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艳慧 《药品评价》2009,6(1):11-12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全世界大约有2亿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卒中和心脏疾病的人数升高2~4倍。尽管现代的治疗方法能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但目前糖尿病仍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任务艰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吸烟、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血脂、胰岛素抵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均有关,并且具有炎症过程的特征,内皮功能障碍也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德鸿  孙嘉 《药品评价》2011,8(5):30-33
美国大学组糖尿病计划(UGDP)、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DCCT)等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呈正相关.但临床上有些患者HbA1c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并发症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主要危害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机制主要是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围绕二者又有研究热点,关于胰岛素抵抗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炎症新近提出了亚临床炎症,其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为炎症指标,尤以IL-6的研究日益全面,发现它不仅是炎症标记物,而且也确实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单个的危险因素简单堆砌而成,所以有必要探讨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及怎样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更好的预防、治疗疾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WHO估计2002年全球DM总人数为1.70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3.66亿[1]。WHO统计,DM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3位。糖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WHO估计2002年全球DM总人数为1.70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3.66亿[1].WHO统计,DM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3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2,3].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康胜群 《河北医药》2004,26(4):297-298
糖尿病是大血管病变(动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一种或数种大血管病变,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一般是指大、中动脉病变,在糖尿病中有其特殊之处。它包括两大部分:即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由于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纪录  陆菊明 《天津医药》1999,27(8):510-512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DM大血管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抗氧化剂等治疗则可逆转或减轻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笔者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DM大血管病变简要综述如下。 内皮细胞功能 正常血管的舒缩、生长、分泌等功能是由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共同完成的。其中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分泌内皮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或阻断钙离子内流,使平滑肌细胞舒张[2…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增加1.5 ~2.7倍,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1.5 ~4.5倍,下肢坏疽及截肢率增加20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脑联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心脑联通胶囊”,4粒/次,3次/d,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血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心脑联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炎症学说备受关注,认为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r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急性时相反应在2型DM以及其他表现形式的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发病过程中可能是重要的中介过程。本检测并比较150例DM患和74例非DM大血管病变患的CRP水平,并探讨其与2型DM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彤章  郭立新 《药品评价》2009,6(4):126-128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死亡约占糖尿病患者死因的2/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心血管病死亡率是同龄人的2倍以上。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尚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加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是糖尿病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选择我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9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测定其血浆hsC—RP及IL-6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HbA1c、血脂、血压等指标.比较hsC-RP、IL-6等浓度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病变组hsC-RP、IL-6浓度依次升高,hsC—RP分别为(0.75±0.27)g/L、(2.12±0.63)g/L、(4.32±1.37)g/L,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IL-6分别为(2.17±0.48)pg/ml、(4.21±0.64)pg/ml、(7.42±1.21)pg/ml,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组,hsC—RP又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者(P〈0.01)。结论炎症相关标志物hsC—RP及IL-6浓度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升高更明显,提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因素中,hsC—RP及IL-6水平的升高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多元醇代谢、非酶糖基化产物、蛋白激酶C系统、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遗传等方面有关,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1组)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组)。化学发光法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3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高于1组(P<0.05)。3组上述指标高于2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OR=1.437, P=0.015)、IL-6(OR=5.788, P=0.001)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因子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IL-6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T2DM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为A组(n=43),T2DM不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为B组(n=3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C组(n=39),测定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和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FPG、HbA1c及FINS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较B组和C组明显增加(P〈0.05);A组和B组患者IL-6水平与HbA1c和FIN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PG无相关性,TNFα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FPG、HbA1c及FIN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过度激活,且与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相关性,在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冰 《中国医药》2009,4(11):879-88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胰岛素抵抗者80例为胰岛素抵抗组,非胰岛素抵抗者45例为非胰岛素抵抗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的IL-6、IL-8、TNF-α,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CRP分别为(91.09±22.25)ng/L、(69.51±32.37)ng/L、(0.75±0.11)ng/L与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77.09±22.20)ng/L、(54.87±13.23)ng/L、(0.43±0.0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连续调查60岁以上老人354例,男190例;女164例.年龄(69.3±6.6)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KM-EH)1 00例;糖尿病组(DM)4 5例;高血压病组(EH)1 62例;同龄正常对照组47例.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相关临床检查.经SPSS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DM-EH组,DM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均<0.01);其中IMT>1.3mm在各组的构成比依次为76.0%,66.7%,64.4%,2 0.0%;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斑块的发生率各组依次为64.6%,57.7%,37.8%,26.7%;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DM-EH、EH组、DM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宽(P均<0.05);EH组较DM组均显著增宽(P均<0.05);DM-EH组与E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和舒张期血流峰速度:对照组、DM组、EH组、DM-EH组依次减慢;DM组、EH组、DM-EH组较对照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表明:IMT与斑块积分、年龄、空腹血糖、脉压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与斑块积分,空腹血糖,年龄和脉压密切相关;IMT与斑块积分是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超声标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变化。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 T2DM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组的血清TNF-α、IFN-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与促炎因子的启动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和致死的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受遗传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30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和 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含量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CRP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