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晚发性抑郁症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抑郁症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62例晚发性抑郁症与68例早发性抑郁症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社会心理及心脑血管病等因素有关。结论 遗传因素在晚发性抑郁症中的作用次于早发性抑郁症,而血管性因素在前者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即可引起晚发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抑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管性抑郁是近年提出的热点概念,但目前临床上的认识还较为模糊。本文就血管性抑郁的发展史、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1研究历史1896年Kraepelin等首先提出老年人的抑郁症有其特定的临床特征;1905年Gaupp等通过精神病理分析,报道了45例“动脉硬化性抑郁”;1962年Post提出“脑血管病介导的抑郁症”学说并于1972年发表文章报道了许多伴发血管疾病的抑郁症老年人。1997年Alexopoulos等正式提出了“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sion,VD)”的概念,此后“血管性抑郁”一直是众多神经病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血管性抑郁症和非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不同药物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自变量表分别对血管性抑郁症组和非血管性抑郁症组60例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诱发因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给予百忧解20 mg qm;30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及脑代谢剂,引用HAMD、MMSE与入院时、4周、8周进行评定,并逐一比较.结果 本研究显示血管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相对高,多数有诱因,睡眠障碍明显,焦虑躯体症状多,有较严重的阻滞及自杀倾向,合并一定认知功能障碍,对血管性抑郁症组中30例应用脑代谢剂,血管活性药物及抗抑郁剂,疗效明显优于血管性抑郁症组中单用抗抑郁药物,与非血管性抑郁症组相似.结论 血管性抑郁症采用血管性药物、脑代谢剂联合抗抑郁药物疗效明确,为临床治疗另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2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进行总体认知评估、详细认知域及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早发型老年抑郁症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特点。结果总体认知功能MMSE比较发现,晚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得分明显低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9,22.8±3.5,P=0.030);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在符号数字转化测验、画钟测验及连线测验中得分优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10.5,22.9±11.8,P=0.028,3.6±0.8,2.9±1.3,P=0.006,60.4±20.6,74.7±28.8,P=0.027)。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血管风险因素评分高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7,12.3±2.2,P=0.001)。结论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更重,血管风险因素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单相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1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以初发病年龄30岁为界,分为早发组47例和晚发组68例.对照组230名,无精神疾病,与患者组无血缘关系.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 结果:早发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为55.3%(26/47),显著高于晚发组35.3%(24/68);早发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和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9.1%(23/252)和7.9%(20/252),显著高于晚发组一级亲属的4.8%(23/479)和3.6%(17/479);两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0.2%.早发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96.3±1.3)%高于晚发组(75.7±1.2)%,脑部CT器质性改变亦少于晚发组(P<0.05或P<0.01). 结论:早发型及晚发型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发病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未经治疗的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2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对患者组及对照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对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及HAMD17总分与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3.24±2.67) μg/L]低于对照组[(6.71±3.16)μg/L,P<0.01].血浆BDNF水平与各项认知成绩、HAMD17总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部分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广泛受损;血浆BDNF水平低下与晚发性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晚发性和早发性抑郁症的病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99例晚发性抑郁症和114例早发性抑郁症在遗传史,发病诱因,既往躯体疾病,性格特征,临床症状以及BEAM和TCD异常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晚发组的遗传史显著少于早发组(P<0.01),而发病诱因和既往躯体疾病显著多于后者(P<0.05,P<0.01),兴趣丧失和自杀行为多于后者(P<0.05),自责自罪少于后者(P<0.05),而严重性,活动减少,悲观,躯体症状和焦虑无差异(P>0.05),BEAM和TCD异常明显多于后者(P<0.01),结论:性格内向的老年人易在应急下诱发抑郁症,发病后兴趣丧失和自杀行为明显增多,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减少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加强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查和治疗,对减少晚发性抑郁症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发型单相抑郁症的遗传实方式.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0岁的68例单相抑郁症患者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实方式的研究.结果 晚发型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5.7±1.2)%,预期发病率为5.0%,与实际发病率3.6 %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5,P>0.05).结论 晚发型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9.
