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许百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4,(5)
1984年3月19~23日病毒性出血热专家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起草了一份描述出血热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生理的报告,并附有人、媒介和传染源的实验诊断(包括爆发流行现场调查)及病人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资料。现将会议讨论的有关肾综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出血热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类具有发热伴出血等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的统称。已知的病原体均为有包膜的RNA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性出血热在全球分布广泛,且大部分为高致死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等旧病复燃引起的大规模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埃博拉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寨卡病毒病、裂谷热等引起国际关注、我国主要流行或在我国已经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重要病毒性出血热,从病原学、流行现状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徐大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9,(3)
病毒性出血热并非是一种最近才被认识的疾病,人们所知已有几个世纪的天花、黄热病是最常见的、具出血热表现的病毒性疾病,曾引起无数人发病、千万人死亡。其他许多引起出血热的病毒仅在近30年中被逐步了解,尽管它们常被称为“新的病毒”,但它们可能存在于“无声的”动物流行灶已有许多年,而突然地感染人类。它们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天花是由人之间接触;黄热病 相似文献
5.
6.
病毒性出血热(VHFs)是由多种最致命的出血热病毒引起,它们在世界各地均可被发现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对这些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尚知之较少。虽然VHFs仅间歇性发生并影响少数人群,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能够引起广泛的恐慌。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最近发表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如果生物武器造成最大的公共卫生威胁,有必要考虑加快生物制剂疫苗的发展。目前,天花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病毒性出血热概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世界反恐怖紧锣密鼓声中,生物恐怖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在内的一些易于传播的强致病的病毒性出血热(VHF)病毒被利用于生物恐饰的可能性受到了国内外卫生界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VHF的概况。重点介绍我国尚未发现但易于输入传播及可能被利用于生物恐怖的VHF病毒的威胁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病毒性出血热”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本文简介病毒性出血热的定义、分类、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14.
埃波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该病于1995年1月至6月在非洲的原扎伊尔地区发生爆发流行,对该次流行的基本特征分析如下。 1 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分布 本次流行总计发病315人,死亡244人(77%),女性166人,男性149人。在244例死者中,123人为女性,121人为男性。病人年 相似文献
15.
高守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1,2(4):284-286
16.
《预防医学论坛》1995,(1)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5年了月第l卷第l期1442广州市越秀区1954~1992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李穗蓉(广州市越秀区卫生防疫站)..·//广东卫生防疫/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一1994.20(1).一30一32 本文对1984~1992年本区鼠种、带毒率、人群发病及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区E甘F属低发病区,发病季节高峰在3~4月份,职业以工人为多,符合家鼠型流行特点。小家鼠为城区优势鼠种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E盯流行因素与鼠的密度,带毒率和人群抗体水平有关。实验动物大白鼠及其接触人员均证实有‘HF感染,且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及褐… 相似文献
17.
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方法以出血热、脑炎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EID为主线,系统研究其临床特征,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确定了一套稳定和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体系;建立了专家辅助诊断系统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对37种感染性疾病,154份病例应用该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与第一诊断符合率59.7%;前三位提示率77.9%;前五位提示率85.4%。结论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符合临床思维,具有提示、引导、指导和培训功能,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兼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19.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家鼠也可传播。 本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黏膜而感染。(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的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曾有报告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感染出血热 相似文献
20.
1976年Lee HW和Lee PW从条纹野鼠——黑线姬鼠发现了朝鲜出血热特异抗原。1978年Lee HW等证明该抗原即为朝鲜出血热的病原因子,并完善了用于该病诊断的血清学试验。最近,血清学试验已证明,朝鲜的朝鲜出血热和苏联的出血性肾病肾炎,斯堪的那维亚的流行性肾病,日本的流行性出血热以及中国的流行性出血热之间有密切的病原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