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睡眠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The 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aire,CSHQ)调查了2.5~9岁脑瘫患儿56名和幼儿园就读的健康儿童64名.结果 脑瘫患儿平均睡眠时间为(9.80±1.13)h,健康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10.12±1.09)h(P<0.05);睡眠习惯问卷中,脑瘫患儿总平均分为(51.43±7.57)分,健康儿童总平均分为(46.67±7.02)分(P<0.05);8项睡眠习惯评分比较,脑瘫组与健康组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情况、睡眠焦虑、夜醒情况、白天嗜睡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脑瘫患儿存在多种睡眠问题;(2)年龄越小的脑瘫患儿,睡眠问题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就寝时间为21:39,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23.01%儿童就寝时间晚于22:00,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10 h。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90名(92.29%),以睡眠焦虑774名(90.42%)、就寝习惯不良757名(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580名(67.76%)、白天嗜睡576名(67.29%)最常见,儿童与家人同床睡眠率高达667名(77.92%)。同床睡眠是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8,P<0.001)。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于癫痫在脑电图上的特异波形,使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剥夺睡眠诱发和睡眠诱发脑电图对那些常规脑电图中看不到的异常又有着重要的价值。近两年特别是临床已能诊断癫痫或疑似癫痫,而常规清醒脑电图正常,改作剥夺睡眠诱发试验。促使短暂睡眠脑电图在第Ⅰ~Ⅱ期出现痫样放电,有助于癫痫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睡眠是癫痫活动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清醒脑电图未能提供证据,而又疑为癫痫的患儿,作睡眠脑电图,常可提供更多的信息。现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38例癫痫儿童剥夺后的睡眠脑电图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作清醒常规脑电图均未见癫痫放电。38例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9个月~3岁9例,4岁~8岁13例,9岁~14岁16例,既往有外伤史(包括出生时产伤)者3例,癫痫家族史5例。发作类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7例,失神发作8例,婴儿痉挛症3例,复杂部分性发… 相似文献
6.
周祝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
自闭症(autism)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此概念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于1911年提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3个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情绪问题行为不仅妨碍、限制自闭症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且使同伴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深受其扰。以3名存在明显情绪问题的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程序确定其情绪问题行为的功能,基于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干预计划并实施,以探究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干预介入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名研究对象的情绪问题行为次数明显减少,干预效果的维持情况及干预的社会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研究缺少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一般认为只能及早进行认识技能培养,行为矫正和语言技能训练,使患儿症状得到改善和康复。而中医学明确了自闭症的病位在脑,且与心、肝、肾密切相关,从而推动了自闭症的研究。鉴于此,提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旨在为儿童自闭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以ABC量表作为观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ABC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4~9岁癫痫患儿睡眠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4~9岁癫痫患儿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的53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癫痫患儿平均睡眠时间为(8.88±0.77)h,健康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9.84±0.6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习惯问卷中,癫痫患儿总平均分为(47.58±3.18)分,健康儿童总平均分为(42.83±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项睡眠习惯评分比较,癫痫患儿与健康儿童在睡觉抵触、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情况、睡眠焦虑、夜醒情况、白天嗜睡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癫痫组中,总平均分以睡眠中发作为主、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发作及智能发育落后的患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问题是癫痫患儿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应加强睡眠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睡眠情况进行早期监测与指导,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孤独症儿童神经发育异常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评定与测量.方法采用发育异常评定量表(DAS)对45例各个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和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21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评定;采用儿童孤独症证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对发育异常评定高分组(DAS≥5分)与发育异常评定低分组(DAS<5分)分别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孤独症儿童的轻微躯体异常评定量表(MPAS),手发育不良评分(HMS),增被项目评分及发育异常评定量表部分(DA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MPAS及DAS评分两组之前存在显著性差(P<0.01).孤独症儿童的轻微身体异常评定量表(P<0.01,P<0.05).孤独症儿童发育异常评定高分组(DAS≥5分)与发育异常评定低分组(DAS<5)的ABC及CARS量表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胚胎期神经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 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周末看电视时间≥2 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12 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 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周末看电视时间≥2 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12 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