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保胎治疗,减少围生儿的死亡。方法 192例早产胎膜早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盐酸利托君对照组用硫酸镁保胎治疗。结果延长孕周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和延长孕周有关,对不同孕周的早产胎膜早破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研究(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彩珊 《广西医学》2004,26(7):955-95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 19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中孕 2 8~ 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 34~ 36 6 周者 (P <0 0 1) ,15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 34周前。结论 对于孕 2 8~ 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 ,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对于孕周小者 ,尽量延长孕周至 34周以上 ,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保胎治疗,减少围生儿的死亡.方法 192例早产胎膜早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盐酸利托君 对照组用硫酸镁保胎治疗.结果 延长孕周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和延长孕周有关,对不同孕周的早产胎膜早破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周,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者.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合并症,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临床也较常见,且处理较为复杂,恰当处理好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能够减少围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张妹玉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2):1069-107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32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周组围产儿死亡率及 RDS 发生率(20.8%和15.6%)明显高于≥34周组(1.9%和1.3%);而在<34周组中,保胎≥48小时后出现的新生儿死亡率及 RDS 发生率(38.5%和28.2%)较保胎<48小时者(8.8%和7.0%)明显下降。结论早产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应当“因人施治”,对于孕周小者,应尽量延长妊娠至孕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并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延长孕周,对母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早产并胎膜早破83例,严密动态观察期待疗法延长孕周。结果胎膜破裂至临产开始的时间最短20小时,最长19天,平均7.2天。5例孕妇体温升高,治疗后转为正常。新生儿窒息12例,<32周21例,窒息8例,其中死亡3例,孕周均<30周;>32周62例,窒息4例。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延长孕周,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且对母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胎膜早破影响临产时限的相关因素,旨在确定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住院分娩孕妇,以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n=1399)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307人。研究临产时限超过24h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羊水过少(OR值3.041,95%CI:1.43~6.45)、绒毛膜羊膜炎(OR值2.095,95%CI:1.44~3.04)、孕周小于34周(OR=2.402,95%CI:1.336~4.320)是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娩孕周与临产时限延长呈负相关(R2=0.096)。结论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孕周小于34周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史云艳 《中外医疗》2012,31(4):80-80
目的探究早产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资料,探讨期待疗法的疗效。结果 3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在经过期待疗法的治疗之后,延长了妊娠15~28d的时间,平均为18d。有11例患者经阴道分娩,19例患者实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63.33%。其中有6例新生儿窒息,有1例新生儿感染,有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有1例早产儿死亡,死亡的原因是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对于怀孕28~37周的患有早产胎膜破裂的患者适合采用期待疗法,可以延长孕周,有效促进胎儿成熟,降低胎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 999~2 0 0 3年5年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 6 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臀位、阴道炎、不良孕产史、双胎、羊水过多、外力、合并妊高征。孕2 8~3 3 +6周与孕3 4~3 6 +6周两组比较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对孕产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当去除并积极治疗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对于孕周小于3 4周者,适当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苏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01-10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总结分析212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孕34周后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降低早产并胎膜早破围产儿死亡率,关键在于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期待孕龄至3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1.
胎膜早破并早产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艳  刘芳 《重庆医学》2003,32(11):1539-1539
目的 了解胎膜早破并早产对母婴的危害 ,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 对我院 4年间胎膜早破并早产 90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有感染者积极终止妊娠 ,无感染者对 <36 + 6孕周中的 35例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药物治疗后的病例平均延长胎龄6 .5d ,90例围产儿中新生儿死亡 4例 ,均发生在 32周以前。结论 对 <35孕周 ,尤以 <32孕周的病人适当延长胎龄 ,可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胎膜早破发生在妊娠28周以后,不足37周者,在所有妊娠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30%~40%的早产与未足月胎膜早破有关.孕期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期待治疗法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处理原则.在此期间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宫内感染,预防宫缩,增加胎儿的氧供及营养物质,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非常重要.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估计和权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严密母儿监护、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可减少早产及改善早产儿预后,提高了孕妇及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指发生在妊娠28—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导致早产者。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新生儿发病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母亲感染均增高,因此处理好早产并胎膜早破将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将我院1997年—2001年早产并胎膜早破8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10 1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发生于 34孕周前的新生儿窒息率、RDS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发生在 35~ 36孕周者。对 <34孕周发生胎膜早破 ,使用宫缩抑制剂、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可延长孕龄 ,减少围生儿并发症 ,增加成活率。结论 积极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 ,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早产胎膜早破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1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分娩结局等。结果生殖道感染为诱发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首要因素;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的PPROM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的患者(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为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28~33+6周的孕妇宜采用期待疗法,延长妊娠天数,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0例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对比。结果:100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中,xx例胎膜早破合并有早产易发因素,孕周34周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34周的围生儿,且孕周34周新生儿死亡率也显著高于≥34周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期在28-34周之间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以及时采取保胎治疗的措施,有效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1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的病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良孕产史等.28~33 6孕周组与34~36 6孕周组在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重视产前检查及保健,积极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对于孕周小于34 w者,尽量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早产是围生期保健的一个重要问题,早产的合理治疗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胎膜早破是诱发早产的最主要因素,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则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临床中<35周的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合理的控制感染、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治疗,能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显著改善母婴结局。现就胎膜早破早产(<35周)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治疗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9.
潘晓云 《吉林医学》2014,(36):8112-8113
目的:观察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95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观察不同孕周产妇经过早产胎膜早破临床处理后其新生儿的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其中Ⅰ组(28~34+6周)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2.5%,Ⅱ组(35~36+6周)产妇其剖宫产率为4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Ⅰ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15.6%,Ⅱ组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在28~34+6周胎膜早破孕妇要积极抑制宫缩,尽可能延长胎儿在母体的时间,促进胎儿肺泡成熟,并且采用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孕周大于35周未满37周的只需促进胎儿肺泡成熟,适时预防感染,降低母体、新生儿的感染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胎膜早破致早产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率为2.9%;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2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