准选择 16例功能性便秘 (FC)和 2 2例IBS便秘型 (IBS C) ,均了解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 ,运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 ,肛管松弛率等指标 ,利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直肠感觉用压力表示 ,采取时相性增压上升扩张的方式 (充气速率 38mL s)检测。同时以 1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两组中直肠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直肠顺应性FC组明显低于IBS C (P <0 0 5 )及对照组 (P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51例便秘小儿肛门直肠测压,了解便秘小儿肛门直肠压力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的关系.方法使用MMS(胃肠动力监测系统)UPS-2020系统,对51例便秘小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时患者处于清醒、非麻醉状态,不用影响直肠功能的药物,不进行肠道准备.测量肛管的静息压、长度及其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直肠敏感性和顺应性.结果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16岁,平均年龄3.7岁; 经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共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其肛管的静息压(平均)为220mmHg,平均高压带长度为3.1cm,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减弱或消失, 直肠敏感性减低;平均气囊注气96mL.其余32例病人,其肛管的静息压(平均)为120mmHg, 平均高压带长度为2.1cm,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存在,直肠敏感性和顺应性好;平均气囊注气46mL出现不适感觉,平均气囊注气66mL不能耐受.结论先天性巨结肠肛管的静息压升高,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减弱或消失,是诊断短型和常规型先天性巨肠可靠方法,在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在直肠肛门反射(RAR)生理功能中的表达 ,提出其对特发性便秘(CIC)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 30例正常人和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反射曲线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 (EASCP)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 (1A SDP)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 (PD) ,反射时间 (RT)包括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 (RACRT)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 (RAIRT)6项技术指标。结果  30例正常人均能导引直肠肛门反射 ,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 (1ASDP) ,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别便秘原因,探索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异常收缩活动和直肠顺用性的变化及评定直肠肛管测压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自2000年3月~2001年5月对因便秘就诊的80例患儿和70例正常儿进行同步的直肠肛管及乙状结肠测压观察,并以直肠粘膜组织活检组化染色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为对照.结果 70例正常儿全部存在直肠肛管松弛反射(RAIR).80例便秘患儿中,18 例存在RAIR,但可见有不同形式的异常波形,而且直肠静息压低于正常.诊断为直肠肛管膜状狭窄合并继发性巨结肠、直肠脱垂等.62例无RAIR反射,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其中32例 (51.6%)可测得同步发生的多节段泛发性收缩.测试时发生排便的28例先天性巨结肠中25例未测得推进性蠕动波;12例可见乙状结肠高大的蠕动波不能通过病变直肠.而且巨结肠病变直肠顺应性(1.0~2.5mL/mmHg)明显低于正常儿(2.4~7.4mL/mmHg).62例巨结肠患儿经手术根治38例,术后均病理证实.结论直肠肛管测压可客观的评定肛门直肠功能,鉴别便秘原因,指导临床治疗,而且准确率高于钡灌肠检查和直肠粘膜局部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1例(U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UC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U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活动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UC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活动期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使用泻剂的便秘病人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的检测,探讨泻剂对肛门直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Sandhill公司生产的BioLAB动力学参数监测系统、二通道环状固态探头肛门直肠压力测压导管对40例服用泻剂的便秘病人进行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的功能长度、肛门括约肌最大榨缩压、最大榨缩间期;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的收缩压、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压、排便指数;直肠感知性的检测.结果必须服药组肛管的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明显低于有时服药组(P<0.05);肛门括约肌最大榨缩压、最大榨缩间期、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的收缩压、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压、排便指数、直肠最大耐受容量低于有时服药组(P>0.05) ,直肠开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高于有时服药组(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结论服用泻剂的程度与肛门直肠功能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长期服用泻剂可影响肛门直肠的动力,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端胃功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近端胃的顺应性及感觉阈值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发生间的关系。利用电子恒压器 (SVS/Barostat)对 2 2例FD患者及 8例健康志愿者 ,分别测出近端胃的顺应性、初始容积和压力及最大耐受容积和压力。FD组及对照组的顺应性分别为 (4 4. 4± 15.0 )mL/mmHg(1mmHg =133.32 2Pa)、(6 6.7± 7.7)mL/mmHg,2组的最大耐受容积分别是 (6 4 6. 6± 14 5.1)mL、(76 8.8± 4 7.0 )mL ,FD组的顺应性及最大耐受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 5 )。按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分成轻、中、重度 3组 ,中、重度组的顺应性 [(4 0 .8± 17.6 )mL/mmHg、(34.9± 12.4 )mL/mmHg]和最大耐受容积 [(6 30. 0± 92.3)mL、(5 87.5± 89.7mL) ]均低于轻度组 [(5 0.4± 35.4 )mL/mmHg、(70 5.8± 195.3)mL](P <0.0 5 )。按早饱症状积分分为轻、中、重度 3组 ,轻、中度组的初始容积 [(36 8.3±114.1)mL、(35 5.8± 6 3.8)mL]和最大耐受容积 [(5 90.0± 2 9.3)mL、(5 4 7.2± 87.9)mL]明显高于重度组 [(2 34.4±4 0.3)mL、(4 86. 7± 5 8.4 )mL](P <0.0 5 )。早饱积分、腹胀积分分别与初始容积 (r=- 0.6 35 6 ,P <0.0 1;r=- 0.4 192 ,P <0.0 5 )以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顺应性 (r=- 0.35 6 1,P <0.0 5 )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将 3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 (10 8例 )、大血管并发症组 (10 4例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2 2例 )。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0 5例 )比较。