67例晚发性和早发性抑郁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验是否存在有所谓的早发性及晚发性抑郁症,并比较其临床特点和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本文回顾性研究了37例晚发抑郁(平均年龄67.7岁)和30例(平均年龄24.1岁)早发抑郁病人。结果显示,与早发抑郁相比,晚发抑郁病人一般抑郁症状较轻、较少内源性忧郁的特征,而焦虑、躯体症状、以及疑病症状相对较重,另外,在发病前所遇生活事件也较重、较多。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 (MMSE)评定 ,对 42例血管性抑郁症与 48例非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病情况 ,症状特点和疗效 (8周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管性抑郁症组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 /躯体化症状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管性抑郁症组 (P <0 0 5) ,其病程具有波动性特点 ,家属中精神病发生率较低 ,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 (P <0 .0 5)。而疗效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这一结果对于有效治疗这些病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管性痴呆(VaD)系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两项核心要素是:临床痴呆综合征及作为痴呆病因的脑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12.
83例晚发性和早发性躁狂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38例晚发性躁狂症和45例早发性躁狂症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有关因素。结果显示:与早发躁狂症相比,晚发躁狂症病人敌意破坏、假性痴呆、荒谬妄想、记忆障碍较多,而情感高涨.性兴趣及阳性家族史明显较少;病前多有社会心理因素及躯体疾病;治疗时易出现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阿米替林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王爱 荣)(Z):76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比较(张玉海,赵燕,王 文安)(2):84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李守春, 卢振胜,李艳,等)(4):239 Alzheimer disease 阿尔采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死亡病例病程分 析(王军,奚巍)(4):228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陈景清,李功 迎)(4):210 Alzheimei~s病和Binswanger’s病的临床对照研究……(油才坤) (3):144 氟西汀与麦普替林治疗Alzheimer。s病抑郁症状的比较研究(奚 …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研究了38例晚发性躁狂症和45例早发性躁狂症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与早发躁狂症相比,晚发躁狂症病人知音破坏,假性痴呆,荒谬妄想,记忆障碍较多,而情感高涨,性兴趣及阳性家族史明显较少,病前多有社会心理因素及躯体疾病,药物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晚发型偏头痛和青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例晚发型偏头痛患者(晚发型组)和40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 晚发型组19例(47.5%)发病有明显诱因,青年组3例(7.5%)有明显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偏头痛6例(15.0%),无先兆型33例(82.5%),偏瘫型1例(2.5%);青年组先兆型偏头痛15例(37.5%),无先兆型25例(62.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比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晚发型组单侧头痛及额部头痛的比率及头痛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双侧头痛及全头痛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伴面色苍白、厌食及口干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头痛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青年偏头痛相比,晚发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有诱因的比率高,出现先兆症状少,头痛程度轻,多为双侧及全头痛;易合并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天智颗粒是应用络病理论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我们应用其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73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活血化瘀治疗(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在第2周起效,在第8周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80.6%;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85年福武敏夫报告一个家族性青年起病,临床以秃头、腰痛、白质脑病为特征的新的综合征(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CARASIL,具有与Binswanger病十分相似的血管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改变。但CARASIL有几点有别于典型的Binswanger病:①家族史;②青少年起病;③缺乏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尤其是高血压);④弥漫性秃头;⑤骨骼系统疾病。MRI T2加权及FLARI序列可见皮质深部白质高信号和基底节、丘脑腔隙梗死灶。CARASIL病因迄今不明,但文献资料已经证明不仅归属动脉硬化性脑病,而且为遗传性脑病的小血管病。  相似文献   

19.
痴呆有许多病因,最常见的为 Alzheimer's 病( AD)和血管性痴呆( VD).VD继发于脑血管病,而AD为神经变性类型痴呆,这两种疾病常会共存.有强力证据[1]表明两者可为连续疾病谱系,提示血管性危险因素与AD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由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产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本文通过集中介绍能良好模拟临床发病原因的全脑慢性低灌注模型、局灶性低灌注模型、栓塞模型、高血压模型等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开展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