结果表明血清v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 0 82± 0 38U mL ;无并发症组 1 15± 0 39U mL ;大血管并发症组 1 30± 0 4 6U mL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 5 1± 0 5 0U mL ;血清v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 ,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既与是否患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P <0 0 5 ) ,也与是否患有大血管病变呈非常显著相关 (P <0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分别与vWF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本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应用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对肛直肠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将其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组48例在此基础上增加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6 w后,对比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肛直肠功能、精神心理因素.结果:联合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阻塞感、盆底松弛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直肠肛管压差、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均低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减轻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肛直肠功能,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48例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研究,探讨习惯性便秘、糖尿病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观察组48例便秘患者病史均>2年,且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习惯性便秘患者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14例、IBS痛秘型患者16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 年龄16~63岁,平均34.3岁.2.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5名.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0~ 61岁.平均年龄32.4岁.3.方法(1)全结肠通过时间采用Marks法,钡条购自北京航天航空技术所.根据运输指数TI,将异常传输患者分为结肠慢传输型0≤TI<0.5、出口梗阻型0 .5<TI>1.0和混合型TI=0.5.(2)直肠肛门压力测定采用购自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测压灌注系统.通过直肠初始感知阈值(FSV)、排便感(DSV)、排便紧迫感(DUSV)、直肠最大耐受量(MTV)评价直肠敏感性.结果习惯性便秘患者TI=0.71±0.25,其中出口梗阻型占71.3%、慢通过型占23.9%、混合型占23.9%;FSV 46.32±3.99*、DSV 119.05±11.87*、DUSV 2 50.78±8.34*、MTV 329.63±17.65*.糖尿病便秘患者TI=0.39±0.18,其中出口梗阻型占33.4%、慢通过型占59.2%、混合型占7.4%;FSV 53.27±4.15*、DSV 124 .08±13.78*、DUSV 241.93±9.65*、MTV 310.85±14.67*.IBS便秘患者TI=0 .31±0.21,其中出口梗阻型占26.8%、慢通过型占62.3%、混合型占10.9%;FSV 28.14 4.35、DSV 70.52±12.32、DUV 175.36±21.34、MTV 283.34±19.89.对照组腹部平片显示无钡条存留.FSV 21.37±2.33、DSV 66.46±4.12、DUSV 192.39±9.56、MTV 274.73±25.08.全结肠通过时间在各组便秘患者均有延长,经t检验,习惯性便秘患者T I与糖尿病便秘和IBS便秘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各观察组直肠敏感性与正常组相比P*<0.05.结论根据TI和直肠敏感性,初步了解不同便秘患者的下消化道动力特点, 以便分别给予促动力剂、解痉剂、提高直肠敏感性药物和泻药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多数认为是一种神经原性疾病,与食管壁肌间神经丛(Auerbach's神经丛)变性有关,患者食管体部缺少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不全.以往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检查,本文研究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测压的改变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35例贲门失弛缓症及30例健康志愿者.主要症状吞咽困难35例,反流11例,胸痛5例,消瘦23例.所有患者均内镜检查,25例患者的食管腔扩大,11例同时伴滞留液,30例贲门区紧闭,推进胃镜时阻力感.5例可以较顺利进镜.食管钡餐表现32例患者均显示钡剂通过贲门时的受阻,上方食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贲门部呈鸟嘴样改变.2 例食管钡餐无异常发现.食管测压采用液导法(仪器均是瑞典(CTD-Synectics公司产品). 测定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计算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 同时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压(UESR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同步收缩波(局部或全程的同步收缩)和继发性收缩波(未吞咽时食管的收缩波)的发生百分比. 所有数据均采用x -±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1.食管体部测压表现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体部100%均为同步收缩波,其中91.4%(32/35)为低幅同步收缩汉.8.6%(3/35)为正常幅度收缩波.85.7%(30/35 )同时存在继发性收缩,且继发性收缩也均是非传导性收缩波.静息食管压均高于胃内压.2 .食管下括约肌测定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P为49.0±41.3mmHg,明显高于对照的18. 7±4.5mmHg(P<0.01),82.9%(29/35)的患者的LESP明显高于对照,仅17.1%(6/35) 在正常范围内.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为69.1±16.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96.0 ±0.1%(P<0.01).3.食管上括约肌测定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 P)为41.0±17.8mmHg,与正常对照组39.4±14.4mmHg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测压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而安全的食管功能检测方法,可观察食管各部位的运动功能.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体部低幅同步收缩波和LESRR增高尤其重要 ,可早期诊断及判断轻重程度,是确诊本病的可靠的方法.对所有疑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均应进行早期食管测压,不仅可早期发现疾病且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肛门电刺激对狗直肠顺应性及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频长脉冲肛门电刺激(AES)括约肌对狗直肠顺应性、张力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F)的影响。方法9只健康狗参加3次实验研究。肛门括约肌压力(ASP)以每秒收缩曲线下面积来表达。直肠张力是在压力控制模型下测定。直肠的顺应性在以压力渐增的相性气囊扩张模型下测定。AES是通过安装在测压管上的一对环状电极进行。结果AES期间的RAIF最低阈容量[(27.5±0.9)ml]显著高于无AES的对照期[(22.5±1.9)ml](P<0.05)。用45ml气体扩张气球时,AES期和对照期的ASP下降百分比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对照相比,AES显著降低P1/2值[(11.1±1.5)比(16.7±1.1),P<0.05]和κ值[(11.6±2.5)比(20.5±2.6)mmHg,P=0·0095],表示AES增高了直肠的顺应性,但对直肠张力无明显改变。结论肛门内应用低频长脉冲电刺激可使健康狗的ASP增加。AES能增加直肠的顺应性,但不改变直肠的张力,且RAIF仍完全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